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道經知識寶典

出版社

 

道經知識寶典

道經知識寶典
書名: 道經知識寶典
作者 田誠陽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7220029020
地區 成都
年份 1995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1)

第一章  道經溯源                         (6)

  一、原始宗教與巫術——神學之源         (7)

  二、神仙信仰及方術——汕學之源         (11)

  三、道家學說與黃老——遭學之源         (21)

  四、早期道教兼融儒釋一教學之源       (27)

第二章  道經小史                         (35)

 一、早期道教及其道經                  (36)

    1.太平道與《太平經》               (36)

    2.五斗米道及其道經                  (40)

    3.黃老道其他道經                    (44)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經                (47)

    1.魏晉時期道教的傳播               (47)

    2.葛洪《抱樸子》及其著錄道經目錄    (49)

    3.上清、靈寶、三皇經系的出現        (51)

    4.樓觀派道經                       (55)

    5.寇謙之清整道教                    (58)

    6.陸修靜總括三洞                   (60)

    7.六朝新出道經在道教歷史上的意義       (61)

三、隋唐五代的道經                      (62)

    1.隋代道經                          (62)

    2.唐代尊崇道經                      (63)

    3. 隋唐出現重玄派道經                 (66)

    4.茅山派道經                       (68)

    5. 杜光庭集科儀之大成                 (70)

    6.鐘呂金丹道與內丹經                (72)

    7.隋唐五代外丹經                     (74)

    8.經戒法籙傳授之道經                 (75)

    9. 其他道經                          (76)

    l0.唐代編纂《道藏》                  (77)

四、 宋元道經                         (80)

    1.宋初陳摶以易闡道                   (80)

    2.兩宋《道藏》之編纂                  (83)

    3.全真派道經                         (85)

    4.正一派道經                          (87)

    5.《玄都寶藏》與至元毀藏             (89)

    6. 其他道經                             (91)

五、明清道經                               (93

    1.明正一道經                            (93)

    2.武當派道經                           (95)

    3.明代編纂《道藏》                      (97)

    4.王常月律宗道經                     (99)

    5.婁近垣整理正一道科儀                (100)

    6.丹道經書                            (101)

    7.其他道經                             (102)

    8.明清道教乩書和善書                   (105)

    9.敦煌道經                             (107)

    10.《道藏輯要》之刊行                   (109)

  六、近現代道經                            (109)

    1.民國年問新出道書                     (109)

    2.陳攖寧所倡仙學及其道教研究          (112)

    3.易心瑩及其所編道書                   (113)

    4.港臺與國外新出道書                   (114)

    5.《道藏》的重印                        (115)

    6.《藏外道書》的印行                    (117)

第三章  道經精華                            (118)

  一、《陰符經》簡介                         (119)

  1.陰符經(四百餘字本)                (128)

        2.陰符經(三百餘字本)                (129)

        3.《陰符經》注釋                     (130)

 二、 《道德真經》簡介                      (138)

  道德真經                             (150)

三、 《太平經》簡介                       l68)

      太平經(節要)                         (177

四、 《度人經》簡介                        (180)

      度人經(節要)                         (185)

五、《南華真經》簡介                        (187)

      南華真經(節要)                       (194)

六、《清靜經》簡介                          (197)

      清靜經                               (201)

七、《心印經》簡介                          (203)

      心印經                               (205)

八、《西升經》簡介                          (206)

      西升經 (節要)                        (208)

九、《太上感應篇》簡介                       (213)

      太上感應篇                           (216)

十、《北斗經》簡介                          (219)

      北斗經(節要)                         (221)

十一、《天妃經》簡介                        (224)

      天妃經                               (226)

十二、《周易參同契》簡介                    (230)

      周易參同契                           (236)

十三、《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簡介             (252)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節要)              (256)

十四、《太清金液神丹經》簡介                 (260)

      太清金液抻丹經(節要)                  (263)

十五、《黃帝九鼎神丹經》簡介                 (265)

      黃帝九鼎神丹經(節要)                  (268)

十六、《列仙傳》簡介                         (271)

      列仙傳(節要)                          (273)

十七、《抱樸子》簡介                         (278)

      抱樸子(節要)                          (285)

十八、《黃庭經》簡介                         (287)

      1.黃庭內景經                         (293)

        2.黃庭外景經                         (302

十九、《養性延命錄》簡介                     (305)

