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黃大仙信仰
|
黃大仙是香港人都知道的一位古代神仙,也是香港人都普遍信仰和奉祀的對象。為什麼香港人對黃大仙那麼尊崇呢?我認為一來是因為他“普濟勸善,有求必應”;二來是因為有一群善信大力弘揚“黃大仙信仰”,使它不僅僅在香港地區普遍地流行,而且遠及歐美,近年還有再度興盛於中國大陸沿海一帶的趨勢。
這個社會現象促使我產生認識和瞭解黃大仙這位神仙的欲望。可是,直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本書,甚至一篇文章,全面地介紹或研究黃大仙其人其事和環繞著他的各種問題。雖然十一年前(1985)我曾寫過一篇二、三萬言的文章研究黃大仙,發表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後來收入拙著《道教研究論文集》),但主要是從黃大仙的生生平及古代的黃大仙信仰歷史去研究,其他方面只略有涉及,而近當代的黃大仙信仰研究基本上付諸闕如。外國學者雖也曾有過一本關於黃大仙的小書,但它的取向卻是社會學角度的,而且,實際上,書裏的缺黠很多,不盡不實的情況到處可見。這自然是由於作者的中文程度差,認識中國文化淺,調查不夠深入所致。一本全面研究黃大仙的專著——適合各階層讀者的專著,仍有待產生。吳麗珍女士這本書正好迎合我們的急切需求。
自從去年(1995)七月開始,麗珍埋頭苦幹,用了大半年時間,從各方面搜集有關黃大仙的資料和徒事此書的撰寫,其間花了不少時間調查、考察和訪問,所以她得到的材料都是很罕有、珍貴和確實的。從這個角度看,我相信已遠遠超過了其他黃大仙的研究者,至少比我的研究來得全面。
雖然此書的題目是《香港黃大仙信仰》,特意強調“香港”一辭,事實上,內容並不限於香港,如上編的”黃大仙與黃大仙信仰所談的,已屬香港以外的範圍。黃大仙是浙汀金華人.他的活勤範圍是金華一帶;黃大仙信仰最初也是限於金華一帶,到本世紀初始傳到香港。
不過,既然香港從五十年代開始已成為黃大仙信仰的中心,本書強調香港的黃大仙信仰和它的特色是理所當然的。試問,在現今世界各個不同的角落裡,那一處的黃大仙信仰可以和香港的相比?
本書的編排井然有序,考慮精實,文字淺白流暢.實不失為一本雅俗共賞的好書。而且,書內附有七、八十幅精美插圖,使本書生色少,更為認識和瞭解黃大仙提供了很多珍貴的材料。最難得的是,這些圖片都是作者自己花去不少心思和時間親自拍攝、搜集和精選得來的。
麗珍隨我研究道教文學,心思細密,成績漸見。這本書可說是她學術研究的副產品。
我對黃大仙的研究十多年前已停頓了,現在得麗珍繼續研究,且有如此佳績,書成,索序於予,我又有何理由推卻呢?於此,但願讀者能夠通過此書,對安定人心、維繫社會產生巨大力量的黃大仙信仰,有一個足夠的認識和瞭解,且希望麗珍於學術研究上“更上一層樓”!
黃兆漢
於香港大學中文系
一九九六年三月
我生長於信奉神佛之家,唸中學時寄宿佛寺,受三皈五戒;大學畢業後,又在道教聯合會屬學校教書;如今則隨黃兆漢教授研究有關道教的課題。我似乎跟佛道二敎結下不解之緣。這次,我寫的第一本書《香港黃大仙信仰》,也與宗教信仰有關。有人說這是冥冥中的安排,但我卻認為是黃師兆漢教授的有意提攜。
黃兆漢教授是國際陳知名的道教研究榷權威,早於十多年前就發表遇研究黃大仙的論文。去年香港三聯書店邀請他撰寫香港黃大仙信仰的專屬,自然理想不過。但老師因事忙辭謝,卻極力推薦山我執筆。在老師的鼓勵和支持下,我接受了這個挑戰。在撰作期間,老師又不時予我專業的指導。老師扶掖學生的苦心,使我無言感激。本書上編許多材料和觀點,都直接借用了黃師的研究成果。所以可以說,這本書是老師一手催生的。如果這本小書幸運地有一點成績的話,那都應該歸功於老師。書成之後,老師更於百忙中抽空為我寫序,使蓬蓽生輝。在此,我謹對老師的指導和鼓勵,敬致謝忱。
是書執筆以來,承蒙 嗇色園主席黃允畋道長和副主席盧偉強律師、華松仙館李行道長和元清閣道堂黃懷傑道長借出資料,提供方便,更接受訪問,解答疑問。又蒙 嗇色園草創者梁仁庵道長之裔孫梁根澤道長、梁福澤先生的大力襄助,為香港早期的黃大仙信仰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意見,更借出罕有的材料。特別是梁福澤先生,沒有他熱情的奔走聯絡,這本小書肯定要遇上更多困難。還有香港三聯書店策劃編輯鄭德華博士肯予機會,以及亦生亦友的林健雄先生協助攝影。本人在此一再致謝。
這本小書是在我撰寫論文期間草就的。魯魚亥豕,在所難免。在我研究工作剛起步的當兒,水準有限;加上篇幅的限制,許多問題仍未鑽透。所以是書肯定有許多錯漏或不足之處。我衷心祈望各方家學者,對這塊引玉之磚多加指正,不吝批評,這才是我最大的收穫。
吳麗珍
於九龍藍田山居
1996年初夏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