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哲學與道家道教
|
李錦全
宋代理學在儒學發展史上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特別在儒學 哲理化方面做出了貢獻。宋代理學正宗,一般列舉有濂(周敦頤)、洛(程顥、程頤)、關(張載)、閩(朱熹)四大學派。其中朱熹是繼周、程之後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從南宋末到元、明、清三代,朱熹思想在傳統文化中居於儒學正宗的地位。
宋代理學之所以在哲理化方面有很大提高,得力於對道、佛思想的吸收與融合,所以對宋儒朱、陸兩派,後人也有“朱子道,陸子禪”的說法。這就表明,朱熹與道家、道教思想是有密切的關係。
不過“朱子道”雖然有此說法,但過去沒有人作過詳細的論證,即使有的文章偶有提及,也是語焉不詳,嚴格說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還屬空白。但是要深入研究這個問題,卻有相當的難度。阻力首先來自朱熹本人,因為他以孔、孟之徒自許,居於儒家的正統地位,因此公開視道、佛為異端。這種情況以講儒家道統的韓愈反映最為明顯。宋儒的表現雖較為隱蔽,但電不願承認受道、佛的影響。如周敦頤寫的《太極圖說》,被人懷疑有來自道教的思想,二程對此採取回避態度,而朱熹則為之辯解。他認為周敦頤發明《太極圖》是“不由師傳,默契道體”,是“得之於心,而天地萬物之理,巨細幽明,高下精粗,無所不貫,於是始為此圖以發其秘爾。”他又將《太極圖說》的首句.斷定應為 “無極而太極”,並解釋說:“無極而太極,正所謂無此形狀,而有此道理耳。”這就巧妙地排除了無極在太極之先或是產生太極的印象,使《太極圖說》中道教的思想得以消弭於無形。他還把
太極解釋為總天地萬物之理,而將儒學傳統中的封建綱常倫理,卻以理這一最高範疇的普遍形式上升為宇宙本體,這樣既可以吸取道家思想於無形,又落實到儒學思辨性的提高,而不會損害他這個當代大儒的形象,繼續保持他作為孔、孟道統中人的正宗地位。
宋儒中朱熹等人,正是存在這種敏感而微妙的矛盾心態,所以使得問題更為複雜。如要在理論上剖析朱熹與道家、道教思想的關係,就不容易說得清楚。孔令宏在研究這個問題時,曾提出“道體儒用”作為朱熹思想的概括,但在論證中覺得還不夠成熟。後來又發現朱熹哲學存在著形而上與形而下不一致的矛盾:即在形而上層次借鑒道家、道教哲學思辨的概念、範疇之間的關係模式和思路、思維方式,而在形而下的層次卻恪守儒家的立場,要解決這個矛盾,即在借鑒道家、道教的形而上時,還必須進行改造,以便與自己的形而下之用相一致,而朱熹就是在改造上出現了偏頗,所以朱熹納道人儒固然做出很大成績,但亦有不夠完善之處。孔令宏的論著就是從這裡人手進行剖析,並由此揭示出朱熹哲學與道家、道教思想的關係。
不過朱熹納道人儒亦不是簡單拼湊,他對兩家思想接軌也下了很大功夫,他不認為儒學是被動接受道家思想的支配,而是從相互影響、雙向交流中加以融合。如孔令宏所言,雖然認為朱熹一所下功夫還有不夠完善之處,但與先前的魏晉玄學相比,融合的廣度更為廣闊,深度則更為淵深,可以說前進了一大步。但是我們要說清楚朱熹如何融合兩家思想也不容易,因為能使用的資料,對抽象的思想意識要坐實誰影響誰也很為難。因此對本書的論證,即使看來是有理有據,但各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也可能有不同的體會,這是學術研究上所以提倡爭鳴的原因。令宏同志研究這個課題的時問尚不太長,但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希望他今後在學術上進一步作出更深入的探索,精益求精。對這一部書,歡迎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提出質疑和問難,以便經過交流和研討,得以共同提高,這正是本書作者所厚望的。是為序。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