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生活
|
自序(一)
四十五年的文化學生,筆者心中總有許多話想要說。果非前生與汶羅祖師有何因緣關係,今生與祂結了如此不解且是「師生之緣」。在這四十餘年,我曾認真地想過,也認真地聽過祂的話,並一直將祂視為是一位摯友或道德上的長輩。汶羅祖師在文化院是為人師的表範,每一句話都永遠留在我心中,反照我的一言一語及舉止行動;有時我歡喜,有時我慚愧。對祂的話,在概念上我檢討過自己,諸多我沒有能力去做到的,沒有辦法達成祂的願望與目標的,則反覺自己;身為一個人,對於人具尊嚴的性相,而檢討自己,及徹底反省自己。汶羅祖師「為他人而活」的精神,無私的仁愛與慈悲,一切為他人犧牲自己,創倡教育,認為信仰宗教若非有正統的教育,將來的宗教思想一定出問題。這個思想永遠迴響著文化學生,激勵文化院發展教育。
現在我先談談自己這個人。大抵上,我承認過我最多是一個中等資質之人,因為生命流繼至今,我的生長多來自對錯誤的反省與再自立。在我一生中,亦曾經過最得意的一段生涯,但其時心靈卻反受其害;因為爭上進是好的,而在「爭進」中,有時候自覺太過火,致常阻礙到別人的上進。這種思想亦曾經在我的心中滋長,直至我有機會參與宗教活動,聽到汶羅祖師的一句話:「無名便是福」,我始反觀自己,遂之對「爭」字漸漸淡散,並認真地參修養好自性;同時又逢上一位好友,發現他那包含別人無知的寬容,我始徹底地感悟,欲向他學習;後來又承蒙汶羅祖師的孜孜教誨,心中乃生歡喜。這些力量,把我從迷谷底下拔起,將沉積的污泥上下沖洗乾淨,恢復我本來的善。
其實,凡人生下來便有一顆善心。在沉淪的時候,我心深處也一直潛藏著欲做天地間最好的人;一直以來,這願景提醒著我付之於實現。不過那時候,我的願望無形中成為一個只要我一想到,就狠狠地鞭笞我的鞭子,它只不過是教我痛苦罷了﹗而當我找回我的本心之後,又再接受汶羅祖師的考試,於是很快地,我的心便有一種似趨向於不食人間煙火般地超脫凡塵;隔離紅塵三十里外的意念,與世無爭的心境。
但有時候我還是有矛盾,當我的心遠遠地離開人間的時候,我又感覺孤清無味,孤獨無友;而回頭一望,後面遠方的人們是那麼高興富裕,未久又回到了人群中。這時,汶羅清水祖師生氣了,祂訓勉說:「人是有責任的,定了心、立了忠,探跡至真,不許途絕。」我檢視這句話,便浮上我初入時的初心及當天曾對祂答應過的話,難道不是為要增長智慧和慈悲去幫助別人?就在這時,又再受了祖師一課。
我曾注意過,祂最重視人真純的信言,誠如「下學上達」,是在人的開展中,其生生不息的人之價值;同時又瞭解了孔子的「活潑生氣」,又懂了道家的「無為」精神。事實上,原來吃飯行住、坐臥穿衣和應對進退之間,凡聖人的學問原來是無異無別的。因為這階段,我開始在尋回自已的當兒;這種尋回,其中一定有很多助力,非我一人所能行。但我的心中總是充滿感激,時時刻刻激勵自己穩步地再向前進,希望有朝一日能報答祖師的培育之恩。
筆者 蔡文 敬正
自序(二)
四十餘年長久的日子,筆者曾數度向人說過,我仍是會退轉的。我一次一次地想著,果若在此刻來退轉,不惟即滅失一切,而且文化院原來的起步和設立目的必然隨即而變,又汶羅祖師那種好的理念亦無從以繼。這時候,幸虧有祖師的再次鼓勵,讓我心裡產生另一種喜悅感,覺察祖師所教導的,是希望我能一步一步地踏實照著做,做一個光明無愧的人。
當然我知道在這中間,絕不能有自滿的時候,因為我正在精進中呢?設使有眾生不平安,都是我對他們有所不週到,這是一個不可或忘的原則。人生誠然是短暫的,但欲離生死苦海,雖說是智者所當為,每當我思及有那麼多的苦難大眾,我又何能一走了之?我寧願存著一份能同感的人心,在這人生道上,和文化院的前途上,以我所知道、所能盡力,去滅除人間的苦難。這種心志,是出於我對汶羅祖師這樣的「知者」,才敢毫不遮蔽地說出來。因為一個人對自己既有了信心之後,其必然亦有一份與人為善的胸懷。
其實,世間能自發自覺去求道行道的人實甚少!這種情形,並非是道上缺少光明的指引。所謂「光明」,就是自在天地之間,只要人心發了,到處可遇,惟時時可以自悟,並有機會與歡喜。所以我相信,每一個人在本質上,都自能找到生活的正路,都能逐漸徹知自己整個生命歷史的意義。我讀過許多聖賢書,便深深體會到,其中最好的語題都是直從自家的心源中流出,實不假於聖賢的成教。他們的語題是平平常常,不必矯揉作態,而天地真理自寓其中;本來就是如此,所以令人欣慰。而人只要有此一寸靈台、一點活水,便能點化生命的頑鈍,使往日一切都頓時清明起來。
