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老子及其遺著研究

出版社

 

老子及其遺著研究

老子及其遺著研究
書名: 老子及其遺著研究
作者 譚寶剛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9787807524625
地區 成都
年份 2009
出版社: 巴蜀書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緣起
      國家“985”二期工程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首席科學家
    《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
      編委會主編  卿希泰
        儒道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影響深遠,它對中華民族的共同心理、共同感情和強大凝聚力的形成與發展,均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們幾千年來戰勝一切困難、經過無數險阻、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精神武器,在今天仍然顯示著它的強大生命力,並在新的世紀裏,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自從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路線以來,我國對儒道釋傳統文化的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全國各地設立了許多博士點,使年輕的研究人才的培養工作走上了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軌道,一批又一批的博士畢業生正在茁壯成長,他們是我國傳統文化研究方面的一支強大的新生力量,是有關各學科未來的學術帶頭人。他們的博士學位論文有一部分在出版之後,已在國內外的同行學者中受到了關注,產生了很好的影響。但因種種原因,學術著作的出版甚難,尤其是中青年學者的學術著作出版更難。因此還有相當多的博士學位論文難以及時發表。不及時解決這一難題,不僅對中青年學者的成長下利,且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學術交流也不利。我們有志於解決此一難題久矣,始終均以各種原因未能如願。近與香港圓玄學院商議,喜得該院慨然允諾捐資贊助出版《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這將是學術界的一大盛事,長期堅持下去,必然會產生它的深遠影響。
       本叢書面向全國(包括港澳臺地區)徵稿。凡是以研究儒、道、釋為內容的博士學位論文,皆屬本叢書的出版範圍,均可向本叢書的編委會提出出版申請。
本叢書的編委會是由各有關專家組成,負責審定申請者的博士學位論文的入選工作。我們掌握的入選條件是:(1)對有關學科帶前沿性的重大問題作出創造性研究的;(2)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新的重大突破、得出新的科學結論從而推動了本學科向前發展的;(3)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對學科建設具有較大貢獻的。凡具備其中的任何一條,均可入選。但我們對入選論文還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要求,這就是文章觀點的取得和論證,都須有科學的依據,應在充分佔有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並詳細注明這些資料的來源和出處,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避免誇誇其談,華而不實。我們提出這個最基本的共同要求,其目的乃是期望通過本從書的出版工作,在年輕學者中宣導一種實事求是地、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學術研究的嚴謹學風。
       由於編委會學識水準有限和經驗與人力的不足,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失誤,懇切希望能夠得到全國各有關博士點和博士導師以及博士研究生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對我們的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加強聯繫和合作,給我們推薦和投寄好的書稿,讓我們一道為搞好《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的出版工作、為繁榮祖國的學術文化事業而共同努力。
        2005年8月5日於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
       研究創新基地、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


