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奇蹟
|
序
推薦序(陳琴富)
生活即是禪修
學僧有源問大珠慧海禪師:「和尚最近怎麼用功?」大珠答道:「飢來吃飯,睏來眠。」「平常人不也吃飯睡覺?這也叫修行?」大珠禪師說:「平常人吃飯時千般計較,不肯吃飯;睡覺時百般思索,不肯睡覺。」悟道的禪師和凡人一樣要吃飯、睡覺,只是他「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這就是「禪」----真正地活在當下。
如何由白日夢中醒來
一般人平曰生活忙碌,心除了隨著外境團團轉之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覺性」何在。回想昨天白天所過的日子,和夜晚所做的夢有何差別?都是如夢如幻,無二無別,所以一般人所過的生活,無異於白日夢。一個沒有「覺性」的人,就如拖著死屍的夢中人。
我們應如何在白曰夢中醒過來,成為一個「覺者」呢?這就要靠佛陀教導的「入出息念」與「四念處」,也就是一行禪師所說的「正念」。正念不僅能讓我們從醉生夢死的輪迴中警醒,也能讓我們在行、住、坐、臥之間充滿喜樂。這就是「正念的奇蹟」。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在一九九五年春天到台灣弘法,我有幸親炙他的法教,他教導我們先要如何掌握自己的呼吸,把它運用在行、住、坐、臥之間,讓日常生活與修行融合為一。透過觀照呼吸,提起我們的覺性,在一動一靜之間都能念念分明。更深入的可以透過覺性的增強,觀照到覺受、心念乃至於諸法,進入「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通達人生與宇宙的實相。
佛陀在涅槃之前,弟子奔走呼號,最後阿難尊者收起眼淚,代替大眾問法:「佛陀入滅後,我們將以何為師?」佛陀說:「以戒為師。」阿難又問:「佛陀入滅後,我們將依何而住?」佛陀說:「依四念處而住。」可以知道「四念處」在佛陀心目中的重要性。南傳佛教幾乎是以「四念處」作為修行的法要。
佛陀在《大念處經》的開場白即說:比丘們﹗只有一條道路可以使眾生清淨,克服愁嘆,滅除苦憂,獲得正道,體證涅槃,這條道路就是四念處。
依「入出息念」修習「四念處」,能具足四禪八定住,也能具足慈、悲、喜、捨住,可得六種神通力,證阿羅漢果。這雖然是簡單的方法,也是通達究竟的方法。
簡單卻究竟的方法
一行禪師以他最單純的心境,將「觀呼吸」與「四念處」的法義,透過簡潔易懂的文字,讓我們能在日常生活運用自如。如果我們懂得在每個當下提起正念、念念分明,就不會有煩惱,且能安住於當下,內心流洩出平靜的自在與喜樂。
很多人將修行和生活分開,修行時坐在靜室裡,不讓旁人打擾,生活時又攪在煩惱痛苦之中,如此硬生生地將修行和生活切成兩半,這是完全不懂得修行的法要。一行禪師明白地告訴我們,生命只在念念分明的此時此刻,心念若離開當下,就是拖死屍的人;離開覺性,也等於是夢中人。
在本書中,一行禪師不厭其煩地教導我們在行、住、坐、臥間禪修的方法,如何從觀照一草一木中回到當下,以及如何在喝茶洗碗間提起覺性,如果能深化這樣的修行,在每個當下具足正念,這就是大珠和尚「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的境界了。願有緣讀到此書者,能活在當下、身心自在。
(本文作者現為《中時晚報》執行副總編輯)
一行禪師,當今國際社會中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以禪師、詩人、人道主義者聞名於世。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鳳凰衛視著名節目主持人梁文道受其影響走上真正的修行之路。
每一天,我們都置身奇跡中,那些連自己都未認知到的奇跡:藍天,白雲,綠草,孩子黝黑而充滿好奇的眼睛——那也是我們自己的眼睛。所有的一切,都是奇跡。
行走時,修行者應當覺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時,修行者應當覺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時,修行者應當覺知到他正在躺下……無論身體是何種姿勢,修行者都應當對此有所覺知。如此修習,修行者才能觀照內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