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本義解
|
實證科學與悟證之學
現代實證科學以人的兩隻肉眼加上延長工具三大鏡——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探索宇宙奧秘和生命現象,所見仍然有限。因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見實相,難觀虛相,所獲皆系相對真理。從而不斷演出“真理”否定“真理”的科學喜劇。例如前天牛頓的經典力學、經典物理學科學真理,被昨天愛因斯坦等的量子力學、相對論所否定。而真正的真理,只能是一個:獨來獨往,無古無今。
後天的人體生命現象與先天的宇宙生命本元,應當是有情人類傾全力於與關注的課題,而幾乎全體現代科學所關心的,確是與生命現象無關的、僅為滿足人們物欲需要的“死理學”“機械學”。在聖哲們看來,純粹是不務正業——不務正業久矣!
這也難怪現代實證科學家們,他們的肉眼及其延長工具能見度實在有限,在奧妙的生命現象以及更加奧妙的精神領域實在是無能為力,滿眼都是秘之與謎。其中也有少數“唯物”的生命科學家們,專攻有機生命體那些看得見、摸得著、測得到的物質組織結構部分,條分縷析,定量定性,言之有理,論之有據,建構起了龐大的物理生命科學體系,其功甚巨!並發現了DNA大分子鏈上有序排列的生命密碼——在這個生命原聲帶上,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為生命資訊編碼區,其餘百分之九十以上竟然是空白的!無任何遺傳學意義。科學家們推斷,如果在生命原聲帶上人為的將生命密碼有序地排滿,人類個體生命將會活到1200歲以上!這為道家傳統“長生不老活神仙”的理想境界,做出了精彩的科學注足。
中國古代的聖哲們乃“悟證學家”,“一目了然”觀宇宙。他們關閉肉眼,開啟“慧目”與“天眼”——“道眼”,“一目了然”,具備“全息、女視”功能,能夠洞察顯隱,透視虛實,提挈天地,把握陰陽,深參造化。對人體生命現象的認知,一開始就心物齊觀,自己認知自己,不單認知肉體,而且認知心靈; 自己既是被認知的客體,同時又是進行認知的主體,主客一致地加以徹底認知。無須把自己殺死來解剖死屍,而是直視活靈靈的生命過程;沒有儀器仲介,所以不會曲解,得到的都是生命的真實。而且人天共參,他們不但熟知組成生命體的生命分子之“精”,還了知精中的生命能量流之“氣”運行其間,更深知指導氣行有序的生命資訊體之“神”,並徹知精氣神三者之間相互生化的深刻關係,還悉知為神編制生命資訊原碼的“天命之性”高高在上,從而全知人是“精氣神一體、先後天一脈、天地人一體”的負陰抱陽太極結構,天之驕子,宇宙傑作!
“萬物自得以道,宇宙統一於氣”——統一於宇宙元氣大用之流行。所以道不是別的,乃是宇宙元始造化能“常道元氣”及其運動變化之相。“萬物一氣”,宇宙萬物皆系氣聚、精生、形具而成;“化不易氣”,無論萬物怎樣變化,“常名元氣”它是不變的。常名元氣貫穿於天、地、人、物之生、長、化、藏的始終。見物既見道,體物既體道,用物既用道。正如本書作者悟證所示:道就在我們的起心動念中,也在日常生活中,回心關注即是。
“道因氣而立,氣遵道而行。”道乃氣之道,氣亦道之氣,道氣乃一體之二名,雖恍惚無形,但卻可以悟證,就像本書作者那樣。首先煉氣——遵道而行。然後用氣,改造肉身,開發智慧,替天行道。如果我們肯在煉氣、用氣蔔下功夫,下得深而且真,直至深得說不清,真得道不明,大道就會來敲門了。本書作者走過的就是這樣一條“心悟”之路。對老祖宗的《道德經》作者也是“以心印心”地進行悟證,心有所得,便形之於筆,書之於紙,可謂愚者之一得。讀者們讀過本書以後,如果感到平平,不必奇怪,其中若有一言半句,與君共鳴,有助於開拓悟境,啟人心智,有益人生……作者就會感到無限欣慰了!這也是我的讀後感,並因之為序。
存誠子 曾慶餘
于己醜金秋成都存誠齋
七言詩
無上天機天已泄,河圖洛書太極圖。知此道者二三子,道德五千用心讀。
仰之彌高鑽彌深,韋編三絕讀道經。若能心領並神會,頑鐵有望化為金。
道猶路也通天路,一條心路各自悟,鴻蒙未判懸太空,天地辟後在何處?