      養性延命錄(節要)                      (311)

二十、《老君音誦誡經》簡介                   (317)

      老君音誦誡經(節要)                    (320)

廿一、 《陸先生道門科略》簡介               (323)

      陸先生道門科略(節要)                  (326)

廿二、《玄綱論》簡介                         (328)

      玄綱論(節要)                          (331)

廿三、 《玄珠錄》簡介                      334)

      玄珠錄(節要)                          (336)

廿四、子外篇》簡介                          (340)

      玄真子外篇(節要)                      (342)

廿五、無能子》簡介                          (346)

      無能子(節要)                         348)

廿六、存神煉氣銘》簡介                      (353)

      存神煉氣銘                            (355)

廿七、《坐忘論》簡介                         (358)

      坐忘論(節要)                          (361)

廿八、《化書》簡介                           (363)

      化書(節要)                            (366)

廿九、《道教靈驗記》簡介                     (369)

      道教靈驗記(節要)                      (371)

三十、《靈寶畢法》簡介                       (375)

      靈寶畢法(節要)                        (380)

卅一、《呂祖百字碑》簡介                     (387)

      1.呂祖百字碑                         (389)

        2.《百字碑》注解                      (389)

卅二、《鐘呂傳道集》簡介                     (392)

      鐘呂罵傳道集(節要)                    (394)

卅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簡介               (401)

      正易心法                              (404)

卅四、《陰真君還丹歌注》簡介                 (407)

      陰真君還丹歌注(節要)                  (409)

卅五、《入藥鏡》簡介                         (412)

      1.入藥鏡                             (414)

        2.《入藥鏡》注                        (415)

卅六、《雲笈七簽》簡介                       (420)

      雲笈七簽(節要)                        (425)

卅七、《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簡介         (429)

      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節要)          (433

卅八、《沖虛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話》簡介         (435)

      沖虛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話(節要)         437)

卅九、《悟真篇》簡介                         (439)

      悟真篇                                (443)

四十、《還源篇》簡介                         (457)

      還源篇                                (459)

四一、《還丹複命篇》簡介                     (463)

      還丹複命篇(節要)                      (465)

四二、《翠虛篇》簡介                         (469)

      翠虛篇(節要)                          (472)

四三、《海瓊白真人語錄》簡介                 (476)

      海瓊白真人語錄(節要)                  (479)

四四、《重陽立教十五淪》簡介                 (482)

      重陽立教十五論(節要)                  (486)

四五、《大丹直指》簡介                       (491)

  1.大丹直指(節要)                      (498)

       2.《丘祖秘傳大丹直指》抄本校注         (506)

四六、《仙樂集》簡介                         (520)

      仙樂集(節要)                          (523)

四七、《水雲集》簡介                         (524)

      譚先生水雲集(節要)                    (528)

四八、《太古集》簡介                         (529)

      太古集(節要)                          (533)

四九、《雲光集》簡介                         (535)

      雲光集(節要)                            (539)

五十、《洞玄金玉集》簡介                     (541)

      洞玄金玉集(節要)                      (545)

五一、《孫不二元君法語》簡介                 (546)

      孫不二元君法語                        (550)

五二、《長春真人西遊記》簡介                 (552)

      長春真人西遊記(節要)                  (555)

五三、《張三豐全集》簡介                     (560)

      張三豐全集(節要)                      (563)

五四、《中和集》簡介                         (574)

      中和集(節要)                          (577)

五五、《性命圭旨》簡介                       (584)

      性命圭旨(節要)                        (587)

五六、《道門十規》簡介                       (595)

      道門十規(節要)                        (599)

五七、《方壺外史》簡介                      607)

      方壺外史(節要)                        (609)

五八、《伍柳仙宗》簡介                       (611)

      仙宗(節要)                            (618)

五九、《龍門心法》簡介                      632

      龍門心法(節要)                        (636)

 六十、《古書隱樓藏書》簡介                   (639)

      古書隱樓藏書(節要)                    (643)

  六一、《道書十二種》簡介                     (657)

      道書十二種(節要)                      (659)

  六二、《樂育堂語錄》簡介                     (662)

      樂育堂語錄(節要)                      (664)

  六三、《道竅談》簡介                         (669)

      道竅談(節要)                          (672)

 六四、《中華仙學》簡介                       (678)

