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考證
|
我開始研究老子,對歷代老學名家所提出的許多問題,便覺得是一大困擾。老子究竟是春秋時人還是戰國時人?老子究竟在孔子之前還是在莊子之後?甚至老子究竟是老聃還是李耳?老聃李耳究竟是一人還是兩人?如是一人,究竟是姓老還是姓李?是陳人還是楚人?還有老子五千言這部寶典,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作品?是一人的著作還是多人的輯作?在衆說紛紜之下,我覺得不將這些問題弄清楚,總難免有陷身五裏霧中舉目茫然之感。
但要弄清這些問題,便必須首先瞭解老子書的思想、語詞、文體,到底該出於那一個代?到底內容是否脈絡貫串或雜亂矛盾?要瞭解老子書的這些內容,更有一個先決問題,就是老子書中外收藏的重要版本數百種,究以那一種為最接近老子的原著?五千文中究有什麼闕文錯節?因此我便首先從事章句的斟理,音義的考定,內容的詮釋。搜羅了八十餘種現存老子善本,參照歷代名家箋注暨經史百家有關資料,而寫了一部三十萬言的「老子斠證譯釋」,以力求對老子原著的探索與瞭解。
之後,又將老子的思想,抽繹,分析.找出其根源,理清其脈絡,尋繹其系統。知道老子的思想,主要是道,由於道,更發現了宇宙間的許多規律。老子根據這些規律,而建立了他的基本理論,制訂了他的修身處世愛民治國的一整套簡而易行的方法,並標明瞭他所希求的理想的人格,理想的政治和理想的社會。所以老子思想,其大原是由道而來,其理想是與道相合。由理論而方法而理想,是脈絡一貫的,系統分明的,也是非常完整的。我有了這一認識,於是又寫了一部十二萬餘言的「老子學術思想」。至此,我已明瞭老子五千言是春秋時代的產物,是老聃本人的著作。許多學者所提出來的問題,諸如思想方面的,語詞方面的,文體方面的,以及其他種種懷疑的枝枝節節,都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因此又引起了我寫作本書的興趣。我覺得關於老子的人事和老子書這一宗二千多年沒有解決的公案,應該清清楚楚的作一個總結。
本書係以歷代學者提出的問題為主,遠自宋明以來迄於晚近中外老學名家之所爭所議,雖碎玉珍屑,莫不窮蒐博採,分類擷取。然後抽絲剝繭,層層剖析,徵引典籍,釐正是非,務求允當。全書分兩篇十二章六十三節,連同引論結論,都十六萬餘言。第一篇專作老子人事考證。舉凡老子的姓名、籍貫、官職、生卒與後人及其與孔子相見、過關西去,乃至有關的重要人物,均分章節,詳為析論。第二篇則是對老子書的考證。凡有關思想方面,語詞方面,文體方面,以及其他與五千言有涉的各種問題,亦各闢專章,分節論證。雖不敢說鐵證如山,然而卻可自信我是力持以合情合理的,平實的,以資料為主的態度來下筆的。而且比較重要的資料我也竭盡可能的統統搜集了。在我自己看來,這已是一部考證老子資料最完備、內容最詳盡的書。然我所知畢竟有限,本書究竟能否使老子和老子書的歷代爭議得以澄清,得以確定,則仍有待大雅之家不吝賜教。我當以最誠懇的心情企盼之,感激之!
屢承陳立夫先生鼓勵,羅光先生勗勉,並蒙任卓宣、蕭天石、鄧元忠諸先生提供卓見。均此申謝。
至將拙稿怱怱索囘,乃使焯炤先生核閱未竟,尤感不安;並致歉意。
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醴陵張揚明亞逸 自識於碧潭北望樓
不盡相同
▲本書引用春秋經傳,以「左傳會箋」為主。因會箋係採用唐代古本,章句最為正確。
▲本書引用尚書,以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為主,並校以屈萬裏之「尚書釋義」,考定早於春秋時代者則採用之;晚於春秋之偽書則不採用。
▲本書引用羣經諸子,除尚書及春秋外,均採自世界書局「十三經注疏補正」、「中國學術名著」及「新編諸子集成」諸本。
▲本書所有引用之重要參考書及論文,均列入引用重要書文目錄,附於書後,以便查考。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