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老列庄三子知见书目(上编)

出版社

 

老列庄三子知见书目(上编)

老列庄三子知见书目(上编)
書名: 老列庄三子知见书目(上编)
作者 嚴靈攀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地區 台北
年份 1965
出版社: 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题辞  (一)

自序  (三)

中外老子著述目录自序  (五)

列子庄子知见书目自序  (七)

凡例  (九)

 

第一部  老子知见书目

一、先泰至六朝老子书目录  (一)

二、初唐至五代老子书目录  (四五)

三、两宋老子书目录  (七七)

四、金元老子书目录  (一一九)

五、明代老子书目录  (一三九)

六、满清老子书目录  (一九三)

七、民国老子书目录  (二四五)

八、日本老子书目录  (三一三)

九、东方各国老子书目录  (四〇一)

(一)梵文  (四〇一)

(二)女真文  (四〇三)

(三)高丽文  (四〇五)

(四)越南文  (四〇九)

(五)印度文  (四一一)

十、欧美各国老子书目录  (四一一三)

 

第二部  列子知见书目

一、先泰至金元列子书目録  (一)

二、明清列子书日录  (一三)

三、民国列子书目录  (二七)

四、日本列子书目录  (三五)

五、欧美各囱列子书目録  (四五)

第三部  庄子知见书目

一、先秦至六朝庄子书目录  (四七)

二、唐代庄子书目录  (六一)

三、宋金元庄子书目录  (七一)

四、明代庄子书目录  (九三)

五、满清庄子书目录  (一四七)

六、民国庄子书目录  (一九五)

七、庄子专篇书目录  (二三一)

八、日本庄子书目录  (二四九)

九、韩国庄子书目录  (二八五)

十、越南庄子书目录  (二八七)

十一、欧美各国庄子书日  (二八九)

十二、附录  (二九三)

(一)老子道句新编全文  (二九三)

(二)老子道句新编全文序  (三〇九)

(三)老子道德经原文  (三一〇)

 

第四部  三子论说目录

一、老子论说目录  (一)

二、老子传记及著书考证目录一  (六九)

三、日本老子论说目录  (八九)

四、老子诗赋颂赞杂着目录  (一二三)

五、列子论说目录(附杨朱论说目录)  (一二九)

六、日本列子论说目录  (一四五)

七、庄子论说目录(附惠施论说目录)  (一五一)

八、日本庄子论说目录  (一八九)

第五部  三子版本目录

一、老子版本目录  (二〇三)

(一)老子古写本目录  (二〇三)

(二)老子白文本目录  (二一七)

(三)严遵道德指归本目录  (二一九)

(四)河上公老子洼本目录  (二二一)

(五)王粥老子洼本目录  (二二六)

(六)林希逸老子口义本目录  (二三一)

(七)吴澄老子洼太自录  (二三三)

(八)焦妨老子翼本目录  (二三四)

(九)魏源老子本蓑本目录  (二三五)

(十)老子碑撞本目录  (二三六)

(十一)老子帖本目录  (二三八)

二、列子版本目录  (二四三)

(一)列子白文本目录  (二四三)

(二)列子张湛注本目录  (二四四)

(三)林希逸列子口义本目录  (二四八)

三、庄子版本目录  (二五一)

(一)庄子白文本目录  (二五一)

(二)庄子郭象洼太目录  (二五三)

(三)林希逸庄子口义本目录  (二六二)

第六部  三子序跋题记目录

一、历代老子著述序跋题记目录  (二六五)

二、日本老子著述序跋题记目录  (三二七)

三、老子碑幢本题记跋尾目录  (三五三)

四、老子伪托书目录  (三六九)

五、列子序跋题记目录  (三八三)

六、日本列子序跋题记目录  (三八七)

七、庄子序跋题记目录   (三八九)

八、日本庄子序跋题记目录  (四〇九)

九、三子知见书目补遗  (四一五)

十、校后记

 

