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高雄天師府

出版社

 

高雄天師府

高雄天師府
書名: 高雄天師府
作者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地區 高雄
年份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蕭序  (一—四)
高序  (五)
李序  (六)
林序  (七)
龔序  (八)
前言  (九)
歷代張天師傳(一—六十三代)  (十二—五四)
四十三代祖宇初撰書嗣漢天師世家後序  (五五—五六)
六十二代祖元旭續世家跋後  (五七)
 

    蕭  序
    中國道教,源遠流長。其創教立制,承先啓後,雖自漢始;然窮源溯流,開道垂統,則當上肇自羲黃。承天命化,立千秋之道法,浩滿無極;普濟蒼生,垂萬世之德澤,精玄莫測。典極三洞之富,學賅百家之長。教各有宗,道竝行而不悖;術各異法,法殊途而同歸。神通廣大,玄極造化之奇;法力無邊,演通自然之妙!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悟者見之自悟,迷者見之自迷;通其道而為一,即迷即悟,即悟即迷;迷悟本同,道法不二。能「藏乾坤眼」,寂渾沌心一,自得人神可因感而遂通,人天能藉修而合一。玄妙無極,神化無方!不可比量,不可思議、不可懸解,不可言說;信之則有,不信則無;至誠則靈,不誠則不靈也。凡百宗教,莫不如是,匪僅中國道教而已也!玆者,嗣漢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生,有志於弘揚道教,編著「歷代張天師傅」一書,殺青後,以餘與六十三代天師交遊久,復以二十餘年之時間,從事道藏精華之審訂主編故,以序相屬;石雖無似,愧不敢辭!故特將中華民國五十三年十月,為全國各宗教文物展覽會所書之「道教旨要概述」一文,重以歸之,使世人於閱讀歷代張天師傅後,能由斯文而得窺知中國道教之博大高明無極,而可與人類相終始,霖雨天下蒼生,永垂無疆之庥也。
其文有日:
    道教為中國固有宗教,旨在奉天行道,以道立教,以教化人:上承千代之統,下通萬世之變,總以尊道貴德,利物濟群為無上綱宗,以合同天人、與虛渾一,為全真境界,以淨化人生,聖化世界為究極目的。原夫大道,肇自無■無始,垂象於太極太一,由一分為三元,復從三元化育萬物,而生生不息。上古之時,伏義受圖,黃帝受符,高辛受天經,夏禹受洛書,迄老子而集其大成。承先啓後,然運神智,而作道德經。本自然之妙理,因陰陽之大順,無為而無不為,無生而無不生,無有而無不有,無用而無不用。就其最高明言,則通造化之奧;就其極廣大言,則包眾流之長,蘊義精博,實為萬古不朽聖典。迄漢張道陵,祖述老子,憲章列聖,齋醮章符,教備五鬥,由正一道而開符籙一派,遂與遠肇聖脈之積善派、經典派、丹鼎派、占驗派、併峙而為五大道派。若就學理別之,則得四宗:日經教宗,玄學賅焉;日性命宗,丹道賅焉;曰經世宗,治平賅焉;曰陰陽宗,術數賅焉。自唐纂修道藏,迄宋、元、明、清,續輯不絕。三洞四輔十二部,浩瀚難窮,玄妙莫測,誠道家文化之大藏,亦道教經典之寶庫。舉凡三元八會之文,金簡玉策之誥,神符祕咒之書,靈文真訣之典,要皆承天宣化,廣大悉備;利澤萬世,而致用無窮也。玆特將五派旨要,簡述於後:
    一日積善派:積善派之主旨,在抱仁行義,由一己之積功累德,以濟世度人,進而感格群倫。共明「天道至善,悖天不祥」之至理,而相率樂於為善。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為善為惡,報應昭昭,如影隨形,絲毫不爽。凡人為惡,大則奪紀減算,小則招毀受刑;苟能積善累功,大則增福添壽,小則免禍無形。為善之要,唯道是從。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怍神天。不愧屋漏!虧己以待人,拾己以為人,憫人之惡,樂人之善,濟人之急,解人之危。人之有禍,若已有之;人之有罪,若己予之;被慈懷於萬物,昭因果於隱微。行善不輟,天道佑之,災禍遠之。故占真有言:「欲修天仙,須立三千善;欲修地仙,須立三百善。」此不但為修道之首務,且亦為人聖門之坦途,自羲黃而下,莫不以此是宗。
    二日經典派:經典派之主旨,在從參玄究典,以了悟修合天人之理,從誦經拜讖,以解脫身心內外之罪。事參究者,統攝三洞,帝及百門,考訂纂輯,註詮闡發,厥在推自然之本源,察宇宙之秘奧,探三元之妙理,弘道德之聖脈。一經徹悟,則返樸歸真,上可經天緯地,下可濟世救人矣。事誦拜者,了無多門,總以虔誠篤信為無上功行,清心淨慮,念念在經;莊嚴肅穆,息息在神。功圓果熟,自可神人交感,物我渾然,不期化而自化,不期成而自成。至其極也,豁然超曠,通體解脫,而上臻清虛太和之境。
