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道教諸神

出版社

 

道教諸神

道教諸神
書名: 道教諸神
作者 張高維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5555431775
地區
年份 1981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第一章  天界神  (一)
    元始天尊  (三)
    太上老君  (八)
    靈寶天尊  (一四)
    玉皇上帝  (一六)
    西王母  (二二)
    玄天上帝  (二七)
    三官大帝  (三三)
    北斗星君/南斗星君  (三七)
    南極老人星  (四二)
    媽祖  (四六)
    天仙娘娘  (四九)
    九天玄女  (五三)
    太乙救苦天尊  (五七)
    酆都人帝/閭魔王  (六一)
第二章  文•武•財神  (六七)
    關聖帝君  (六九)
    文昌帝君  (七五)
    托塔天王/中壇元帥  (七九)
    玄壇趙元帥  (八七)
    鍾馗  (九一)
    比干  (九四)
    倉頡  (九七)
    齊天大聖  (一○一)
    鄭和  (一○六)
    西泰王爺  (一一○)
第三章 教祖•始祖神  (一一五)
    孚佑帝君  (一一七)
    李少君  (一二二)
    墨子  (一二六)
    彭祖  (一三一)
    張道陵  (一三七)
    左慈  (一四三)
    魏伯陽  (一四八)
    葛洪  (一五二)
    王重陽  (一五六)
    尹喜  (一六○)
    許遜  (一六四)
第四章 自然神  (一六七)
    龍王  (一六九)
    雷帝/雷神  (一七五)
    雹神  (一八一)
    河伯  (一八五) 
    洞庭君  (一八八)
    東嶽大帝  (一九四)
    二郎真君  (一九九)
第五章 醫神  (二○三)
    神農  (二○五)
    黃帝  (二一○)
    華陀  (二一七)
    保生大帝  (二二一)
    臨水夫人  (二二五)
第六章 生活神  (二二九)
    呂尚  (二三一)
    魯班  (二三四)
    劉猛將軍  (二三八)
    城隍爺/土地爺/後土神  (二四一)
    灶神  (二四七)
    紫姑神  (二五二)
    門神  (二五五)
    蠶女  (二六一) 
    時遷  (二六四) 
    草鞋大王  (二六八)
    貓將軍  (二七二)
    花神  (二七六)
    五家之神  (二八○)
第七章  神仙  (二八五)
    東方朔  (二八七)
    徐福/盧生  (二九三) 
    赤松子  (二九七)
    三茅君  (三○一)
    淮南王劉女  (三○五)
    劉根  (三一一)
    董奉  (三一五)
    沈羲  (三二二)
    王遠/蔡經/麻姑  (三二六)
    葛玄  (三三二)
    蘇仙公  (三三七)
    壺公/費長房  (三四二)
    終章  (三四九)
    後記  (三五七)
 

