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雲南文化
|
序(一)
對地方道教史進行研究,是目前道教研究中一個亟待開展的重要課題。雲南道教史的研究也不例外,它至今基本上仍是一塊空白,人們缺乏對這方面的系統瞭解。我們撰寫道教的發展史,極少提到它在雲南的發展情況,而研究雲南文化者,也很少有人注意到道教對雲南文化的影響。然而,道教在雲南確曾得到過較大的發展,並對雲南文化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忽視研究道教在雲南的發展和影響是不應該的。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自東漢中後期正式創立以來, 經歷了近二千年的發展歷史,對中華文化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與儒、釋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這樣一種歷史悠久、影響巨大的宗教,其對中國各地、各民族文化的影響是很值得我們深入地去進行研究的。雲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又是一個多種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其文化具有鮮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可算是中國區域文化的代表之一。這種區域文化的發展並不是孤立的, 而是與中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整個中華文化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秦漢以來,中原的封建統治者就不斷地在雲南地區設置郡縣,派遣官吏,大批的漢族人民也不斷地移居雲南,這就使得中原文化能不斷地在雲南地區產生影響。道教作為中原地區的一種影響很大的文化,作為中原封建統治階級的一種重要的意識形態,也勢必會隨著中原漢族的流徙和中原文化的廣泛傳播而流入雲南,並對原居雲南地區的諸少數民族產生影響。
雲南毗鄰道教的發祥地-巴蜀地區,故其受道教文化的影響應當是很早的。天師道創始人張道陵所設“二十四治”中,有些“治”的管轄範圍似已延伸入今雲南省的地盤上。從一些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來看,道教文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即已對雲南文化產生了較深的影響。南詔、大理時期,道教對雲南文化的影響更是並而易見的。明以後,隨著大批漢族人民湧入雲南定居,道教在雲南的發展和影響也逐漸進進入了鼎盛時期。道教於其在雲南不斷得到發展的過程中,曾對雲南地方的政治、學術、民俗以及諸少數民族的宗教、文學、藝術等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雲南文化打上了深深的道教文化烙印。同時,雲南的諸少數民族文化也對雲南道教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使之發生了嬗變,出現了一些與內地道教不盡相同的特點。這種相互影響,乃是文化傳播、發展過程中的一般規律。剖析這種相互影響,不僅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認識道教的發展,而且將有益於我們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認識雲南文化。
由於各種原因,有關道教在雲南活動的記載較少,且很零散。這就給研究雲南道教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郭武同志閱讀了大量的地方誌書及有關史料,從中篳理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材料,並依照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運用這些材料來系統地說明道教在雲南的發展和影響,其工作的意義是很值得肯定的。具體說來,郭武同志這本書的成績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首次系統地展示了有關雲南道教活動及影響的詳細材料。這不僅使作者的觀點持之有據,而且為我們今後進一步深入研究雲南道教史提供了豐富的史料線索和良好的基礎。
二是首次清晰地描繪了一條道教在雲南傳播和發展的歷史軌跡。作者具體地說明瞭道教自漢魏兩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在雲南的活動情況,並分析了雲南道教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和演變,為我們從觀上認識雲南道教提供了方便。
三是從不同方面深入地探討了道教對雲南文化、尤其是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為我們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認識雲南文化開闢了一個新的視野。