氤氳一團太和氣,流行宇宙育群生,天地萬變它不變,元天尊兮始天尊。
大道全憑靜中悟;大象得從心死後;大智若愚默如雷;大音希聲徹宇宙。
所可道者道之跡,言大名非道之真,實中之虛無中有,悟解有別是非生。
廣成傳道一字:無!須憑真意煉功夫;全憑無意得功夫;任憑心意用功夫。
丹經道書多假話,假話背後藏玄機。老子妙道無中有,玄之又玄上天梯。
虛心實腹懷上胎,金蓮端坐小乖乖。登上天梯塵寰望,欲嘗道果上梯來。
無極之道難把捉,陰陽相推有實憑。高處著眼低處修,不覺闖開眾妙門。
昔日已識易無思,今朝更悟妄無依;無思無依無我相,心機自然合聖機。
呼吸一起穀神死,凡息停時元神活,胎息叩開玄牝門,虛靈不昧活潑潑。
天地合而玄牝出,玄牝門開穀神靈。凡人順之為死戶,聖人顛倒為生門。
天若有情天亦老,日惟無意日常明。有作有為人煉氣,無私無欲炁煉人。
道本無名強曰道,道本無修強曰修;若言修成成還壞,若言不修乃凡妞。
物欲俗樂短暫淺,精神內喜味殊濃。樂極生悲悲已晚,無智即貧無慧窮。
大道行也天下公,惠己及人舊家風。人天合一觀宇宙,沒頭蒼蠅四處嗡。
道不可見因人見,人何能仙以道仙。寂然不動感而通,慧眼瞥見大道斑。
死死生生生複死,來來去去去還來;截斷去路與來路,要生要死自安排。
赤子之心不知假,童子之身妙道存,六根和合歸大定,一躍飛上南天門。
見素抱朴玄關啟,去私寡欲識鎖開,沒弦琴奏無聲曲,性光朗徹育靈胎。
修真之事自有根,依根立基信願行;願中行兮行中證,不覺證入不二門。
空而無妙屬頑空,靈而有相至道形。性命相會神氣融,日月合璧道初成。
吾自不爭誰與爭,爭得銀髮滿頭生。守中抱一天下式,無弦琴上聆妙音。
道本無音曰希聲,道本無言曰自然,率性以行氣自運,法輪自轉自迴旋。
路逢劍客方逞劍,得遇詩人再論詩。生公說法石點頭,對牛彈琴太愚癡。
信有餘而習不足,終身難得道門入。紙上覓法總是淺,悲也夫兮慨也夫。
太極一氣天下母,乾施坤受陰陽配,生了天地生萬物,借問老媽累不累?
天道行先人道行,人道全處天道靈,時時痛飲長生酒,杯杯醉倒過來人。
天有盈虛與消長,人有窮通和壽天。氣數難以律真人,扭轉乾坤握舵梢。
石蘊玉而山耀輝,水懷珠兮川嫵媚。腹中有寶好論道,道在無為也有為。
一字天下獨為大,四方六和裝不下;有人識透一字經,蓬山頂上來說話。
有陰無陽非真一,有陽無陰一不真。有神無氣乃孤神,神氣合一即生春。
陰陽合一變化起,神氣合一妙藥生,身心合一老還少,人天合一身外身。
人之所教我亦教,教以柔弱勝剛強。舌頭稚嫩任舒卷,利齒剛堅卻先亡。
人間有位就是神,心中有願神即真,能遂眾願名極樂,極樂世界在今生。
耐得寂寞與淒寒,無味饅頭啃不完;無味中有味中味,味中味藏甜上甜。
宇宙萬物水至柔,上天下海任自由。石中之王花崗石,水滴石穿石低頭。
身被物牽物奴隸,心為境役境俘虜。座上官變階下囚,堂前燕子倚新主。
太極判而陰陽生,陰陽分兮善惡出,禍福於焉相往來,令人笑兮使人哭。
天無棄物與棄人,如有棄人是自棄。人能自助天必助,天人合助成道器。
道本中庸皆可學,雖曰至大亦至細。欲速不達教訓深,蓬萊峰高下為基。
此生發願作真人,直往九層台上行。管它根利或根鈍,矢志修真終有成!
