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道教風俗談

出版社

 

道教風俗談

道教風俗談
書名: 道教風俗談
作者 劉仲宇 史孝進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7532613313B40
地區 上海
年份 2003
出版社: 上海辭書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人生禮俗篇                           (l)
    道門送子娘娘多                     (3)
    “象徵”求子與“諧音”求子         (11)
    妙趣橫生的“拴娃娃”習俗            ( 13)
    唯一的男性賜子神——張仙            ( l7 )
    “千里姻緣一線牽”的由來            ( l9 )
    婚禮上敬拜的神仙們                  ( 22 )
    姜太公與“回避”貼                 (25)
    道教神仙與長壽                     (28)
    男拜“壽星”,女拜“麻姑”          (32)
    活躍在祝壽活動中的八仙             (35)
    熱熱鬧鬧祝壽戲                     (38)
    道教和民間的陰間觀念                ( 43)
歲時風俗篇                              ( 49)
    過大年時祭祀多                      ( 51)
    破五都來接財神                       ( 59)
    天官賜福話元宵                       ( 66)
    二月二,龍抬頭                      (7l)
清明節城隍出巡                      (76)
把酒話端午                          (79)
宋真宗欽定的天貺節                  (83)
七夕乞巧話織女                      (86)
地官赦罪中元節                     (91)
     中秋節賞月也拜月                   (94)
 重陽登高插茱萸                      (97)
 十月初一的追思                      (l0l)
 水官解厄下元節                      (104)
 小年祭灶王                          (106)
 歲暮神仙多                          (111)
神誕廟會篇                          (119)
  正月初九拜玉皇                    (121)
  猛將出巡掃蝗蟲                    (124)
  燕九節上結善緣                    (128)
  當坊土地當坊靈                    (131)
  二月十五老君誕                    (l34)
  蟠桃會上嘗仙果                    (137)
  盤古山上祭真人                     (140)
  真武大帝廟的香火                   (142)
  媽祖神誕酬神恩                    (144)
  溫元帥出巡逐瘟疫                  (l49)
  三月廿八拜東嶽                    (154)
  葛仙翁誕日求仙方                  (159)
  四月十四“軋神仙”                 (l65)
  泰山娘娘香火盛                    (l70)
  藥王廟會敬藥王                    (l73)
  城隍廟會祈太平                    (177)
  關帝廟堂遍九州                    (181)
  都天大帝出巡收災                  (185)
  八月初一朝仙會                    (188)
  黃大仙香火傳海外                  (191)
消災祈祥篇                          (197)
  打醮和看戲                        (199)
  最隆重醮儀——羅天大醮             (203)
  社區安全的祈禱——太平清醮         (207)
  紙船明燭送瘟神                    (212)
  兩岸同風說王醮                    (217)
  簡化的送瘟儀式——拔茅船           (220)
  對延長生命的嚮往——拜鬥          (221)
  仙樂悠揚渡仙橋                    (227)
    度亡消災翻九樓                  (230)
    對人際仇隙的消弭——解冤結      (232)
    對付凶神的想像手段——送白虎    (235)
    抵禦育兒風險——度關煞          (237)
    話說護身符                      (240)
    照妖鏡趣話                       (242)
    戴福還家與仙家吉祥物             (245)
    黃大仙前話抽籤                  (248)
    臺灣香港的扶乩習俗與道教活動    (253)
    從白族的奠土看道教對少數民族風俗的影響(259)
    苗族民間咒水治病中的道教成份     (262)
旅遊陶冶篇                          (267)
    第一仙山武當山                  (269)
    洞府天成說茅山                   (277)
    道教聖地華山                     (284)
    五嶽獨尊數泰山                  (291)
    仙都龍虎山                      (298)
    神仙之廬話廬山                  (305)
    仙境幽幽青城山                  (309)
    二郎神故里都江堰                (315)
    龍門祖庭白雲觀                  (319)
    第一福地樓觀台                  (325)
    人問酆都平都山                  (330)
    神窟仙宅嶗山遊                  (335)
    洞庭湖中覓仙蹤                  (341)
 