    三日丹鼎派:丹鼎派之主旨,在以超凡入聖、超聖入神、超神入化為三大綱宗。以道德兼融、性命雙修為特標方法。以羽化登真、與虛合一為究極境界。故丹鼎之學,實即身心性命之學。其為道也,微秒玄通,廣大悉備。其為辭也,玄珠密語,妙用無窮。大抵絕貪去欲,淨慮存真,以頤其心。清處湛寂,恬澹無為,以適其性。鍊養陰陽,固秘精氣,以永其命。而以神光普照,直超物外,以妙其神。性以命立,命以性神,相雖則悖,相依則靈,舉凡陰陽五行,鼎爐火藥,河洛卦爻,無極太極,要皆丹法之妙用,而以身心意與精氣神之修煉為下手工夫。或援儒入道,或冶佛於玄,或涉禪宗,或合術數,融百家於一貫,會三教於一元,綜其竅要,厥在全真。萬千門派,究其正統旨歸,更不離清淨單修,與陰陽雙修二宗,而一以穎脫縛律自解,復又動合無形為最高旨趣。無論天元、地元、人元、萬般丹法,總以此為無上妙覺至真不二之道。
    四日符籙派:符籙派之主旨,在藉符籙以感通神天,驗諸事物,而為天人感應,神人互通之學。符籙乃道教秘文,符者,屈曲作篆及星雷之文,為通神之字,人不之識,而神獨知之。籙者,素書記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乃上書通神之路。通道者,佩用符籙,一本虔敬,如再能律己自修,為善積德,虔祈神祐,即可上邀天相,而步入聖城。至若禳災濟凶,蕩穢解罪,拜章步鬥,煉度存思,亦其重要法門。考符籙之術,由正一派而大昌,隋書載有符籙十七部三卷,魏書記張陵著作道書,傳天官章本千有二百,三元九符百二十官,一切諸神,皆有統攝。至化金銷玉,行符勑水,奇方妙術,萬等千條。當執筆書符之時,首宜淨心寂念,虔敬神祇,從此心不動神不動處下一點,即所謂混沌開基!更在氣貫天神下,無思無慮,而一筆揮成,斯符便靈。要亦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心不動,天地可格之旨。至崇尚道德,尊善戒惡,仍列為首功,非徒恃法術也。
    五日占驗派;占驗派之主旨,在深觀陰陽消息,盈虛遞嬗,人事因果,五行術數,而察微知著,徵象知夾。其預蔔吉凶禍福,始終變化,符應如響。或觀星相,或鑑陰陽,或策卦爻,或憑筮龜,或參五德,或究堪輿,或研遁甲,或窮六壬,與夫讖籙圖緯,凡所以預蔔天災人禍,吉凶悔吝,國運盛衰,個人人事休咎者,皆占驗派之所賅。蓋預示禍福,端在勉人領悟「作善降祥,作惡降殃」之理,從而為善戒惡,戒惡,隨時省惕,以趨吉避凶也!故周官即有「蔔人」「占人」之設,後代相繼彷行,直至明清而不廢。今雖科學昌明,然占驗之學,源於理數星象,其仍將與人事相終始,均可預蔔。
    總之,中國道教,順天濟人,貫通萬世。而道家之學,閎通淹博,浩瀚精微,超曠空靈,體物不遺;綱維萬類,肆用無窮!語其玄妙,實難究極。
    天石自顧愚庸,豈敢妄逞口舌?況夫大道,無可言說,一落詮解,即乖玄旨。惟以近懍邪說之囂張,遠悲神契之將絕!故不揣謭陋,本其肫誠,聊貢區區,冀為弘道濟世之一助。惟以匆匆捉筆,漏乖掛訛勢所難免。敬希海內外賢達,吾道先進,有以匡正,並進而教之是幸!
    綜上所述要旨,其義雖不及道教內涵之萬一,然亦可以而想見其一斑矣。今者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倫理不講,道德淪喪,而世界人類對宗教之信仰,亦隨時代潮流,每下愈況;又烏可望其能上徹天人之際,而人神合一哉!張天師源先,掌教不久,即有志於復興道教為己任,而以斯書為起步。擴而充之,以道救人,以道救世,以道普化天下蒼生,可企而待也!其用意甚佳,實深獲我心,故樂為之序。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
    文山遯叟蕭天石草於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高序
    道教源於我國,本自然之理,闡天人之旨,在舉世各種宗教中,最為博大。廣之可以超凡入聖,治國安民;小之可以濟物利人,養真益壽。惟自秦火以後,道教曾遷化而為齊魯之方士。漠興張子房蓋公等始以黃老之道,輔成郅治。故文景時兵法名刑陰陽各家,皆託於道家。漢武時崇儒,表章六經,道家之玄旨妙諧,遂轉向於出世。而佛教續由西竺東來,出世觀念,與道相似而異趣,道教之真義彌晦。幸天師張道陵,應時而生,大振道風,且以靈異普示大眾,創立科儀,於是道宗建立。天師之封,與中國同其永久。自漢迄今,已歷六十四代。所有龍虎山一脈源流相繼,則三十六代以前,道藏中之漢天師世家與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中載述甚明。三十六代以後,則散見於各種道書之中。所有仙蹤羽跡,嘉言玄旨,以及神靈之法術,濟世之德行,皆有詳確之記錄。極應為學道之士所通曉,由景慕而式則。
    玆者:六十四代嗣漢張天師源先,纂輯多種道籍,彙成為歷代張天師傳。而六十二代與六十三代天師之事蹟與功德,則由龔先生乾升及張源先分別補撰完齊。此一傳記,允為當前道教之一要典。通道之士,若能由頂禮高尊而悟入,持以信心,則豈僅知道家之源流,更可明道家之體用。而一千九百餘年來,雖世變迭乘,然天不變道亦不變,歷代天師,皆能於世運晦明之際,牖民興教,正人心而銷魔劫,功德抑何可思議。默識而力行之,以宏道興教,固吾同道之責也。是為序。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歲次丙辰九月既望
    明心子高越天敬序於蓬萊之希仙樓