      中華仙學(節要)                        (689)

第四章  道經真言                              (694)

  一、明道篇                                  (694)

  二、立德篇                                  (702)

  三、修真篇                                  (707)

  四、處世篇                                  (716)

第五章  齋醮                                  (723)

  一、齋醮的有關概念                          (723)

  二、齋醮發展的五個時期                      (727)

  三、齋醮科儀種種                            (733)

  四、現行道教齋醮情況                         (740)

  五、齋醮的意義                              (743)

 主要參考書目                              (747)

                  雷鎮閶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一套叢書叫《宗教經書寶典系列》,包括《佛經知識寶典》(韓廷傑著)、《聖經知識寶典》(段琦著)、《古蘭經知識寶典》(林松著)和《道經知識寶典》(田誠陽著)共四卷。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有神與無神的問題上,提倡唯物主義的無神論是我們的主旋律。那麼,我們為什麼又要介紹宗教經書知識呢?應該說,這是我們對宗教的進一步認識和隨著這種新認識而出現的社會需要的結果。

    無庸諱言,在以往一段較長時間裏,我們對宗教的認識有很大的偏頗,歸結起來是兩點:一是更多地從政治上、從階級鬥爭的角度看宗教,把它僅僅歸結為麻醉人民的鴉片煙;二是強調在世界觀上宗教屬於唯心主義的範疇,認為在思想上我們與宗教沒有調和的餘地。因此,對待宗教,我們基本上是持一種簡單否定的態度。

    80年代起,這種情況逐步得到了改善。由於黨的宗教政策的重新肯定和積極的貫徹落實,人們對宗教也逐漸有了一個比較全面、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

    宗教的存在是一種客觀的歷史現象,就世界宗教而言,它已有了2000年左右的歷史,而若論起古代的各種宗教崇拜、宗教思想,則更有萬年或十數萬年的歷史。對待這佯一種歷史悠久、流傳廣泛、影響巨大的社會現象,採取一種簡單的否定態度,無疑是不可取的。對此,無論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或者毛澤東,都有過許多明確而中肯的告誡。事實上 ,宗教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無疑有過消極的一面,作為“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它確實不能作為勞動人民和無產階級謀求自身解放的勝利旗幟。但是,由於種種的歷史原因,也由於宗教固有的豐富內涵,宗教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起過積極作用,特別是在人類的文化發展中,它更有過值得肯定的歷史功績。

    人們也許要問:目前我們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國的宗教足否應該而且可能發揮其積極作用呢?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中國雖然不像歐美國家那樣信仰宗教的人很多、很普遍、感情很投入,也不像歐美國家那樣宗教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很大,更不像東南亞或中東一些國家那樣,把某種宗教奉為國教,宗教的準則基本上就是人們生活的準則:但是,中國也同樣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在中國信仰宗教的人的絕對數字也很多。因此,處理好宗教問題|同樣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我們黨積70多年的經驗,特別是積解放以後近半個世紀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深刻認識到宗教具有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複雜性和長期性的特點,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定為我國在宗教問題上的基本國策,肯定了宗教應該也可能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為了共同建設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出了與廣大的宗教信仰者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的友好關係準則,努力引導宗教界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群眾服務,鼓勵宗教界在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

    由於有正確的理論和政策的指導,近年來我國的宗教領域是穩定和健康的,對宗教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績,社會上出版了一大批介紹宗教知識和深入研究宗教的書籍,人們對宗教已由陌生、神秘到逐漸瞭解,以至在讀者中曾出現國“宗教熱”,社會上對宗教的瞭解和求知欲不斷增大,情況確實是令人高興的。

    客觀形勢要求我們對我國的宗教政策、對宗教的介紹和研究更上一層樓。對此,中國宗教界的領袖人物之一、著名學者趙朴初先生曾有一段話說得很精彩。他在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30周年的獻詞中寫道:端正我們的認識/擴大我們的眼界/這裏有不少的寶貴財富/待我們開發/人們需要的許多精神食糧/待我們提供/”。這個獻詞很好地概括了今年來我們對宗教的態度和認識,也是對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提出了新的希望。也就是說,要進一步“擴大我們的眼界”,努力挖掘宗教思想殿堂中的“寶貴財富”,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想一想,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沒有新時期下黨的一整套有關宗教的理淪和政策,我們怎能從把宗教僅僅看作是“麻醉人民的鴉片煙”到要從宗教中給人們提供“精神食糧”,這是多麼大的一個思想飛躍!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宗教在某些時候、某些環境、某些情況下仍然繼續被某些人、某些集團、某些階層、某些國家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他們披著宗教的外衣,進行分裂、破壞活動。在今天,我們既不能誇大宗教的這種作用,也不應全部否定。我們要全面地實事求是地看待每一種宗教,將其本來面目展示給世人。