                          序
       譚寶鋼的博士論文《老子及其遺著研究》就要出版了,作者囑我作序,我欣然應允。這一方面因為寶剛是我帶的博士生,對他的書我有較多的瞭解;另一方面也因為,這的確是一本充滿創見、富有新意的好書,值得向學界推薦。
       據我所知,目前學界的浮躁風氣,已經嚴重影響到研究生的培養,不只是碩士研究生,就是博士研究生,其學位論文也普遍存在缺乏問題意識的傾向。有些論文不知道作者要解決什麼問題,像是一般性的做書,僅限於敍述一個問題、事件或現象,至於提出了什麼新的觀點就談不上了。有的博士論文,僅是構建了一個較新穎或較整的框架,具有敍述一個宏觀問題的完整性;而具體到框架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具體問題的解決,則都是學界已經提出的觀點或看法,沒有任何新意,只是比其他人講得更全面一點。
       問題意識以及學術觀點的創新性,是目前高等教育中學位論文最缺乏的東西;而寶剛的博士學位論文剛好異於是。他的這篇論文以及文中的每一獨立章節,都有明確的問題意識,都是悉心研究的結果。這篇論文得出了不少新的結論,為學術的發展和積累提供了頗有價值的東西,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必將為學界所借重。如該書中提出的以下觀點:
       老子思想來源雖有夏、殷之道,但更多的是周禮。周公旦之思想是老子思想的主要來源。
       郭店《老子》甲、乙、丙三組的製作時間,甲組早於乙組,乙組早於丙組。三者的關係是:甲組為經,乙組和丙組為甲組的傳注。三組的作者是:甲組全部出自老聃手著,即陸德明所謂老子“為喜著書十九篇”;乙組和丙組大部分出自老子,但也有老子後學(主要是關尹、楊朱等)對先師經文的傳注和闡釋。
       郭店《老子》的“絕智棄辯”是老聃告誡王侯在治國理民時要絕棄無稽、偽詐、巧辯之言,以守自己之“中正”。從簡本“絕智棄辯”到今本“絕聖棄智”的演變,是莊子後不滿田氏代齊的現實,為反對文子的“聖”、“智”說而進行的篡改。
       老子的“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應該分開解釋,“絕巧”而無“盜”,“棄利”而無“賊”。“絕巧”是老子告誡王侯去掉為了滿足自己無厭的貪欲而對勞動者採取的巧取豪奪的剝削手段,給勞動者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他們就不會為盜。“棄利”是告誡王侯不要將體現“賞”、“罰”的“利器”即刑律政令公佈於眾。如果刑律政令秘而不宣,那麼企圖以毀壞社會法則而篡位或奪取更大權勢的“賊”就無以得逞。
       郭店楚簡《太一生水》是老聃遺著,是我們沒有見過的老子佚文。
       上博簡《恒先》與《老子》所載思想、《莊子•天下》論述的老子思想及《文子》所載老子論道的思想言論一致。可以推斷,竹書《恒先》出自老聃,是我們現今發現的老子又一珍貴佚文。
       這些結論是否能夠得到學界的認可,是否可以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我們還不敢妄下判斷。但其結論的新穎和論說的縝密,已足以顯示其學術價值。國人總是以是非觀念判定思想的價值,習慣於用真理或謬誤、正確或錯誤作為衡量學術思想的標準;但殊不知,在真正的科學研究中,是無所謂真理或謬誤、正確或錯誤的:所有的只是思想的創新和這種創新的方式是純主觀的想像或臆測,還是經過對大量可靠材料的梳理和詳細論證而得出的能夠自圓其說的結論。恩格斯曾經批評說:“真正科學的著作照例要避免使用像謬誤和真理這種教條的道德的說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1頁)所以我想,對譚寶剛所得出的這些觀點,不要簡單地用正確或錯誤為標準去判斷。它的真正價值,就是為老子及其學說研究,提供了一種獨到的、新穎的、確有論據支撐的思想觀點,為學術的積累增加了新的東西。
       重視二次文獻的徵引,重視和學術界對話,在和前人的討論中展開自己的思想,是譚寶剛該書的一個顯著特點。所謂二次文獻,指的是前人討論該問題已經發表或出版過的研究性文獻。以往學界多強調徵引原始文獻,而忽視對研究性文獻的利用。其實,這兩類文獻在學術研究中的利用,是出於不同的目的:原始文獻是學術論文立論的根據,用做論點的論據一定要用原始文獻,且一般不能從研究性文獻中轉引原始文獻;而研究性文獻則是展開自我論述的討論物件,因為任何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所以在展開自我論述時,就不能不徵引有關的研究文獻,以便在和前人的對話中展開自己的思想。徵引二次文獻既是展開自我論述的需要,也是尊重前人、突出學術創新的需要,亦能使論文充滿生氣和活力,增加思想的活躍度。實際上,二次文獻的徵引,也是一個學術規範問題。但目前學術界多忽視這個問題。一些人寫文章,不管在他所討論的問題上前人已經做過了多少工作,他都不管不顧,只管自話自說,好像他論述的所有問題都是自己首次提出的,自己首次解決的。這樣的論著並不能贏得瀆者的信任。而讀者可以在譚寶剛的論著中看到,他的每個問題,都是在和別人的討論中展開的,都是在梳理了學界大量的相關研究之後,才提出自己的看法,展開自己的論證。每遇與他人相左處,他都進行充分的討論。這是當下學術界需要大力提倡的學風或文風。
       在出土文獻研究的方法論方面,寶剛是書也有可資借鑒之處。該書主要是出土文獻研究;正如王國維開創的“二重證據法”,以“紙上之材料”與“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證以進行歷史研究一樣,對出土文獻進行研究時,我們需要選取大量的傳世文獻以相互印證。寶剛的研究,就體現了這樣的方法論思想。他對老子遺著的研究,充分結合了傳世文獻,而不是拿出土文獻來否定傳世文獻,或者相反。將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對立起來,是學界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寶剛是書在文獻學研究方面,作出了一個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互證的良好示範。
       以上是我對寶剛是書的幾點看法,而它真的是否如此,還是要由讀者自己去判斷。我還想說的是,寶剛做學問的精神或態度,也是值得贊許的。
寶剛是個一心沉醉於學術的人,學術之外,心無旁騖。可以說,他是一個隻知道做學問也只會做學問人,為了讀書不顧一切。就拿買書來說,只要是與他的研究有關的書,不管自己的經濟狀況如何,他都想法買來。關於上博簡,在他畢業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已經出了六冊,每冊定價600元,他是出一本買一本。一個學生,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還要顧及愛人及小孩的生活,僅僅是靠著做過幾年專科學校教師的微薄積蓄,經濟上的窘迫是可以想像的。像我們這些做了導師的人,多少年下來也買了不少書,但都不是自費買書,而是從各種項目經費中支出買書。面對那麼高的書價,我們拿公費買著都心疼;而寶剛則在高昂的書價面前自費買書而沒有絲毫猶豫。他對“書”寄予著厚望,珍視書之寶貴。
       有努力就有回報,寶剛的書終於通過評審,人選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卿希泰教授主編的《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並由香港圓玄學院捐資贊助出版。純學術的著作,不需要自己出錢而出版,在當下是不易碰到的。單單是這一點,就是對他幾年來努力的肯定和回報。我由衷地祝福他!
       寶剛是我的學生,說這麼多好話怕是有自誇之嫌。但是這的確是我的由衷之言。我看重這個年輕人的刻苦、努力及其問學精神、發展潛力,並希望他能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是為盼。
       李振宏
       2009年6月5日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