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貫動靜功
許 平
香港《音一本雜誌》副社長兼總編輯
袁康就博士結集近年丰辛出版專書,早就邀約在下寫以序文,我既振奮也很受寵若驚。康就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時代騎士型的博雅通人,他在中外武術、傳統醫学、道家文化、医疗养生領域,皆有湛深造詣,更是有着長期土作實踐的針灸醫家,恐怕不是我這個野狐禪式雜家能絢了解其學問心得,但我樂意拋磚引玉。
我認識康就,是大約六年前一個星期日,在粉嶺蓬赢仙館的道家氣功講座。那天生無虚席,在三個小時的說法演練.穿着道長練功服的康就,哼哈比劃,站椿開合,深入淺出,述說人人都聽得明白的健身之法。其中他講解的橐籥(讀音托若)呼吸,可淺易如一 ,也深不可測。棠籥之說出於老子《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棠籥乎!就是说,天地宇宙就像一个大风箱。
是的,橐籥就是風箱,以前鐵匠利用風箱,就是拉拖手把,抽動風箱氣鼓,煽動火爐冶鐵煅剑。老子就借大風箱的呼吸運動,來形狀比喻宇宙空間。康就當天的講解,就是引述老子「橐籥之說」,比喻人體的呼吸運動養生,集中於下腹部的丹田, 一呼一吸之間,通過丹田部位,有如冶煉金屬的風箱,不斷鼓蕩,也即通過丹田鼓蕩呼吸,配合肢體行拳,深化內氣運行的养生之效。
我當時觀摩完康就的講解,引證在這之前自己多年的拳操體悟,驚覺不謀而令,加深我的認識,在丹田鼓蕩与太極行拳之間,在個人拳境與自然融合之間,體用不二,深得其樂,感受看身體健康的不断改善。原來他的「橐籥鼓蕩」之說,在多年前於四川青城山的道家文化會議上,是康就與會宣讀的論文部分,役來我在內地《武當》雜誌讀到,细閱之再,我認為是富有價值的練武養生文章,想不到在香港蓬赢仙馆得睹原作者行功說法,幸结善缘,自此加深交流.對武學養生:文化哲學及醫療科學無所不談。真是以有涯之生,追隨無涯之境!
知識型的武單與養生
作為有四十午体验的知識型武學愛好者,实事求是和尊重文化科學.是我直追求學習的準则,在這上面康就與我十分一致,引為知交。在不断交流觀摩的過程,益使我確信康就的學養可音丫能夠用淺易的文字寫出來讓大家分享,也是一種功德。迄種說法確實有感而發。
比如最為人行其道的大極拳.以及其他很盛行的拳种,名家輩出,在世界發揚光大,但也往往得不到國際武壇特別是音一戰武家的尊重.就歸因於門人論者對所學誇誇其談,神乎其神,玄之丈玄,使得很多後學者也以為那是眾妙之門.结果所學未俗,無甚得益,甚至對肢體有所损害。在康就多篇文章襄面,他對傳統武學的取態与選擇,做到是其是,非其非,在方法的掌握上,正正是大道之行.他的這此一方為正途的態度.我不敢說是否會招致同行猜忌,但我認為很可貴,是敢於指出傳統武學發展至今所呈現的歧途,對歧途末俗的批判,正是有益於武術持續富有生命力地發展的根本。
康就在大學時是修讀藝術的,傳統的道家文化.以自然為本的性命雙修之道,以及他封學問的专注力,對他後來深有所成、卓然成家都有根本幫助,成其難能可音一的功底。
水的形質和取態。
這此一文化功底的最大優勢,我認為正正就是老子所言的水的形质:「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适當然都是高不可攀的境界.我輩凡人,可望而不可及。但我肯定的說,康就所道問學,一直貫串着水的形質和取態,所以他封李小龍武學境界的感悟深有獨到之處,對泰拳的見解别具心得,對太極拳功敢於捨繁就簡,不拘套路一格,對技擊之學更是去其華麗形迹,實效為本,體認運動生理科學。
時人追求養生,說明現下社會,健康才定最珍貴資產,也最公平。因為除了旧人的壽數是天數之外,日常生活的修持,品格修養飲食和起居環境,適當的運動,以及內丹氣功等高级功法,都歸结於養生,讓生命得以吸取較多正面能量,至於能否戍其晓界,又是更大學問。康就是迄方面的專家,我足莫名其妙的,所抱持是两個基本點:一是養生若得其法,受益無窮;二是講求實證,不離運動醫學,健全身心。康就的文章,是體現着生命運動的學問,從多年的學習、鍛練、修持、感和實證等過程中,點滴所得.是經瞼實踐得來的價值。能為之序,是我的榮幸!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