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山漢簡引書研究
|
張豈之先生序
高大倫同志在《張家山漢簡{引書)研究》的《引言》中,簡括介紹了1983年12月湖北荊州地區江陵縣張家山清理三座西漢初.年古墓葬的情況。從三座墓中出土的竹簡,其中《脈書》、《引書》、《奏讞書》已經公佈。關於《引書》,大倫同志作出這樣的評價:“《引書》的內容除了對導引術的研究和認識有著重大的價值應予充分發掘以外,該書還涉及到許多深層次的問題,由它折射出戰國秦漢時期的文化、風俗、學術史、方技等方面的問題,實有進一步展開討論的必要。”這是非常客觀的評價。其實,《引書》作為戰國秦漢時期的文化史,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大倫最近幾年對《引書》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書所寫《研究篇》包含十二個題目。我以為其中“從《引書》看導引源流”、“《引書》與導引圖》的比較”、“從《引書》看導引與道家的關係”、“導引與戰國秦漢的社會和文化”、“《引書》成書年代蠡測”最有價值,也是大倫用力最勤的部分。比如,“從《引書》看導引與道家的關係”,《老子》書與氣功的關係若干年來一直是熱門話題,但因為文獻不足,很難作出令人信服的論述。在大倫的這本書裡,他對《引書》和《老子》書的關係作了多方面的論證,說明《引書》所闡述的導引養生理論受到《老子》的深刻影響,並列舉有關資料作了論證。又如“導引與戰國秦漢的社會和文化”,寫得也很有深度,說明這反映了東方燕齊文化對於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關於《引書》成書年代蠡測”,大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並加以分析。這個問題,國內學術界有不同的觀點,大倫所論只是一家之言,便於學者們研究討論。
大倫的這本書的另一重點部分即“校釋篇”,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便於讀者們閱讀研究。其中有譯文,也有注釋。注釋清楚、明確,便於閱讀。這一部分的寫作,大倫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讀完《張家山漢簡<引書)研究》的全稿以後,深感對於《引書》的理解比過去深入得多,使我對於《引書》獲得了全面的印象。這對於我研究戰國秦漢時期的文化史、思想史大有幫助。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於是我作為最初的讀者,為大倫的這部研究專著寫了這篇讀後感似的序言。
張豈之
1994年9月1日
李學勤先生序
四川聯合大學歷史系高大倫副教授,對中國考古學和古文獻有專門研究,尤其注意近年出土的各種簡牘帛書,論著頗多。1992年,他所著《張家山漢簡<脈書>校釋》經成都出版社出版。受到讀者的歡迎。最近又撰就這部《張家山漢簡<引書>研究》,其校釋部分與《<詠書>校釋》堪稱雙璧,同時增加了研究部分,對《引書》的性質童義多有闡發,確是值得向讀者推薦的學術著作。
戰國秦漢時期簡帛的陸續發現,是現代學術史上的大事,對研究的發展有重要影響。通過若干年的田野考古工作,現在我們知道,當時墓葬以簡帛隨葬並不罕見,只是不一定能保存下來罷了。這簡帛總的說來可分為書籍(狹義的)和文書兩大類,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而書籍與學術文化直接相關,自然特別重要。
迄今為止,出土這種簡帛書籍最多的古墓,有臨沂銀雀山1號墓,定縣八角廊墓,長沙馬王堆3號墓,雲夢睡虎地11號墓,阜陽雙古堆1號墓和江陵張家山247號墓等。其中馬王堆3號墓與江陵張家山247號墓,均屬漢初,年代和地理位置彼此接近,所出書籍內容也有相通處。例如兩墓都有《脈書》,馬王堆的《導引圖》也與張家山的《引書》有關。
從一座墓葬中發現的書籍,每每能夠看出墓主的身分和思想傾向。以前我考察馬王堆3號墓的帛書、竹木簡,曾指出墓主可能是黃老一派道家,並有陰陽數術、兵家及縱橫家的色彩,近于當時流行於楚地的《鷂冠子》。對於張家山247號墓竹簡,也可作這樣的考察。這座墓的簡包括《二年律令》、《奏讞書》、《蓋廬》、《脈書》、《引書》、《算數書》、曆譜和遣策。根據曆譜附記事蹟,知道墓主曾任官吏,在漢惠帝元年(西元前194年)因病免職,但他藏有呂後二年(西元前186年)律令,看來應是專精法律的學者。同時,他的藏書還有兵陰陽家著作、醫書和數學書,其崇尚數術、方技的傾向,和馬王堆3號墓墓主頗相接近。這很可能是那時楚地的流行風尚,導引的興盛可能即由此而來。
《引書》是古代導引的專著,在《漢書•藝文志》的《方技略》中,當列入神仙一類。實則此書內容,不僅有導引的具體方術,而且論及養生的根本原則,在醫學史以及思想史上都有很珍貴的價值。以《引書》與《導引圖》相比,後者以圖形表現術式,明白易行,可是沒有文字,未能揭示導引的理論;其圖像每勢只有一幅,也難於說明連續的動作。《引書》則對術術式作了詳細的文字說明,每勢均有動作描述,多數能夠實際運作,這自然是極其寶貴的。
長期以來,我國古代數術、方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研究。後世流行的很多這類書籍,一般被認為起源甚晚,沒有多少歷史意義。現在發現了大量簡帛的這種書籍,使我們能夠正確地將其淵源放在本來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去考察,對學術史的研究極有裨益,這部《張家山漢簡<引書>研究》,前半“研究篇”對導引的各個有關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後半“校釋篇”就原文種種疑難進行解釋與說明。這樣的一部著作,研究簡帛的讀者應當讀,愛好氣功導引、專攻醫學史的讀者應當讀,對學術史、文化史有興趣的讀者也不妨一讀,必能有所收穫。特志數言,請方家指教。
李學勤
一九九四年八月於北京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