 刘向棱书,首着「叙录」,歆袭父业,继作「七畧」,班固因之,遂有「艺文之志」。其后,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卜勖「四部」,长孙无忌之「隋书经籍志」.部勒羣书;书志之学乃渐可观。更历唐、宋、明、清,已粲然大备;然大部囿于内府秘藏,且多「畧目」而已。继「崇文总目」以后,有宋晁公武之「郡斋读书志」,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清钱曾之「读书敏求记」,何焯之「义门读书记」,张之洞之「书目答问」,不仅兼及私人藏弆之书,并涉及解题、考案;清末、民初,饱学之士更相习成风,辄有题跋、提要之作,如「藏书记」、「读书录」之类,盛极一时,士林称便;纪昀之「四库全书总目」固无论矣。

    道家书录,肇于刘宋明帝太始七年陆修静之「三洞经书目录」,嗣有孟法师之「玉纬七部经书目」,梁陶弘景之「经目」,唐尹文操之「玉纬经目」,宋王钦若之「宝文统录」;郑樵通志亦列「三洞四辅」之七部经目录。明白云霁之「道藏目录详注」,则囊括「正统道藏」与万历「续道藏」全部经目;就中除玉诀类,大率皆丹术、修炼、符录、灵图之类。昕收原书既杂伪托,其注亦语焉不详。道书精华,不外老、列、庄三子,本隶丙部,世无专书著录。迨民国十六年,高阳王重民氏撰「老子考」一书,实开老子专著书录之先河;余先后编撰:「中外老子著述目录」,「列子庄子知见书目」,不过踵武前修,别为编次而已。惟采取表式概述,体例未仍旧贯耳。祇以历年播迁至再,萍踪靡定;忧于战乱,每感存稿困难,故亦轻率付梓;是以讹缪、遗漏,所在多有,意在助人者或反而误人矣。欲补吾过,复将二书重行厘定,合并改编;并收罗已往遗夫及近年海内外有关三子新着,分吁上、中、下三卷;全书所收,计老子专著千一百七十余种,论说八百七十余篇;列子专著百四十余种,论说百四十余篇;庄子专著八日五十余种,论说三百五十余篇。此外,并附版本目录,序、跋、题、记,遗珠自属难免,然大体已具备于兹;研究三子学术者手此一编,谅必事半功倍,当可无用外求矣。

    回溯编着此书,辛苦半生,历时十载,阅书万卷;无乃为保留中国文化遗产与鼓励后学尽微之心力,作涓埃之贡献。俗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傥有当斯语,可以不憾矣!今年届耳顺,「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讪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一苟在了壮之时卽潜心于科学与技术之探究,自信昕获必多;又何至于垂暮之年尚沉溺于破故纸堆中耶?

    本书之成,赖各方友好赞助至多。承香港新亚书院副校长吴士选先生之鼓励,国立政治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敬轩先生见颁「题辞」,并受亚洲基金会之资助;复得教育部黄部长季陆、中华丛书委员会主任王凤喈先生惠予收入「中华丛书」,使此编得以顺利发行,衷心至为感谢。此外,如:日本田山茂、平冈武夫、重泽俊郎、米山寅太郎、今井吉之助、天野镇雄、崔万秋诸先生,香港Mr.WMallory-Browne麟书、沈燕谋、何家、袁伦仁、陈佐舜、震遐诸先生,韩国李相殷先生,美国曹文彦先生,英国陈尧圣先生,台湾蔡增瑞、MrSMargaret Pei.屈万里、昌彼得、徐高阮、严一萍、王宝先、王崇五、罗刚、程维贤诸先生;李健白先生代为校对,印刷方面承陈训念先生暨屠金曾、袁兆两先生积极推动使本书早日出版,谨并志于此,用衷弗谖。

