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太上感應篇【講記】

出版社

 

太上感應篇【講記】

太上感應篇【講記】
書名: 太上感應篇【講記】
作者 釋淨空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9787512000339
地區 北京
年份 2010
出版社: 綫裝書局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前言 (001)
《太上感應篇》原文 (005)
釋題 (009)
釋文 (013)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013)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024)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 (028)
【算盡則死。】 (041)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045)
【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048)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051)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056)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060)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 (064)
【慈心於物。忠孝友悌。】 (093)
【正己化人。】 (120)
【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130)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141)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146)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151)
【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 (153)
【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 (165)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181)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戻自用。】 (194)
【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淩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人輕為重。見殺加怒。】 (238)
【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淩道德。】 (254)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268)
【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 (272)
【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 (283)
【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 (291)
【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294)
【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 (297)
【幹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304)
【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 (307)
【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 (321)
【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 (330)
【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欲過度。心毒貌慈。穢食喂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 (347)
【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于妻子。失禮于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 (360)
【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 (383)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393)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 (395)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398)
【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400)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403)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405)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407)

前言:
    清朝末年,印光大師住錫普陀山時,定海知縣曾禮請大師講經弘法,大師因語言隔閡之故,於是派一位法師去講《文昌帝君陰騭文》。大師不講佛經,而講一般的世間善書,這是用心良苦。
    “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佛法與世法的分別在於心,不在於法,法本身沒有世間與出世間之分。若吾人心中有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都是世間法,即使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世間法。何以故?不出三界。若離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皆是了生死、出三界之法,無一法而非佛法。
    我們在訪問天主敎時,有一位先生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天主敎講的“靈魂”,與佛法講的“法性”,差別何在?我很簡單地告訴他,有妄想、分別、執著就稱做“靈魂”,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稱做“法性”。有分別、執著,法法都有障礙;離分別、執著,萬法圓融。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法性,《華嚴經》講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既然共同一法身,哪一法不是佛法?況且《太上感應篇》和《文昌帝君陰騭文》,字字句句都是在發揚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佛法敎學的根本法,若離五戒十善之基礎而求佛法,即是行邪道。而《感應篇》與《陰騭文》就是五戒十善的圓滿落實與日常應用的最好敎材。尤其在現前動亂的社會時代當中,印光大師看得非常清楚,要想挽救災難,拯濟人類,唯有喚醒一切眾生覺悟,斷惡修善,明因識果。
    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講經,看到“中華佛敎圖書館”收藏很多印光大師“弘化社”出版的書籍。其中《感應篇匯編》、《安士全書》與《了凡四訓》,印得最多,數量超過三百萬冊,我非常驚訝!再仔細思維,這是印祖挽救災難的苦心,這是真實智慧。此後,我極力提倡,並大量流通這三本書。
    西方一些古老的預言認為,災難是眾生造惡業,所以上帝發脾氣要懲罰世人。他們只提出有劫難,而沒有挽救的辦法,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而《聖經密碼》比這些預言要高明,其結論在於人心,若人心能回頭向善,劫難可以化解。但也只是籠統地說了一句,如何回頭、如何斷惡修善,並沒有具體說明,遠不如《感應篇匯編》、《安士全書》與《了凡四訓》,無論是說理、說事都很透徹。
    這三本書應當譯成世界各國的語言文字,大量向全世界流通。並且我們有責任、有使命,勸導大家讀誦、受持,依敎奉行,這不但能轉變自己的業報,也能安定社會,幫助一切眾生消災免難。希望同修們能夠重視這件事情,真正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我們修學念佛法門,要“持戒念佛”,因為念佛不持戒、不行善,不能往生,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印祖用這三本書來彌補我們戒行之不足。最重要的是善心、善語、善行,《感應篇》最後的結論也是如此。心善、言善、行善就得善神保佑,在淨土宗來講,念佛決定得生。
    《感應篇》全文只有一千二百多字,不算很長,是從聖賢立心發願,一直落實到生活處世待人接物。古大德雲:其功用可作為超凡入聖的階梯,轉禍為福的關鍵。在中國過去每個朝代,依照這一篇修學的人很多,所感應的果報非常殊勝。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