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老子詮證

出版社

 

老子詮證

老子詮證
書名: 老子詮證
作者 李勉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地區 臺北
年份 1987
出版社: 東華書局印行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一~三)

老子句義詮證  (一~一六

老子身世探隱  (一六一~一七七)

老子書考辨  (一七八~一八六)

        (一八七~二六八)

老子微旨例略  (一八七)

雲笈七籤卷之一——總敍道德  (一九三)

老子微旨例略說明與校注  (一九八)

老子佚文搜秘  (二三)

老子韻語集成  (二九)

有關老子重要參考書目  (二一四)

老子一書,自古以王弼注本為依歸,全書八十一章,句與句間,義有不相屬者,嚴靈

峯先生為之改編,使句與句間,含義相屬,易於會通,且立其篇目為四:日道體、道理、

道用、道術,系統貫然;嚴氏又考衆本異同,輯柱下佚語,斟酌損益,刪削者三百四十三字,增補者百六十三字,改正者四十六字,中因修改而削減者五字,刪餘者百四十字,新

定正文凡五千零九十有五字,共五十四章,是書雖有議者,然精於訂正,可謂集老書之大成,論語亦章與章間義不相屬,僅取章首二子為題,殊失體統,後人亦有改編論語章句使

成體系者,是皆獨具創見,非狃於積習者;余撰此書,初欲以嚴氏新編為藍本,嗣念王弼注本流傳已久,歷代引徵老子之言為典故者,皆依王弼注本某章某句,為使後學查究方

便,今仍依王弼注本章句為序,不得已也。

古來注老子者,各有創見,但亦各有偏失,若能以謙沖之懷,接納衆長,自可得老子

真旨,餘注此書,接納衆長,參以己見,其詮釋原則,以老解老,非敢以儒釋老,或以佛詮老;注釋之後,附錄老子微旨例略一篇,是篇有助於老子真義之闈發,為嚴靈峯先生從

正統道藏本正一部皷字號錄出,彌足珍貴。又列入張君房之雲笈七籤卷一——總敍道德一篇,以資參證,此二篇皆經嚴氏校勘,見嚴氏所著經子叢著第八冊。

此外,又論老子身世及其書;老子身世,撲朔迷離,其書亦頗多猜議者,今予分別辯

證。另案,老子道德經尚有佚文,經後世發掘,本書亦予補列。最後附歷代解老書目,供世人參考。

老子思想,根於天道,淡泊而順乎自然,為清高者所喜悅,但為庸俗者所憎惡,庸俗者惟名利是求,強行強為,殘生傷性,而猶自以為賢能,是以憎惡老子思想,此俗世之賢能而為天道之傖夫也。程伊川謂老子三十六章之言雜以權詐,蓋不知老子修己治人之術;夫必先屈己而後能伸;必先施德而後能取人之歸化;父母之於子女,必先施養育之恩,而後能使子女孝於己;管仲之治天下,必先與民以恩,而後能化之以歸;己先謙虛,而後能實而受;知其雄守其雌,而後能為天下谿;在己無居,而後能形物自著,此皆修己治人之術二且為權詐哉?程子未讀老子全書,不明哲理,故出妄論,後世俗夫,深中其誤。蘇軾亦不明老子精義二兄謂「老子之學,重於無為而輕於治天下國家了,……遂至殘忍刻薄」,夫老子之無為蓋謂不強為名利也,不強為名利,則人心淡泊清高,不至乎爭奪權謀,社國自可安定而治,此則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也,其效勝於始皇之強為;且老子以德報怨,守柔守雌,何得謂之殘忍刻薄?蘇軾專攻儒學,未深究老子全書,遂不明無為真義,「想當然耳」一詞,已足證蘇軾語多不稽;「得手應心」原出莊子天道篇,蘇軾未讀此篇誤其詞為 「得心應手」,後世相繼誤傳,為害曷可勝言?天道篇末段雲:「得之於手,應之於心」,文句甚明,文心雕龍亦言得手應心,蓋心以感應,故雲應心,易已言之,後世心心相應此之謂也(字應作應)明儒郭良翰駁斥蘇軾淺薄,昧於老莊玄旨,言之旨哉!鐘惺謂老子道德經導人返其天性,而非異端之書,亦明哲之言也。

民國七十六年西元一九八七  李勉

自序於臺灣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時任博士班教授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