    這一套《宗教經書寶典系列》就是在這種認識指導下完成的。

    宗教經書,或者說宗教經典,是宗教神學思想的載體。宗教神學思想是宗教的內核,是它最本質的東西。恩格斯說: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這是在本質上規定了宗教唯心主義的世界觀,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在宗教經典中,在神學唯心主義的外殼下,它蘊藏著許多“寶貴財寓”。從以下幾方面都不難見出:

    宗教經典有許多是優秀的文學作品,以《聖經》為例,它有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詩歌和典故,它語言生動、文字別具一格,不但自身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而且對歐美文學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同樣,數千卷的印度佛典,如《維摩經》、《妙法蓮華經》、《楞嚴經》等,都是上乘的文學佳作,《百喻經》更被譽為世界文學珍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佛經種的偈頌、贊、散文、故事、俗講、變文、語錄、傳記、遊記、文集等,都是優美的文學作品,對印度、中國等東南亞、東亞國家的文學發展也有重大影響。而《古蘭經》既是伊斯蘭世界至高無上的宗教經典,也是一部散文形式的阿拉伯文獻,它語言凝煉、節奏明快、韻律有力、辭藻優美,是阿拉伯文學的典範,對阿拉伯語言和文學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宗教經典含有豐富的哲學思想。在不少佛典中,其精妙的邏輯思想使邏輯學家、哲學家歎為觀止。佛教的哲學思想對中國哲學尤其對宋明理學的發展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如果說佛經經典中不少就是哲學專著的話,《聖經》則不能算作是嚴格意義上的哲學著作,但《聖經》中有豐富的哲學思想,尤其是它所體現的信仰與價值觀念,都極大地影響了西方哲學,它在世界的本源、發展、歸宿等問題上,在美與醜、惡與善、自由與責任等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予人啟迪、引人思考的思想火花。同樣,《古蘭經》的哲理是阿拉伯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至於道教,由於它以“道”為其最高信仰,把老子的《道德經》宗教化,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因此,它以“道”為核心所展開的哲學思想更為精緻,它在宇宙生產、宇宙構成,以及生死觀、善惡觀等方面都有完整的哲學思想,它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宗教經典有不少有益的醫學和科學內容。這方面以道經最為突出,它包含了化學、醫學、養生學等豐富材料,《參同契》被認為是世界最古老的煉丹著作,  《真元妙道要略》記錄了世界上最早的火藥實驗,而有關養生、氣功等內容現今更為人民感興趣而深入開發。

    宗教經典中有許多法規、法制的內容,這方面以《古蘭經》為最。《古蘭經》中提出了有關債務、財產繼承、商事交往、婚姻以及懲治犯罪行為等法規、法制,至今在一些奉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中仍基本沿用,在伊斯蘭教信仰者的日常生活中影響也還很大。

   宗教經典還有許多關於倫理道德方面的說教,它教人謙虛謹慎、慷慨助人、和睦鄰裏、買賣公平、勤儉節約、反對狂妄、禁止淫亂、主張正義、主持公正、禮貌待人、對人誠實、孝敬父母等等,這些涉及道德及個人修養範圍的內容,在今天仍然有其積極的意義。

    總之,宗教經典是一個值得花大力氣開發的寶庫,本系列圖書僅僅是一個初步的工作,還希望從事宗教研究工作的同仁們和宗教界的朋友們共同努力。  

    最後,本系列圖書的出版,要感謝杜衛東和解偉同志,他們作為創意策劃者,對圖書的框架設計也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意見;要感謝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領導鄧星盈同志給予的大力支持;還要感謝四川人民出版社政治讀物編室的同志,他們認真嚴格的工作態度,為本系列圖書增添了光彩;最後,要特別感謝國務院宗教事務管理局的張偉達同志,他在百忙中審閱了本叢書的初稿,並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是為序。 

    19955月于北京方莊芳古園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