    李序
    人類信仰由野蠻而至文明,其表現於社會之文明成績者,謂之文化;而構成信仰崇拜思想者,是為宗教。故文化與宗教,原屬一體。
    東方文化,以中國文化為主流;中國文化,以「道教」文化為中心。文化雖為表現文明各方面之綜合體,在昔中國,則純以「道家」文化表現之。蓋昔之「道家」即後之「道教」也。
    「道教」為中國固有宗教,盡人皆知!然宗教者,有所宗以為教者也。「道教」文化始原於黃帝,發揚於老子,太史公稱之為「道家」者,緣以未成正式宗教耳!至東漢時張道陵天師,宗黃老之學,修長生之道,得太上老君親傳至道,而修真濟世,佈德行仁;以善道教化,得全民信仰。乃制立宗教規條,創定宗教儀式。於是「道家」始成為正式宗教之「道教」。
    張道陵為「道教」宗教之祖;即第一代天師,其後世代相傳,為「道教」正一符籙派之正統。因是國人對於歷代張天師,向均視為宗教之偶像,尊為宗教之典型;而國家所有宗教儀式,亦悉以張天師為圭臬,因其掌領天下道教事也。
    天師歷世相傳,垂二千年,已六十有四代矣。同道仍尊崇如故者,蓋歷代天師中,曾有不少顯著神奇道法,與曠世玄功之事蹟,顯赫垂世,留傳古今;至若禱雨祈晴,驅邪治病,更其餘事也。世人景仰之餘,每以莫詳其事蹟為憾!是故關於歷代天師之行狀傳記,實有公開示世,以啓後人;而垂不朽之必要!
    今六十四代源先天師,具崇功報德承先啓後之志,秉弘揚歷祖彪炳勲業之心,而編撰「歷代張天師傳」一書,印行問世;以闡揚正統,光大道門。深堪欽佩!爰謹為序。
    嗣漢天師府首席大法師乾道人李叔還謹序


