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老子評傳

出版社

 

老子評傳

老子評傳
書名: 老子評傳
作者 陳鼓應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9575494512
地區 臺北
年份 2002
出版社: 文史哲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在臺出版說明(1)
第一章  引論(7)
一、老子其人其書論爭之檢討(7)
二、老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7)
第二章  老子學說的思想文化淵源(25)
一、老子思想與“古之道術”(25)
二、老子的懷古情結(33)
三、老子思想與原始宗教文化(45)
第三章  老子思想的歷史文化背景(63)
一、春秋時期的社會狀況(63)
二、隱士群體的社會批判意識(69)
三、孔老相會及其歷史意義(81)
第四章  老子的自然主義(89)
一、“自然”與“無為”(89)
二、“道法自然”(93)
三、“自然”、“聖人”與社會秩序(96)
第五章  老子的道論(103)
一、老子“道”論的思想來源(104)
二、“道”的形而上之意義(109)
三、“道”與天地萬物(115)
四、規律性的“道”(125)
五、“道”的無神論之意義(129)
第六章  老子的認識論(135)
一、“為學”與“為道”(135)
二、“智”與“愚”(144)
三、“滌除”與“玄鑒”(151)
第七章  老子的辯證思維(161)
一、思維方式(161)
二、“反者道之動”(166)
三、“弱者道之用”(176)
四、誤解的澄清(180)
第八章  老子的社會政治學說(201)
一、“大道廢,有仁義”(202)
二、“治大國若烹小鮮”(213)
三、“小國寡民”(224)
第九章  老子的人生哲學(237)
一、養生之道(238)
二、修身之道(244)
三、處世之道(252)
第十章  老子思想與道家學說的歷史演進(265)
一、莊子之學(265)
二、黃老之學(274)
三、魏晉新道家(284)
四、後期道家(294)
五、道家思想在現當代的復興(298)
第十一章  老子思想與道教(303)
一、從神仙方術到“太上老君”(304)
二、老於思想與道教的教理教義(308)
第十二章  老子思想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323)
一、老子實現了中國“哲學的突破”(323)
二、老子與孔子——中國文化的兩種路向(333)
三、儒道互補——中國文化的基本格局(337)
主要參考著作(349)
 

                         在臺出版說明
     本書的閱讀對象範圍廣大,可以分為普通讀者與專業學者這樣兩個讀者群。普通讀者大多希望瞭解老子其人其書及其與中國文化之關係,而對老子的思想只是需要一般性的瞭解。考慮到這個讀者群的興趣和需求,本書特別安排了第二、三、十一、十二章,主要從歷史與文化的方面,討論了老子學說的思想文化淵源、老於思想的歷史文化背景、老子思想與道教、老子思想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這樣一些問題。而專業學者則與此大不相同,他們不會滿足於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來一般性地瞭解老子,他們更關注的是老子思想的學術內涵以及對老子哲學智慧的深層闡釋。因而本書更著眼於老子的學說思想,對構成老子思想的各方面內容都進行了探索性的新闡釋和深入的哲學解讀。所以,本書對於中國哲學與思想史研究領域的專業學者來說,也具有較高的參考與使用價值。
      本書自列入「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在大陸出版後,引起了讀者特別是專業學者的關注,受到了一些好評。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此書在大陸並不容易買到。有鑑於此,我們希望此書能在台灣刊行,以滿足臺灣學術界的需要。經過同籌劃「中國思想評傳叢書」的南京大學思想家研究中心以及出版此套叢書的南京大學出版社的協商,同意此書在臺灣以正體字出版,在此特別感謝文史哲出版社發行人彭正雄先生慷慨給予印行。
                陳鼓應、白奚
                   2002年仲夏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