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眞篇淺釋(外三種)
|
序
《悟眞篇》成書於宋神宗熙寧八年(一○七五),道士張伯端撰。它採用詩詞形式,演說道教內丹功法,並宣揚道教、儒家及禪宗「三教一理」的思想,為宋以來道教南宗的重要經書。後人贊其辭旨暢達,羲理淵深,既繼承了東漢魏伯陽《參同契》的丹道奧義,又總結了宋以前的丹法丹訣,為“修丹之金科,養生之玉律”。《正統道藏》、《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均加收錄。宋以來事養生學者頗關注,近代尤盛,以其“止念”、“調息”、“意領”、“通關”、“內視”等內容輿健身防病有關,視作靜坐保健卻病的寶貴遺產。但該書行文遣詞,有顯言,有微言;有正言,有疑似之言;有比喻之言,有影射之言,有旁敲側擊之言;時而丹理,時而口訣,一般讀者殊難理解和掌握。後人注疏雖多,或持清修派觀點,或持陰陽派觀點,眾說紛紜,雖然見仁見智,各有千秋,但相互牴牾之處,亦使讀者莫衷一是。王沐先生素喜道教養生學之動靜功法,尤喜研讀《悟眞篇》,並堅持如法實驗,數十年如一日。今先生已八十高齡,而耳聰目明,齒不動搖,殆受益於此。近幾年來,先生因講學需要。撰寫成《悟眞篇淺解》。余忝為先生之學友,常得以為先生文稿之第一讀者,因不諳丹道,未敢遑論高低,然對先生之孜孜不倦,筆耕不輟,輿夫探求養生奧理之卓絕精神,素深欽佩,當此中華書局擬將《悟眞篇淺解》付梓之際,王沐先生囑余為序,不揣譾陋,欣然應命。
李養正 一九八九年一月於北京
序言
道家內煉功夫,徒現存文獻考證,成周時期已有系統記載。漢末魏伯陽著《參同契》,義理精深,包羅廣泛,被稱為“萬古丹經王”,實非虛譽。北宋張伯端根據魏所述奧義,進一步將丹訣加以發揮,著《悟眞篇》。《四庫提要》雲:“是書專明金丹之要,輿魏伯陽《參同契》,道家竝推為正宗。”清董德寧《悟眞篇正義自序》雲:“暢發金丹之妙,詳明內養之機。其修丹雖為幽深之道,得魏公倡之於前,而張君和之於後,自可循流以達源,見標以知月。”自北宋以來,《悟眞篇》歷受學者推重。但傅至後世,流派蕪雜,多加曲解,甚至臆改本文,以致各本眞偽竝存,文字頗多出入,徒未有人加以校勘,讀者莫知適徒。今不揣鄙陋,試作校注。但微力緜薄,思考難周,僅貢愚者之一得而已。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