   序
    何謂道教?
    道教,簡單的說,就是融合了以黃教為基礎的老子哲學、儒教儀式,甚至佛教教理等的中國民族固有宗教。道教的「道」,指的是「聖人之道」,亦即理想的人類楷模。
    道教的首要目的是「長生不老」。小國人自古以來便認為「福祿壽」是非常重要的;福是幸福,祿是財富,而壽則指長生。然而,即便有一身的幸福、滿山的財富,如果失去生命,這一切便不具有任何意義。因此,追求長生便成了它的終極目標。
    求長生,不僅是要年輕,更要毫無病痛。但是,即便在醫學進步的今天,都還有「癌」等疑難雜症,更何況古代中國,人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尤其當時尚無衛生觀念,因傳染病等而死的情形不可計數。然而人們依然汲汲追求免於一死的方法,道教中的「神仙思想」也就應運而生。神仙指的是超越死亡的人,聽到某人變為神仙的傳說,人們便希望自己也有可能變成神仙,努力尋找各種方式、管道,像是迫求理想的人類楷模(老子哲學)、醫學的研究(鍊丹)、日常生活倫理(功過格,參照一九頁)……等;甚至採用儒教的嚴格儀式、佛教的生死觀、地獄觀、因果報應、輪迴轉世……等等,換言之,現世的所作所為,對來世有重大影響,因此,現世的道德生活,便開始受重視。中國自古就有萬物有靈、咒術信仰,及易經、八卦、陰陽五行說;反應在信仰體系上,便是「道教」。由於它融合了各種觀念,因此其內容極為復雜,甚至予盾、混亂,就連它究竟算不算是一種宗教,也頗引人爭議。但不管怎麼說,它已是十幾億人們的信仰對象,而且,經年累月下,我們亦可從其中窺知中國民族的本質及思考方式。
道教的成立及發展
    道教真正開始有宗教組織,是在二世紀初的「太平道」(參考一四二頁),及稍晚的「五斗米道」(後來的天師道、正一道,參考三十六頁)。晉朝(二六五~四二○)葛洪(參考一五二頁》著有『袍樸子』,是集占星術、鍊丹術、鬼神驅使術等的大成,確立了道教教理。之後,佛教傳入中國,寇謙之①在五世紀學習了佛教,設立了新天師道,制定儀式、齋醮(在祭壇的祈禱法)、建立道教寺院、培養道士(修行僧)及女冠(僧),「道教」之名,第一次被使用。到了陶弘景,確立道教神學,有了諸神階級表。他的宗派,叫做「茅山派」、「上清派」。
    唐朝時(六一八~九○七),道教逐漸成為國家的主要宗教,皇帝、貴族都信奉之。十二世紀,隨著金的建朝,道教也有了變貌。全真教、太一教、真大道教興起,大量採用了儒、佛教理,咒術性較少。其中勢力較大的是王重陽(參照一五六頁)建立的全真教,他加入禪的思想及實踐,提倡性命雙修(修身亦修心),廣受知識階級的支持。他的弟子丘長春(長春真人、參考一五六頁),更獲得蒙古帝國成吉思汗的庇護,使道教的勢力擴張至政權內部。現代的道教
    元代(二一七一~二三六八)是道教的全盛期,之後逐漸衰退,慢慢地與政治脫節,但並未因此失去民眾的支持。後來明朝(一三六八~一六四四)政府將道教統分為全真教及正一教。而後經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及文化大革命(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和其他宗教一樣,道教也走向了衰微一途。開放政策後,道教也漸漸復甦,被關閉的道觀得以復甦,這些事中國本土的情形。但在其他地方,道教依然能保有其勢力,例如中華民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華僑較有勢力的地方。甚至在唐人街,還有一些人完全依照道教方式生活。
    中國文化影響下的日本、韓國,也曾受道教影響。『日本書記』中便曾有「常世之國」的介紹,那是神仙思想下,不老不死的樂園。修驗道的始祖「役小角」(人名)便可說是道術之士。奈良、平安時代,人們信仰「陰陽道」;江戶時代,庶民間流行談「功過格」的書。後來有所謂灶神,而庚申信仰也是依循道教「三屍說」的理論。
    此外,許多日常事物亦源自道教,例如,在夜晚不能剪指甲、頭髮;又如丹田、元氣、氣力……等都是道教用語。日本向來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而中國文化裡,道教又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日本與道教的關係,也由此建立起來。
    諸神簡介
    本書所介紹的是中國人所信仰的道教諸神③。民間有神明八百萬的說法,這雖是傳說,但道教的神明確有好幾百。簡單的分類,有建立神權的神(元始天尊等),思想、哲學的導師(如老子等),傳說中的英雄(如關羽等),取得永生的仙人(如左慈等),神話裡的神(如黃帝等),自然中的崇拜對象(如龍王等),故事的主人翁(如孫悟空等)。
    這樣多種面貌,在信仰方式上亦依對象而有所差異。換言之,有如神佛般受人敬愛的神,也有令人懼畏的精靈。天界的神明,也會有調職、輪班的情形。因此,一些如基督教等信仰一神教的西洋人,認為道教不能稱作是一種宗教。
    不管怎麼說,知道諸神的存在,有助於瞭解中國人的想法,讀「西遊記」、「三國志」時,也會容易的多。本書的目的亦即在此。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