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通解
|
總序
中國是道教的故鄉,道教是中國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沒有中國,就沒有道教的產生空間;沒有道教文化,中國社會就會像日常生活少了“酒”與“茶”一樣沒有味道和境界。
大家知道,“酒”的發源很早。最初的“酒”寫作“酋”,它是用來治病的,所以醫生的“醫”在上古時期曾經寫作“臀”,底下有個“酉”,就像酒壇的樣子,表示在關鍵時刻要用“酒”才能治好人的疾病。在健康的時候,人們往往不會想到醫生;但生了病,尤其是重症,醫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在中國古代,“醫”的功能不僅在於治療人的疾病,也負責公共保健和社會治理。因為“醫”字當中有個“矢”,這就是箭頭,人們常說“有的放矢”,反映的就是上古時期通過射箭來增強體魄的情形,也表示無病時鍛煉身體、加強防衛的狀況。
在古時候,能夠為人治病的人就是“有道者”;反過來看,“有道者”一定能夠給人治病。就傳統而言,“有道者”給人治療的範圍非常廣泛,小的方面包括個人的感冒發燒,脾胃不和,等等;大的方面包括社區不寧、國事不順,等等。所謂“下醫醫人,上醫醫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相傳五千年前,我們的先祖黃帝有段時間不太注意個人養護,他放縱了耳目,娛樂過多,面容憔悴,身體乏力,不能履行作為帝王管理社會的職責。在苦悶的時候,黃帝到崆峒山向一位有道者廣成子請教治身與治國的理論方法。開頭,廣成子不搭理黃帝,因為黃帝沒有虔誠的態度。黃帝返回,苦苦思索,依然不得要領。在這種情況下,黃帝再次來請教廣成子,這回黃帝非常謙卑,廣成子感覺黃帝真的要學習治身、治國的大道,就把精微之道傳授給黃帝。依照廣成子的指點,黃帝注意日常生活起居。黃帝從深宮移居外廷就寢,有一天夢見自己神遊華胥氏之國。於朦朧之中,黃帝感受到在那個國度裏,人們的生活順應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雖然簡單樸素,但卻活得自在,沒有精神負擔,所以一個個都很健康,甚至保持著原初的許多神功異能,他們可以入水不濡、入火不熱,令人驚歎。黃帝醒來之後,突然領悟了廣成子曾經暗示的“自然專一”之道,他以此治身,逐漸恢復健康。又以此“自然專一”之道治國,據說過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黃帝故事所表徵的其實就是以道養生、以德治國的精神。
黃帝的養生治國精神到了西周晚期,由老子所繼承和發揚光大。作為一位飽經滄桑的先聖,老子給後人留下五千言《道德經》的思想旨趣歸根結底就是養生與治國兩者相一致。經文中提出的“道”以其充滿哲理睿智而流傳千古,直到今天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問起“知道不知道”,顯示了老子思想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血液永遠地流轉於中華民族的社會精神脈管之中。《道德經》雖然沒有使用“醫”或者“醫生”的字眼,但可以說通篇蘊藏著“醫道”的智慧;雖然沒有使用“酒”字,但仔細品味,就會感受到處處進發出濟世救人的清醇酒香,難怪東漢末道教領袖——“正一盟威”天師張道陵以《道德經》教授百姓的時候,道教組織中的領導骨幹稱作“祭酒”,道教組織的傳播地域稱作“冶”,每個“治”的頭領稱作“治頭大祭酒”。天師張道陵所創立的“正一盟威之道”俗稱“五斗米道”,也稱“天師道”,後來就稱作“正一道”。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道教所謂“祭酒”或者“治頭大祭酒”並不是宣導人們喝酒,而是通過以“酒”祭祀神明的儀式來表示信仰的高尚、純潔和神聖。這種以“酒”祭神的儀式具有淨化心靈的功能,所以張道陵所統領的“正一盟威之道”的骨幹們為人治病是要舉行儀式的。與此同時,前來接受治療的病人還必須在神明前“思過”和“懺悔”,這又有道德治療與社會治療的意義。
在傳統道教中,“酒”主要用以祭祀神明,但也作為治病的藥引。至今,四川省青城山的道教依然傳承著“洞天乳酒”就是一種藥酒。可見,在道教中為了治病養生是允許適量飲用藥酒的。素有“酒仙”之稱的天才詩人李白是一個虔誠的道教信徒,他特別喜歡《道德經》,在酒酣之際,常常引吭高歌,將《道德經》的自然道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從他身上,我們不難發現道教的酒神品性,這就是“人性自然,全神貫注,激發能量,啟迪智慧”。李白的詩歌之所以充滿想像力,給人以無限遐想,就是因為他深得道教酒神的“三昧”魂魄。
當然,我們以“酒仙”李白為例來說明《道德經》的影響並非宣導大家沒有節制地縱性飲酒,而只是表明在“大道傳統”中包含著一種可以治療疾病和激發生命能量、安寧社會的深邃精神。領悟這種精神,我們就能夠汲取道教的文化營養,逐步完善自我人格,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做到神靜氣定,積極向上。
在道教文化中,不僅凝聚著濟世救人的酒神力量,而且傳遞著一種特有的“茶香”。金丹派南宗五祖白玉蟾先師曾經寫有《茶歌》。他在這首長詩中吟唱:“綠雲入口生香風,滿口蘭芷香無窮。兩腋颼颼毛竅通,洗盡枯腸萬事空。君不見,孟諫議,送茶驚起盧仝睡。又不見,白居易,饋茶喚醒馬錫醉,陸羽作茶經,曹暉作茶銘,文正範公對茶笑,紗帽籠頭煎石銚。素虛見雨如丹砂,點作滿盞菖蒲花。東坡深得煎水法,酒闌往往覓一呷。趙州夢裏見南泉,愛結焚香瀹茗緣。吾儕烹茶有滋味,華池神水先調試。丹田一畝自栽培,金翁姹女采歸來。天爐地鼎依時節,煉作黃芽烹白雪。味如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病甦。身輕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無?”玉蟾祖師在這篇“茶”的頌歌中列舉了歷史上許多名人飲茶的典故,其中有孟簡、盧仝、白居易、陸羽、曹暉、范仲淹、蘇東坡等唐宋詩文大家,這些文人雅士可以說都是嗜茶如命,甚至連做夢也在煮水泡茶。通過這些歷史典故,玉蟾祖師表達了自己劉一茶的欣賞,描述了喝茶時的切身感受,而更為重要的是作者以飲茶為意象,暗示道教內丹神功的法門,表達了自己以飲茶為丹道的神妙境界。