    林序
    道教為中國固有宗教,歷史最久,起源於軒轅黃帝。自黃帝學道、修道、成道而乘龍昇天,是為道教飛昇之第一人,故稱為道教始祖。至周時老子,闡闢至道精義,發揚大道精神,奠立道德思想,是為道教道祖。迨東漢張道陵天師,宗黃帝、老子之學,得太上老君親傳至道;行善道教化,創宗教規條,立宗教儀式,使道教成為正式宗教,遂被尊為道教教祖。
    道教自張道陵天師創成宗教,而修道成功,白日飛昇。其後世代相傳,均稱天師,領天下道教事。綜道教之制度,行道教之規儀。按自漢朝以下,歷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諸代,上至朝廷,下及鄉曲,對於道教,無不有其深切關係,且有奉為國教者,蓋以歷代天師,正統相傳,均有其深入人心之宗教規儀與典範也。故歷代天師,與道教之關係,極為深钜焉。
    玆者六十四代張源先天師,為崇功報德,承先啓後計,搜集歷祖行略事蹟,編撰「歷代張天師傳」一書問世。藉以弘揚歷代天師之神功道法,與仙績可勲,俾傳於世,以垂不朽!並使世人獲知道教與張天師之關係也。其志可嘉!因謹為序。
    上覺居士林達榮謹序於香港道教聯合會


    龔序
    史記論諸子,以道家為尊;道藏列世家,惟天師是尚;蓋其紹真傳於老子,垂示五千餘言;衍華冑於留侯,遞傳六十四代;若非斡運神化,明無極自然之原;闔闢陰陽,究洞天玄微之旨;寧能混合三界,總攝萬靈;地靈鍾龍虎之英,仙骨竦鸞鶴之表;世襲罔替,天祿允臧者乎?
    溯自天師創中華之道教,受歷代之崇封;或辭太傳於漢和,或謝閬侯於魏武;或寵錫真君,肇自西晉;或尊稱國教,榮顯前唐;元朝有卅八代之贈封,以胡崇道;洪武頒二十世像贊,以道感僧;不僅宮府為朝廷祈繕修,而祭田亦為國家所勑授;是以言家世乃西江第一,論門第則南國無雙;府中懸有「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楹聯;民間爭傳「任從天下亂,張孔永無憂」之諺語;足徵其統領道教,尊顯歷朝矣。
    餘與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真人,自韶關遇合,至浮海入臺,時聆妙緒;既上書內政部以維道統;復翊創道教會以振玄風;交契苔岑.誼聯蘭譜。憶餘結婚,承賦「乘桴浮於海,飄流共步瀛;懷才初一試,高考第三名;佳偶原同道,良緣屬有情;結褵成吉禮,鸞鳳永和嗚」五律一首,賜呼契棣,情見乎辭。
    玆承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以所編「歷代張天師傳」稿,屬序於餘,辭不獲命,爰就曩昔所親炙於真人,泊史乘閱覽所及,略綴俚語,著之於篇;愧未能摛藻揚芬,以彰其盛於萬一也。
    廬陵居上行健襲乾升謹撰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孟冬吉日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