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老子的傳說

出版社

 

老子的傳說

老子的傳說
書名: 老子的傳說
作者 王崇靜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7227030849/I•802
地區 銀川
年份 2006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上篇  老子的傳說
《史記》中的老子(3)
世俗中的老子(17)
道教徒心目中的老子(29)
下篇《道德經》綜釋
道之始——《道經》上(121)
道之興——《道經》下(150)
道之德——《德經》上(215)
道之用——《德經》下(259)
附景一  道教文化的發展及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功用(307)
附錄二  道教文化詩詞欣賞(334)

            諸位在細讀這部書之前,我想先引用老子的一段話作為本書的前奏,並借此談一下我對老子的看法,以及對他的不朽名著《道德經》的研習過程。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有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人生天地之間,由於每個人先天秉賦的差異,以及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的影響,而使每個人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準有所不同。那些博學多才、志向遠大的人士,一旦接觸到天地間的至理妙言,便會勤奮地去研習它,並身體力行地去付之於實踐之中。而學識、志向稍差一點的中等人士,在接觸到天地間的至理妙言時,由於難以完全領悟其中的道理,便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其間,於是便會出現有時記在腦海、有時又是一片空白的現象。至於那些學識淺薄、智力低差的未經啟蒙的人士,在接觸到近似天道的至理妙言時,便會不由自主地開懷大笑,認為這都是些傻話、瘋話;然而,當他在現實生活中受到因無知而帶來的懲罰時,他又會嘲笑自己,從而再次學習這些至理妙言,並用心地去體會、玩味。
           其實,從醫學角度講,人的智商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之所以會出現上、中、下三種不同的個性標準,這跟每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生活環境以及對知識、對真理的渴求度有著很大的關係。老子並不是在嘲笑那些無知的下士,相反的卻是在鼓勵這批人,所以才會有“不笑不足以為道”這句話。
由此可見,老子的學說,從表面上看起來雖有些迂腐,甚至有些消極,但在迂腐、消極之中,卻包含著人世間的天地至理。老子不在乎世人的嘲弄和譏諷,而是自甘人下、孜孜不倦地向世人講述著他的哲學思想,並不時地身體力行,同時去“證道、演道”。古往今來,有多少癡迷的“下士”、“中士”,在老子的言行啟示下,而成為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大德名流。
           記得在中學時代,由於酷愛道教養生哲學理論,故一直追尋“道”之本源。還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位大學校友那裏有幸見到了一本名叫《老子的智慧》的書。是一本《道德經》的釋本。初看此書,也像眾多“下士”一樣,覺得其間許多言論太過迂腐、消極,於是不久便放置一邊。
           後來,隨著自己知識面的不斷增長,越來越覺得自然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哲理,好像都已經被老子的“道德五千言”所涵蓋。
           自此,我漸漸地由“習道”至“參道”,又從“參道”轉至恍恍惚惚地“悟道”。
           踏上社會以後,由於受到生活環境和社會上種種思潮的影響,我曾一度中止了對《道德經》的研習和體悟。直到四處奔波、上下求索地探尋人生真諦之時,才在無意間來到道教祖庭、號稱“人間仙都”的陝西終南山樓觀台說經台。
           在這裏,我有幸結識了幾位對“道”頗有研究和體悟的賢能志士。在他們的一再邀請和勸說之下,我正式皈依了“道門”,做了一名“六根”不太清淨的“玄門隱士”。
翠綠的青山,潺潺的流水,淨化了我的心靈和視野;伴隨著道友們的朗朗誦經聲,我更進一步體悟到了《道德經》的真正內涵。
            道”不遠人,人自遠之;“道”不迷人,人自迷之。
           “道”之“無為”,並非讓世人一無所事,一生無為,而是應順天理”——也就是“自然法則”,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若是違背了天地間的自然規律,則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一個通曉天地至道、明曉人世至理的人,是絕不會被俗世所累的,也不會在所謂的人情中迷失。
           老子立身行事,徐緩而不求多事;深信無為,譏笑智巧;人們都力求多福,唯有老子委曲求全,老子說:“只要能免於禍害就好了。”
           老子以精深為道德的根本,以節儉為行為的綱領,並說:“過堅則易毀,過銳則易折,待人寬厚就不會有損傷。”
           所有這一切。正是華夏先哲——老子的品德。
           對於一個有幸出生在華夏大地上的中國人,並能有幸閱讀聖哲老子的至理名言,難道不是一件值得慶倖的事嗎?
           但願得到這部書的人,能循著老子當年走過的足跡,去領悟、體會老子那富含哲理的五千名言。
                                 倘若能夠如此,我心足矣!
                                 王崇靜
                                 2005年9月於陝西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