或許生命的行程,亦正是自然具有一番理路;而這種理路,也不是原來就存在的,乃是透過汶羅祖師的神靈,便一段經歷、一段開悟,構成生命的生長,然後自生命的生長而呈現理路。不然經驗只是一堆零亂的片斷,又何從有客觀必然的條理呢?所以,我知道人的歷史乃由人所自造的,而亦唯有自己能建造自己的歷史。道雲:「人人有神仙種」、「人人皆有一本屬於自己之經」,所以,能創造一本自己的經,突出與超越過去仙佛之經,比過去之經更偉大,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經,同時也能留為永代人們來誦念;也是歷史,而為歷史不忘的歷史。這是上天賦予人們的生命意義,靠自己來創造。
總而言之,一方面是人生於世的良好素養,一方面是人責無旁貸的責任。然無論是在內或在外,常有人要求我能為他們說道、加持,實則我何能為他們指導什麼?我只能很誠懇地,站在同是「人」之一分子,與之相知共勉,庶人之心光相照益彰,以護持眾生同進於道而已。當然,人云亦云,灰心的人仍會有退轉之時;或許正要到那個時候,我才可能僭越地說:「期待眾生的臂助吧!」然我亦同是有限的人,亦正有可能的退轉;到那時候,我也需要眾生來臂助,這亦我說的「人人的心光相照」又一義了。
筆者 蔡文 敬正
序
廿一世紀由於社會環境歷經數千年歲月,鑄枕的道教傳統文化遭極大罹難與摧殘,許多道教制宜陷入沉思;加以新興宗教興起,思想及方法悖離傳統道教,施用多種方法,針對信仰弱點曲改而使道教意涵謬著,產生社會人士對道教的偏
見,認為道教思想及做法粗俗,沒有高雅層次。故而對道教有一種輕視。其實不是道教這麼殘陋,而是道教本身的意涵太深厚與神祕,致道教人士鮮有人去研究說明,甚至過於崇尚神靈顯赫及有求必應,散播非理性的言論,影響道教真實
的內容。
《三清生活》這本書,它從「人」的態度寫出「道」的生活;是太上三清老祖託汶羅祖師,為本書作者蔡文老師的作品,充分「道」與「人情味」的一本書。《三清生活》一書已經出版了!相信這本書在讀者的手上,一定是最寶貴之書;裡中對道教現代化、道教人文生活,具有極高的意涵,也最實際實用;一切自道教的發生處及從「人」的態度寫出的作品,也是教內教外所同感的作品。相信看過這本書的人們,不單對它有甚大的印象,也對道教有很大的收穫。人類是神的性相,書中致人於神而人似神,充滿人與神授受的意涵;鼓勵人以造物主的態度,謂「萬物之靈長」,在《三清生活》中實現。
「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柄」,莊子是「道」的名分極高的哲學家,他對道的社會性使命,是為要改善人性,使人性臻於完美,達到「天人合一」的真、善、美神性。所以,莊子用上述幾句話,表明合一的真、善、美之神性感,也是人之常「最自在、最高標」的人性生活,並使人成為萬物之主人。
今天本人在這本書上作序,主要動機係鑑於近代以來道教的偏思異象,致正統道教信仰環節走樣,衍生出種種祭儀和舉神問題,以致通道心理、環境、教育未能落實於「神道設教」之上;極望藉這本《三清生活》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相信人人既得這本書的內在,道教將來一定能普遍於世界,彰顯道教的風格、態度及氣象。無論是無形的、有形的,都能提供為道教一塊新園地。
文化院主任委員
文化三清宮宮主 黃勝得 鞠躬
王母娘娘 序
文盤藏神於內、形神於外,不惟相似於神,實一大神也﹗胞「天、地、人」三才,秉陰陽於大千世界,具母之大悲願力,救總七六元靈,以慈在茲,悲憫頂母,駕瑤池道奔世界、道播天下,臻母之付託。
文童于天運丙申年秉玄門貞元老老創設文化院,腰懸太一先天老祖一旨,造道航(文化號)駕於無上之洲,行於無上苦海波瀾中,救總于衽席;實其懷慈在茲,善亦在茲,完全符母之懿意矣!
文童領文化學生,旨於天道,尚自然之法,秉慈悲仁愛之心,實行文化三寶「著書、化弭、渡幽」;重視人本道生,人具完全道性,「人即神」之理;推廣「一炷清香,三杯清茶」’敬神如儀。謹勵拜神為要「學做人」。(做一好人,成功之人,將來便是一好神。)如斯正心正念,母甚安慰,亦母之最愛最器之,寄於大任,代身於母焉!
文童作書《三清生活》,完全是玄門、玉清、無極、南天等之匯成;一本大道津粱,「道之珍味」。道雖一炁所孕,陰陽柯生,實則「人」所造所化,惟人為道始。實文童說:「天大、地大、人大;天能、地能,惟『人』最能。」斯論為萬神萬佛不可多得,亦實超越遠古,突出神靈世界,德馨垂天宙,「三清生活,人道倫理」也!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