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老莊學文獻及其思想研究

出版社

 

老莊學文獻及其思想研究

老莊學文獻及其思想研究
書名: 老莊學文獻及其思想研究
作者 劉固盛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9787807612254
地區 湖南
年份 2009
出版社: 岳麓書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自序                               (001)

老學與中國思想史研究              ( 001)

《老子》版本述要                   (009)

論老子“和”的思想                 (019)

老子哲學思想解釋的三次突破         (039)

論《莊子》的“三言”筆法          ( 049)

《老子想爾注》的道誡               (067)

論顧歡的老學思想                   (077)

陸希聲《道德真經傳》試論           (091)

唐代重玄學派道論的特點             (105)

陳摶學派與重玄餘緒                ( 123)

北宋儒家學派的《老子》詮釋與時代精神 ( 139)

宋元老學中的佛禪旨趣                  (153)

宋徽宗君臣的《老子》注疏           (171)

陳景元的《莊子》研究               (187)

論張伯端的老學思想                 (205)

二程人性論的老學淵源               (219)

白玉蟾《道德寶章》的詮釋特色      ( 233)

《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考          ( 249)

朱熹論莊思想述析                   (263)

 

     老莊學研究是熊鐵基先生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致力耕耘的一個新的學術領域,自我在先生指導下完成《宋元老學研究》的博士論文以後,很幸運地成為該領域的一名研究者。彈指之間,博士畢業將近十年,其間雖然也研究過宋明理學、明清之際的啟蒙思潮乃至於臺灣當代的佛教,但我的研究重心始終放在老莊學上。現在有機會將過去撰寫的部分老莊學研究論文結集出版,一方面可算是十年來向導師提交的一份不成熟的答卷,內心甚感惶恐;另一方面則帶著幾分期待,那就是想認真總結過去,以便更好地走好今後的學術之路。老莊學涉及史學、哲學、宗教學、文學等各大學科門類,是道家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然而,由於諸多原因,有關老莊學的專門研究卻長期被忽視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如王明先生提出的“老學三變”,較早注意到了老學發展與時代的關係;蒙文通先

生曾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提示從老莊學的角度研究道教哲學的發展演變,並提出了從唐代老莊學出發研究道教重玄學的觀點,但前輩學者的這些卓見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一些道家文化的研討會上,朱伯崑、湯一介、鐘肇鵬、熊鐵基等先生一致呼籲要加強老莊學的研究。1995年,熊先生與馬良懷、劉韶軍兩位教

授合著的《中國老學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並很快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此後,熊先生又主持撰寫了《二十世紀中國老學》、《中國莊學史》兩書,還指導他的博士生進行老學的斷代研究,這樣,有關老莊學的研究逐漸形成了規模。我的學術研究特別是老莊學研究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起步的,如果說這些年來在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收穫的話,那主要是得益于業師熊鐵基先生長期的精心指導和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良好的學術氛圍。

     我們所言之老莊學,主要指對歷代《老》、《莊》注疏文獻的研究,因此,本論文集所收論文,除了少數幾篇是關於《老》、《莊》文本的研究以外,絕大多數都是關於老莊學文獻及老莊學史上相關問題的論析,從中亦可看出個人研究老莊學的某些思路:其一,重視第一手基本文獻材料。論從史出,不尚空談,這是治史的優良傳統,亦乃師門之教誨。老莊學研究雖多與哲學、宗教相關,但尤以對文獻資料的搜羅條辨為要務。其二,注重老莊學發展的時代背景。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指出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老子”、“莊子”,提倡老莊學研究不能脫離特定的曆史背景和時代條件,意在彰顯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學術。其三,將學術史

與思想史的研究結合起來。從學術史的梳理出發以揭示思想史演變的歷史進程,這是當前中國思想史研究的一種新思路,“老學史”、“莊學史”是學術史的問題,但同時也可視為思想史研究的新領域,如道教老學史所反映的大體上即是道教思想史,又如老莊學與理學、佛教的相互關係,都是思想史上的重要問題,等等。將老莊學研究與中國思想史研

究有機結合起來,必將拓寬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學術空間。

      最後還想強調的是,學術研究是需要有“精神”的,這種精神是對學術研究的自覺與執著,是一種人文關懷,是一種寧靜平和的心境。在學風浮躁、人皆趨利的時代,尤其要樹立對學術的神聖與崇高感。顧炎武曾用“博學于文,行己有恥”表述他一生的學術追求與人生追求,本人亦願以此自勉。

                                                              劉固盛

                                              20092月于武昌梓子山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