                      引    言
                                                  劉仲字

    這本書取名為《道教風俗談》,是想向讀者介紹中國風俗中的道教影響,指出道教在民問風俗中滲透的普遍和深入。風俗這樣東西,與民眾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難以分割。然而每一時代的人們依著某種習俗生活,卻不一定知道它們的來歷,恐怕多數人也不會去考查它們的來歷。所謂相沿成俗,就是指人們是在不知不覺中相互沿襲著它們。影響中國民俗的因素很多,道教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如果有人想要明白中國民間風俗的來歷,以及其中所體現的文化精神,就不能不考察其中的道教因素。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三種在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學說,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實體,那就是合稱為三教的儒家、佛教和道教。古代說的三教,是三種教化,即三位聖人孔子、釋迦和老子的教導,與今天說的“宗教”之教,有所不同。嚴格說來,與今天所稱之為宗教的概念相符的,只有佛教和道教;儒家算不算宗教,現在學術界還有爭論。作為中國傳統宗教之一,道教對中國的文化,對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有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像哲學、
社會學說、倫理思想等成系統的意識形式之中,而且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其主要的表現,是不少全國性或地域性的風俗習慣中,常常透出道教的因素,有些是直接可以看到的,有些是要經過梳理和尋覓之後才能弄清的。
    道教與中國民俗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它形成之初。原來道教是從中國古代的巫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在形成與發展中又以道家的學說作為理論的旗幟,同時也吸收了其他一些社會、政治和哲學學說。所謂巫文化,本來是原始時代全民性的信仰乃至於生活方式。進入文明時代,即歷史上稱為夏、商、周的三代,巫文化部分地保留在王朝的典章制度即所謂“禮”中,大量地仍留在民間。到了秦漢時期,巫文化的力量仍然普遍地影響於朝野,在民間的喪葬活動、生產活動中,對疾病的禳解和治病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原來老百姓的許多巫風俗,被早期道教所吸收。道教是一種制度化的宗教,在組織程度、理論成熟和儀式的規範方面都大大優越于原來的巫文化,所以很快便取代了巫文化在下層社會中的地位。作為一種宗教,道教具有的群眾性,與巫風俗的全民性很容易地結合在一起。以後,隨著道教在社會上影響的擴大,它對中國民俗的影響也慢慢加深,且範圍不斷擴大。歷史上,人們生活中的大多數領域,其習俗,都有道教的烙印。以年節時令說,從過春節時初一的接喜神、初五的迎財神,直到臘月廿三的送灶君、除夕的接玉皇,常常可見到神仙們的影子;民間的祈嗣習俗、育兒習俗、婚姻習俗,以及壽終正寢時的殯葬習俗,一生中斷斷續續,也或多或少地與道教有關。至於個人或地域性的消災祈祥的活動,也常有道教儀式的參與,有時甚至唱著主角,比如海峽兩岸共行的送瘟神、送王船,就是鮮明的例子。中國人的旅遊習俗、健身與衛生習俗,也都與道教有著密切的關係。
    歷史發展到今天,中國已經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加速前進。星移物換,社會轉型,原來的習俗中不適應當代生活的內容和形式不能不退出歷史舞臺。但是許多古老的風俗仍然保持著,只是滲透進了現代生活的因素。比如古代舉行羅天大醮,目的主要是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1993年在北京舉行的羅天大醮,,則加上了祈禱世界和平的內容,帶有和平與發展成為主題的時代印痕。與道教有關的民問習俗的大多數,現在仍然可以見到。只是由於地域文化的差別(比如城市與鄉村的差別,城市中風俗的變化較大,而鄉村保留傳統較多),以及當代人們對信仰,對文化的多元選擇,各地方、各人群對於這些風俗的重視和參與程度會有相當的不同。
    不管怎麼說,道教風俗都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然而,道教風俗又是一個不容易說的話題。原因一是來自於民俗本身的特點,千年百年沿襲著的風俗,根紮得很深,卻不一定有全面的文獻記載其來龍去脈,現在要查證,便著實要費一些功夫。另一個原因是來自道教。道教作為傳統文化的一支,其重要性已經引起了重視,不過對它重視且展開研究的時間畢竟很短,對它的典籍,對它的儀式,人們瞭解得還很少。這樣要想將道教與中國民間風俗結合在一起討論,在資料上,在理論模型上,準備都顯得不足。好在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陸續有所開展,從事道教研究的和從事民俗學研究的這兩部分人都取得了若干成果,儘管還不充分,但仍可以作為我們的介紹的參考。
    要說明的是,本書的定位,在為一般讀者談談道教風俗的某些側面。說“談談”,表明我們注重書的通俗性、可讀性與知識性。當然這樣做,並不排除書的學術性。只是這種學術性是融於通俗性之中的,它表現為對所談的內容有嚴肅的查證,特別是對某一風俗在道教中的淵源,絕大多數都查考了道教文獻。但是,與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著作不同,我們對有關文獻不作全面和大段的徵引,更不做煩瑣的考證,以期能使一般讀者有興趣讀下去。說某些側面,表明我們不想全面地介紹道教與中國民俗相關的一切方面。說實在的,這樣的任務是一本小書無法承擔的。道教與中國民間風俗的聯繫過於廣泛,一本小書很難兼顧到一切有關的領域。而且,如古話所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風俗具有全民性,又具有地域性。同一與道教有關的風俗,在各地的表現會有相當的差別,比如民間舉行的太平清醮,各地請的神就不完全一樣,因為除了道教神仙譜中固有的那些神仙之外,各地還有各種民間信仰的神,舉行儀式雖是道教的,請的神卻要求涵蓋當地百姓信仰的全部神靈;同一送瘟神的民俗活動,一因為地理等因素,各地具體做法乃至於叫法都會有所差異。這樣,如果跟著全部民俗事象
跑,便會散漫無際,難拾頭緒。所以我們在這裏只采拮其中的一部分加以介紹。因此,下面展開的,將是道教風俗的若干畫面。

                                                        2003年8月28日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