四是具體地闡明了道教在雲南傳播過程中所衍生出的一些特點,如其神團的擴大、儀式的改變及教派的衍化等等,這對我們全面地認識道教的發展是有很大補益作用的。
五是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如辨析南詔崇奉“三官”以及有關全真道入滇的問題等,均能發人深思,有利於推進人們認識的發展,符合“百家爭鳴”的精神。
總之,通觀郭武同志的這部書,其觀點鮮明、材料翔實、言之成理、持之有據,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當然,由於此書涵蓋面廣,其中的一些地方也稍顯粗略而不夠精細和深入, 尚有待於進一步探討。然而,兩相比較,應該說是瑕不掩瑜。此書的出版,將在很大程度上填補雲南文化史研究的空白,促進我們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認識雲南文化;同時,也將對道教史的研究產生較大的補益作用。因此,我樂為之序。
卿希泰
1995年2月於成都
序(二)
道教研究是本世紀宗教研究中相對“冷寂”的領域。雲南道教的研究,在本世紀幾乎無人問津。郭武教授的《道教與雲南文化》打破了多年的沉寂,把一個異彩紛呈輝煌燦爛的文化長卷展現在人們面前,引領人們進入一個新的認知領域。
學術領域的開拓與創新需要的不僅是膽識和毅力,更需要深厚的學術積累和深邃的思想眼光。郭武教授為研究道教在雲南的傳播和發展的歷史、道教對雲南文化的極大影響,作了長時間資料收集和充分的理論準備。他遍覽雲南地方史志和調查報告,周曆澳中道教名山古觀,深挖細掘、闡幽發微,對雲南歷史上有關道教的各種史料作了精心的研讀和冷靜的思考。既重視實證的準確性,又善於把握宗教意念的抽象性。在認證考察五斗米道在蜀中創立與傳佈的過程,研究南中與巴蜀在文化上的密切聯繫後,他拔出道教傳入雲南的時間當在東漢末年,並以精細的考證否定全真道在唐代或元代傳入雲南的陳說,提出全真道在明代初年隨大批漢族移民移居雲南而流傳於滇的新見。他的結論無不是從材料與史實引出,他的獨到見解無不是從可靠的考證與求實的分析中發現在人們普遍對游談無根、妄造新奇的嘩眾取寵之作厭倦的時^,郭武教授的論著無疑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求實創新之作。這部書不僅給我們帶來新知,也給我們帶來了純正的學術風氣。通過這部書,我們高興地看到年輕學者在健康成長,中國學人傳統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學風正由新一代學者發揚光大。
郭武教搜在研究道教在雲南的傳佈和對雲南文化深遠影響時,十分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講究學術思維的的開闊與慎密。 在對雲南道教與中原道教同異的剖析,對雲南道教與儒家思想、佛抆理念的關係的探討,對道教對雲南少數民族宗教信仰影響的分析,對道教在南詔政權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解釋,道教對雲南風俗習慣、文學藝術、風景名勝影響的論述,都準確而精當,嚴謹而新穎。在研究方法的運用上,既把握到恰當的分寸感,又不失海闊天空的氣度,既有認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又充滿大膽開創的理論思辨。應該特別指出的是,這部對雲南道教歷史與雲南文化的關係的全面、系統和深入論述的著作,是在沒有多少參照物的條件下完成的。郭武教授對雲南道教及其對雲南文化的影響的歷史過程所作的系統、深入和全面的研究與探討,完全是開創性的工作。不言而喻,這部書既是極有價值的學術建樹,又是頗具新意的理論貢獻。
在學術研究中,要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作出新的學術貢獻是十分困難的。郭武教授的這部學術專著的重要性不僅在於書中的科學結論和創新觀點,同時也在於全書的研究方法和科學作風。開闊的思維、求實的精神、認真的考證,合理的推論、有據的創意是本書的特點也是學術研究開拓與創新的必備條件。這部書不僅僅是給我們關於道教與雲南文化的知識,而且在研究方法和治學態度上給我們以啟迪和教益。
本書是本世紀唯一一部全面、系統、深入論述道教在雲南傳佈、演變和發展的學術專著。這是郭武教授對雲南宗教史研究的重大貢獻,也是對中國道教史研究的重大貢獻。郭武年紀不大,可在學術上的成就十分突出。他已有多種學術論著刊佈,他的著作和論文得到海內外同行專家的重視、肯定和讚譽。
在當今急功近利之風的薰染下,不少學人銳意於名位晉升,沉溺於物廋享受,以各種便捷的方法克隆“學術著作”,把商人投机取巧的訣竅運用運用於學問之道。郭武教授依然保持以追求真理為鶴的的人文精神,保持避異流俗的學者風範,保持潢然物外的高逸志趣,刻苦自勵,勤奮向上,在學術園地辛勞耕扭,傳承文化,執著不舍地追求對人類的終極關懷,創造人生的意義。這多少有點類似清教徒忍受寂寞、艱難與折磨,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已的理想。只不過宗教的關懷是虛幻的,宗教的人生的意義是顛倒的,宗教的理想是不可實現的。郭武的理想一定會變為現實。他的《道教與雲南文化》的問世就是有力的證明。
林超民 謹識
1999年12月12日於雲南大學補拙齋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