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學新探
|
自序
莊子一書,漢書藝文志載有五十二篇,至晉始有注解,而唯郭像注本獨傳。此三十三篇,計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古今學者多以內篇為莊子所自著,其餘二十六篇,非一人一時之作。劉汝霖曰:「莊子一書,不止莊子一人之思想。包括自莊子以至淮南王時之道家思想。……研究莊子,應視作自莊子至淮南王道家思想之總集,非一人亦非一時之思想。」(見周秦諸子考)此見解精闢,識力超卓。至於莊子書之真偽,由於書中多寓言,且其文字諔詭,頗難考定。顧頡剛曰:「莊子的真偽要去明白它確是很難,因為它的文字太『諔詭』了,不容易摸出一個頭緒來。」(見古史辨第一冊第二八四頁)以餘之見。內篇莊子自著,而其中亦有後人摻雜之文字,吾人應視之為「莊子思想」。外篇雜篇,或為莊子弟子所作;或為後世學莊者推衍莊義;或為後人所增補;或為後人所誤竄。除其誤增誤竄者外,皆含有莊子思想,吾人應視之寫自莊子後,至淮南王時,道家學莊者之『莊學論文』總集,此卽本文探案莊學之態度也。
本書凡四章,首章為「緒論」,計分七項敘述。第一項為「莊子傳略」,敘莊子姓名、籍貫、生卒年代及其思想淵源。第二項為「莊子書之篇數與版本」,述漢志五十二篇本演變為今本三十三篇之經過及其版本。第三項為「離子書之真偽」,對今本莊子三十三篇之真偽,引證古今諸家之說,加按語表示己見。第四項為「內篇思想概述」,說明內篇之要旨,與脈絡條貫,相因相承之關係。第五項為「內外雜篇之關係」,說明內外雜篇之主從關係:內篇為莊學之中心,而外雜篇於義皆各分屬內篇,寓言篇為全書之序例;天下篇為全書之後序。第六項為「內外雜篇之價值」:無論內外雜篇之真偽,其或為莊子自著;或為弟子所作;或為後所學莊者所為,然皆相互輝映,各俱佳趣研究莊子書者,不可偏廢。第七項為「結語」,述明本書以莊子內篇為主,外篇為輔,以探究莊學之精義。
次章為「莊學之思想體系」,凡八節。將莊學之主要思想,由本體、宇宙,形上之論,以逮自然、知識、安命、人生、倫理之觀,終以政治思想,凡八節。綜其理要,以探究莊學之思想體系。
三章為「逍遙遊與內外雜篇之關係」,凡三節。以逍遙遊與內外雜篇關係之探究,發揮莊子思想大義在逍遙遊之論,列舉全書各篇與逍遙遊相關之文句,加按語申論而比較之,以探究逍遙遊之精義。蓋逍遙之義明,則莊子思想之大旨,當更易於通解矣。
第四章為「莊學與老、孔、墨、孟、荀思想之異同」。韓非子顯學篇曰:「世之顯學儒墨也」。故此章取凡莊書語及之‘德目’或‘觀念’,其與老、孔、孟、墨、荀相同者,持與以上各家相較,以見其名同而實異;或知異而實同;或名實同者,並深究其所以然之理,以見莊學之真正精神,是為本章之所由作也。全文凡五節:首節為「老莊異同之探索「,以老莊所言之「道」、「知」、「人生」、「政治」,比較其異同所在,深究其或同異之理。次節為「孔莊異同之探究」,以孔子所言之「仁」、 「忠」、 「孝」,及「思想人格」,與莊子所言者比較之,以探究其所以異中有同之理。三節為為「墨莊異同不探究」,以墨莊所言「愛」、「利」、「天」、「命」、「知識論」、「名學」,比較其異同,探究其所以然之理。四節為「孟莊異同之探究」, 以孟莊所言「性」、「義」、「政」,比較而探究其所以相異之理。五節為「莊荀異同之探究」,以莊荀所言之「禮」、「天」、「學」、比較而探究其異中有同;或同中有異之理。經此深究,當更能窺知莊學之精神所在矣。
附綠部分之「歷代學版本及其現藏」,係採自國內十六所圖書館之《現有藏書》,及嚴靈峯先生現有之《私人藏書》,故其性質乃是一種整理彙編之《收藏目錄》,而非相容並收之《知見目錄》。為便利讀者一覽而知其眉目,於每書之下,皆注明其現藏地點,以便利硬治莊學者按圖索驥也。其中包括先秦至民國七十一年三月之目錄,分圖書版本與論文二顯,計莊子專書八百九十六種,論文五百八十九篇,以出版時間先後為序,可以略見歷代研究莊學之粗跡,聊供學者查考之便也。
莊子文章絕奇,而義旨玄眇。餘難寄望於發幽闡微,觀其會通。然臨文之際,深恐思慮不周,有失聖哲之本意。幸蒙諸師友之督教,得以成篇。然疏誤之處,或有不能免者,方家先進,幸有以垂教焉。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