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悟眞篇淺釋(外三種)

出版社

 

悟眞篇淺釋(外三種)

悟眞篇淺釋(外三種)
書名: 悟眞篇淺釋(外三種)
作者 張伯端 王沐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7101006760/B•137
地區 北京
年份 1990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附:道教典籍選刊初步擬目
  列仙傅  〔漢〕劉向
  神仙傅  〔晉〕葛洪
  仙苑編珠  〔唐〕王松年
  混元聖紀  〔宋〕謝守灝
  歷世眞仙髓道通鑑、續編、後集  〔元〕趙道一
  茅山志  〔元〕劉大彬
  金蓮正宗記  〔元〕秦志安
  長春眞人西遊記  〔元〕李志常
  終南山祖庭仙眞內傅  〔元〕李道謙
  道藏目錄詳注  〔明〕白雲霽
  道藏闕經目錄
  道德眞經注  〔漢〕河上公
  道德眞經指歸  〔漢〕嚴遵
  老子想爾注  〔漢〕張陵
  崔公入藥鏡  〔漢〕崔希範
  太上靈寶淨明飛仙度人經法釋例  〔晉〕許遜
  老子化胡經  〔晉〕王浮
  抱樸子內篇  〔晉〕葛洪
  眞元妙道要略  〔晉〕鄭隱
  洞玄靈寶五感文 〔劉宋〕陸修靜
  陸先生道門科略 〔劉宋〕陸修靜
  眞誥  〔梁〕陶弘景
  華陽陶隱居集  〔梁〕陶弘景
  登眞隱訣  〔粱〕陶弘景
  養生延命錄  〔梁〕陶弘景
  道教羲樞  〔粱〕孟安排
  太上黃庭內、外景玉經
  太清中黃眞經  〔□〕九仙君
  太清石壁記  〔□〕楚澤先生
  道德眞經論兵要義述  〔唐〕王眞
通玄眞經注  〔唐〕徐靈府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唐〕鍾離權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眞經  〔唐〕鍾離權
南華眞經注疏  〔唐〕成玄英
黃帝陰符經疏  〔唐〕李荃
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眞義  〔唐〕彭曉
三洞珠囊  〔唐〕王懸河
宗玄先生文集  〔唐〕吳筠
玄綱論  〔唐〕吳筠
天隱子  〔唐〕司馬承禎
道體論  〔唐〕司馬承禎
坐忘論  〔唐〕司馬承禎
玄珠錄  〔唐〕王玄覽
玄眞子  〔唐〕張志和
西山羣仙會眞記  〔唐〕施肩吾
廣成集  〔前蜀〕杜光庭
化書  〔南唐〕譚峭
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 〔宋〕範應元
道德眞經集注  〔宋〕彭耜
西昇經集注  〔宋〕陳景元
度人上品妙經四注  〔宋〕陳景元
上清大洞眞經玉訣音義  〔宋〕陳景元
雲笈七籖  〔宋〕張君房
伊川擊壤集  〔宋〕邵雍
悟眞篇  〔宋〕張伯端
道樞  〔宋〕曾慥
沖虛至德眞經四解  〔金〕高守元
諸眞內丹集要  〔金〕玄全子
重陽教化集  〔金〕王嚞
雲水集  〔金〕譚處端
太古集  〔金〕郝大通
仙樂集  〔金〕劉處玄
磻溪集  〔金〕丘處機
葆光集  〔金〕尹志平
道德會元  〔元〕李道純
中和集  〔元〕李道純
淨明忠孝全書  〔元〕黃元吉
上陽子金丹大要  〔元〕陳致虛
文始眞經注  〔元〕牛道淳
盤山語錄  〔元〕王志謹
眞詮  〔清〕彭定求
三天內解經
九天生神章經注
黃帝九鼎神丹經訣
太上老君內觀經
玉清無極總眞文昌大洞仙經注
道典論
心目論
玉音法事
大明玄教樂章
庚道集
天仙金丹心法
太平經合校    王明
無能子

李養正序(一)
王沐序言(一)
張伯端自序(一)
悟眞篇淺解卷上(共十六首)(一)
悟眞篇淺解卷中(共六十四首)(三一)
悟眞篇淺解卷下(共十九首)(一三三)
悟眞外篇淺解(一六五)
    讀《周易參同契》(一六五)
    贈白龍洞劉道人歌(一六九)
    石橋歌(一七一)
    悟眞篇後序(一七五)
外三種(一七九)
    悟眞性宗直指(一七九)
    金丹四百字解(二零二)
    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二二七)
附錄一  悟眞篇丹法要旨(二五七)
附錄二  悟眞篇丹法源流(三一五)


    《悟眞篇》成書於宋神宗熙寧八年(一○七五),道士張伯端撰。它採用詩詞形式,演說道教內丹功法,並宣揚道教、儒家及禪宗「三教一理」的思想,為宋以來道教南宗的重要經書。後人贊其辭旨暢達,羲理淵深,既繼承了東漢魏伯陽《參同契》的丹道奧義,又總結了宋以前的丹法丹訣,為“修丹之金科,養生之玉律”。《正統道藏》、《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均加收錄。宋以來事養生學者頗關注,近代尤盛,以其“止念”、“調息”、“意領”、“通關”、“內視”等內容輿健身防病有關,視作靜坐保健卻病的寶貴遺產。但該書行文遣詞,有顯言,有微言;有正言,有疑似之言;有比喻之言,有影射之言,有旁敲側擊之言;時而丹理,時而口訣,一般讀者殊難理解和掌握。後人注疏雖多,或持清修派觀點,或持陰陽派觀點,眾說紛紜,雖然見仁見智,各有千秋,但相互牴牾之處,亦使讀者莫衷一是。王沐先生素喜道教養生學之動靜功法,尤喜研讀《悟眞篇》,並堅持如法實驗,數十年如一日。今先生已八十高齡,而耳聰目明,齒不動搖,殆受益於此。近幾年來,先生因講學需要。撰寫成《悟眞篇淺解》。余忝為先生之學友,常得以為先生文稿之第一讀者,因不諳丹道,未敢遑論高低,然對先生之孜孜不倦,筆耕不輟,輿夫探求養生奧理之卓絕精神,素深欽佩,當此中華書局擬將《悟眞篇淺解》付梓之際,王沐先生囑余為序,不揣譾陋,欣然應命。
    李養正  一九八九年一月於北京

序言
道家內煉功夫,徒現存文獻考證,成周時期已有系統記載。漢末魏伯陽著《參同契》,義理精深,包羅廣泛,被稱為“萬古丹經王”,實非虛譽。北宋張伯端根據魏所述奧義,進一步將丹訣加以發揮,著《悟眞篇》。《四庫提要》雲:“是書專明金丹之要,輿魏伯陽《參同契》,道家竝推為正宗。”清董德寧《悟眞篇正義自序》雲:“暢發金丹之妙,詳明內養之機。其修丹雖為幽深之道,得魏公倡之於前,而張君和之於後,自可循流以達源,見標以知月。”自北宋以來,《悟眞篇》歷受學者推重。但傅至後世,流派蕪雜,多加曲解,甚至臆改本文,以致各本眞偽竝存,文字頗多出入,徒未有人加以校勘,讀者莫知適徒。今不揣鄙陋,試作校注。但微力緜薄,思考難周,僅貢愚者之一得而已。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