中华民国五十三年岁次甲辰六月十五日无求备斋主人严灵峰序于阳明山庄

「中外老子著述目录」自序

    书志之学,肇始刘歆,「七畧」以后、汉、隋、唐、宋继有「艺文」、「经籍」之志,宋初「崇文总目」、后有郑樵「通志艺文畧」、高似孙「子畧」、晁公武「郡齐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王应麟「困学纪闻」、尤袤「遂初堂书目」,公私藏书目录,粲然大备。明、清以降,昭著者有:焦竑之「国史经籍志」,白云霁之「道藏目录详注」,诸如:菉竹堂、世善堂、天一阁、汲古阁、万卷堂、千顷堂各家藏书目录,俱称丰富。清代自纪昀之「四库全书总目」,迄罗振玉之「续汇刻书目」;凡所辑录,难以枚举。民国递兴,公私图书馆之藏书,尤洋洋大观;亦艺林盛事也。各种书录,虽详畧不同,义例殊趣;而承学之士咸称便焉。夫「汉志」首分四部,后世学术昌明,各因部居而立专类。老子书目,原隶丙部之「道家」;迨民国十六年,高阳王重民氏撰「老子考」一书,所收历代老子注疏书目达二百余种;并稍附益杂着、序、跋、题、记,考其存、夫,述其概要,诚能荟萃见闻,构成巨制;惟其中仍有舛误与失考者,其未收罗者亦复不尠。峰弱冠醉心老学,成「老子章句新编」已十余稔矣;初无意于目录之编纂,祇以写作期中,广事搜寻,随时注记;多年缀辑,竟亦历久成帙。用依王氏原书,删繁补阙,正其失误,着为斯篇。合中、外、古、今专著、论文,都千六百余种,增益尙多;但于论文、杂着,不免有芜滥之病。本当再事杀青,始行问世;盖念世局阢陧,播迁无常。佳兵不祥,玉石俱毁;历朝丧乱,古籍散亡,庚子前车,足资鉴戒,远怀先哲,近闵颓波。此书虽瑕瑜并见,然一人经多年之光阴,阅千卷之典籍,空倾岁月,瘁费心力,终属非易;实不忍弃置,遂决计先付剞劂,俾有志于老学者,得以按图索骥,求其寻省之便,庶收事半功倍之利;窃有取焉。举凡书中缪讹乖误,及未见、未收之作,尙有待于弹见洽闻之士,教正补充,使无遗珠之憾;驯致难得孤本、遗篇,因拙作之记载,使藏书家加意珍惜保存;岂作者个人之幸也哉!

 「列子庄子知见书目」自序

    综观魏晋以来历代三子书录,独盛于阢陧之世;盖祸乱相因,人才消失,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热中者流,辄起横议,挟道统而谔谔呜高,假公器以泄私愤,俨乎有揽辔澄清之气概;静退之士,则思隐遁山林,遗世独立,染翰操觚,留孤芳以自赏而明哲保身。前者志切登庸,后者但求自适,道不司也。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孟子曰:「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抑亦不得已而求其次也,悲夫!

 

 

   

 

  

一、本书乃根据拙著:「中外老子著述目录」与「列子庄子知见书目」两书合编并加以补充而成。

     二、本书体例与前两书畧同,所著存、佚之法:见者称「存」,存而不完者称「阙」,原书已佚而散见于他书者称「残」,亡者称「佚」,不知其存、佚并有其他事项不明者称「末详」,稿本称「未刋」,著述未竣稿者称「未完」,书存而未经眼者称「未见」。其有怀疑丽未能确定者则用(?)号加以标识。

     三、本书目录次序,依年代为先后;但同一作者之著述或同一版本之改印,则以其所著或改印之先后,依次附于最初着列之役。其有序、跋、题、记,确知其写作及出版年月者,  撩以为先后之次序;不能确知者,以作者之生卒年月、科第舆服官时期或其他著作年代,乃至其同时代人物之事迹而排比推定之。若俱不可考时,依首见 于某书、某志加以推定,力求准确。

    四、本书编制原拟依内容加以分类,祇以已侠及未见之尝尚多,未敢妄加臆断,以减闭门造车舆隔靴搔暖之病;故仍采取「编年」。但标题却用「断代」,难免顾此失彼。如赵秉文为金人,反列狂宋代林希逸之前;盖南宋之世,金人早已建国;又如方以智之「药地炮庄」作于清初,以其不事二。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