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淺注
|
《莊子》基本上是莊周(西元前369—前286年)及其後學所作的。全書現存三十三篇,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內篇的思想、文風都比較一致,當屬莊周自著。外、雜篇則兼有其後學之作,還羼入了其他學派的個別篇章。因此,思想觀點與內篇有多出入:政治上不僅主張絕對的無為,有時還主張上無為而下有為;在處世態度上,有宣揚混世的,也有贊成避世的;在人生觀上,有提倡寡欲的,也有鼓吹縱欲的;在對待不同學派的態度上,有堅持混合齊同的,也有針鋒相對的。
本書作為建國後第一本《莊子》的新注,是為了給相當於高中畢業水準的讀者提供一種較為通俗、淺白的解說,適應廣大讀者讀《莊》的需求而出版的。初版至今已經十六年了,《莊子》研究的豐碩成果以及本人對莊子認識的變化,都需要進行修訂。故在原本的基礎上,參考時賢的有關論著,稍加修改。注解體例仍舊如下:
一、本書中的《莊子》原文,以中華書局一九六一年七月版的《莊子集釋》為底本,參閱其他,擇善而從。凡於底本有所改動者,必在注中加以說明。
二、每篇篇首有“導讀”,概括該篇中心,指出其中的主要問題;每段之後有段意說明,而且必要時稍加評點。
三、由於《莊子》文章義理玄虛,故除了對生字難詞注明音義外,有些句子還根據上下文意略加串解。
四、《莊子》的核心在內篇,故評注時內篇稍詳而外、雜篇偏略。
編輯本段編輯推薦莊子(約前369-前286年),名周,戰國蒙(一說是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另一說是今安徽蒙城縣)人,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哲學家。他以其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
本書是一本通俗性古籍讀物,每篇前有“說明”,每段後有概括提示,注釋比較詳細,而且淺顯易懂,可幫助一般讀者正確地讀懂《莊子》。此次出版作者又重新作了修訂,改正了以前版本中因時代局限所造成的一些失當之處。
《莊子淺注(修訂重排本)》基本上是莊周(西元前369-前286年)及其後學所作的。全書現存三十三篇,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內篇的思想、文風都比較一致,當屬莊周自著。外、雜篇則兼有其後學之作,還羼入了其他學派的個別篇章。因此,思想觀點與內篇多有出入:政治上不僅主張絕對的無為,有時還主張上無為而下有為;在處世態度上,有宣揚混世的,也有贊成避世的;在人生觀上,有提倡寡欲的,也有鼓吹縱欲的;在對待不同學派的態度上,有堅持混合齊同的,也有針鋒相對的。這些分歧,與孔丘之後,儒分為八;墨翟之後,墨離為三,是完全一樣的。表明了莊周之後,莊周學派也在發展、分化。反映了從戰國中至秦漢間的社會變革及各種學派間的相互滲透。但只要不違背《天下》篇所表述的莊周觀點,都應歸屬於同一體系。因此可以說,《莊子》是以莊周思想為主體,從戰國中至秦漢間莊周學派的總集。它上承《老子》,下啟《淮南子》,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從全書的基本傾向看來,完全體現了在野派的政治態度,抒發了對當時社會的極度不滿;尤其在哲學領域裡,廣泛而深入地闡明了作者的見解,完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體系。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