其實,倘若我們深入道教文化的宏偉殿堂,靜心地閱讀其中的經典文獻,欣賞妙手神王式的各種藝術品,我們也能夠體驗到令人如癡如醉的“茶韻”。無論是妙筆生花的詩詞曲賦,還是龍飛鳳舞的書法精品,無論是模擬自然節律的嘯詠咒術,還是表徵天上北斗運轉軌跡的洛書禹步,都蘊含著一種“神茶”境界的雅興。從這個角度上看,道教文化可以看做是給人造就飄飄欲仙的“茶境佳品”。雖然是素樸的,但喝了這種經過數千年昇華的甘露茶,你一定回味無窮。
在今年夏天海南的一次道教沙龍會議上,有學者指出:道教給人信念,道教給人健康,道教給人和睦,道教給人幸福,道教給人智慧,道教給人快樂。這幾句簡練的話可以說對道教的歷史作用與現代價值作了很好的概括。我們完全同意這種說法。正是由於道教文化在當今社會依然有現實的積極作用,我們組織了這套“文叢”,其內容將包括對道教一些重要經典的現代解釋,也包括一些專題探討、故事傳說等。如果這套“文叢”能夠對讀者健康而快樂地生活有所幫助的話,那就是我們最為高興的事。
郭漢文詹石窗
謹識於廈門朝天官道教文化講堂
2009年12月2日
序
《道德經》在道教中被尊稱為《道德真經》,乃道祖太上老君于終南山古樓觀應尹喜真人之請而撰寫的不朽著作,是道教的第一要典,為道教教理教義的宗本。道教中的道法自然、尊道貴德、清靜無為、柔弱不爭、上善若水、返璞歸真、長生久視等重要教義主張都來源於《道德經》。近兩千年來,歷代道教徒學道修真、濟世度人,莫不潛心研習、領悟《道德經》圭旨,或作注疏,或著宏論,暢闡經義,抒發心得,傳揚大道,啟迪後人。因此,《道德經》五千言,實為道教教義思想的源頭活水,用之不盡,理化無窮,普教萬方。
《道德經》不僅是道教的寶典,而且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部偉大的經典著作。它以恢宏的氣勢、深邃的智慧、富有詩意的語言,發天人精微之學,闡修身治國之理,給人以無窮的思想啟迪。幾千年來,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宗教家、科學家乃至普通老百姓,紛紛從《道德經》中汲取智慧。一部《道德經》,在中華文明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近代以來,《道德經》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行,為世界各國有識之士所重視。
今天,人類即將進入21世紀,但《道德經》並沒有因時代的變易而失去價值,在現代社會中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生活在種種矛盾和困惑中的現代人,可以從《道德經》中得到啟迪,感悟到許多至深的哲理。其中既有道法自然以維護宇宙和諧、促進人類持續發展的行為原則,又有尊道貴德的道德真諦;既有常道可道的真理學說,叉有有無相生的辯證思想;既有上善若水的高尚情懷,又有柔弱不爭的修養準繩;既有“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的生活箴言,又有“拙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處世教導;既有“歸根複命,深根固蒂”的養生之道,又有“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價值取向;既有“愛民治國”的韜略,又有“功成弗居”的胸襟。《道德經》就像是一個智慧寶庫,其歷史與現實的重大價值是難於盡言的,只有靠讀者自己去體悟,並且學以致用。若世人都能從《道德經》中悟出一二,對人生、社會,乃至對人類的發展和進步都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而我們所要彰顯的,也是《道德經》在現代文明中的價值。
今有清寧子以傾己之得所作《老子道德經通解》,注釋簡練,意解通暢。賴宗賢、詹石窗二位博士約我作序。道末學道不精,研習不勤,惶恐為之,以與十方同道共勉。
張繼禹
1998年9月22日
(小文作者系中國道教協會常務副會長)
總序
序
前言
上篇 道經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 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 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 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下 篇 德經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 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 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 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附 錄一:《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節選
附錄二:部分宮觀道山介紹
後記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