大道至簡大法易,奈何下士愛稀奇。師傳雖一悟有別,絕頂風光少人跡。
通天大道人難識,旁門小術易見功。祖師何必懼天譴,廣開道門刮道風。
大道元與人道通,天心為主人心用,巧使盜機竊天機,早早參見主人翁。
經已講完願已了,有無相生沒玄妙。牛鞭一甩說再見,關外去傳德和道。
存誠子 曾慶餘
2009年8月31日
呂祖《道德經》序言
五千言之書,盡人而知,為道德之經,而五千言之旨舉世而難傳,道德之脈非修人不能傳,而旨理淵微,一語括萬象之機,千言悉三才之奧,雖後之學者,得其梗概,注解支離,讀者未克了然,修者豈能純粹,必幾將太上立教真詮,徒為人間章句己乎?
道人願思指迷,性耽淹貫,概造物之分途,體玄機於一得,不辭寡陋,昔降筆于中,何敢遜逍遙之論,鸞於北壤,惟見人心不古,道德罔幾,每憐欲海低徊,不向玄尋問學,是以白雲留影,黃鶴空啼,徒增大息。滄桑幾度間,聞牟子目源,素中清朗,實獲我心,頃以《道德釋義》,重訂問世,仍乞序言,欲人之知省,字字詳明,自修身以至治國平天下,從無欲以臻無上神通,五倫忠孝為先,九轉氣精宜養,以有相而悟無生,劈頑空而歸靜界,要知道乃強名,德亦何有?苟能於物我鹹忘,又奚必分身外之天,性中之命耶?
是以聖人教分於三,理歸於一,願生民清其心,豁其目,認得源頭,無教虛度,庶幾乎無愧道德之身,而可讀道德之經也。致若八十一章之中,縱橫順逆,隱喻良多,隨人志之所在,遁世立名,無不可以為法,若牟子者,於斯訂之為無忝雲。
作字不工,目源以行書錄之,付梓可也。
回道人純陽氏自題
呂祖序言感想
呂祖為《道德經》所作序言,閱之使人心靈震撼,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晰,我結合自己修身修心悟道的經歷,深有體會。
從一九八七年至今,我開始遍訪呂祖仙跡,首先是湖北木蘭山、東湖、黃鶴樓、良子湖以及洞庭湖,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呂祖隱跡的存在,同時得到自我潛能的開發和靈感的啟迪,並從中獲得許多修道的知識。而後,隨著修煉的發展,又遍訪終南山、樓觀台、華山、羅浮山、嶗山、聖經山、五臺山、恒山、崆峒山、青城山、重慶老君洞等地方,每一個處都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重慶老君洞留下的呂祖碑刻,其言曰:“呂洞賓祖師淪修道立志:修行者願力要深重,志向要精專,操持要決裂。三者備,雖下愚必正上果;無三者,雖上智亦致虛度”。這些話深深地給我們這些修行者指出了精進的方向。
我將這篇呂祖序言放在本書中,是因為我對《道德經》的理解和心中的喜悅無法用語言表述清楚。從一開始連老子都未聽說過的我,到今天能粗淺地去理解《道德經》並發願解義它,完全是因為《道德經》的玄學知識對我潛能和靈性的開啟,並且還有呂祖的修道精神的指引,正是在這兩種條件的引導和啟發下,才有了今天的我。使我從無知走向認知,從愚迷走向明智,並且從大量的修真實踐中,證實了《道德經》學而後用和開啟明心的事實。呂祖序言中的語言,沒有一點虛假之詞,我從中深感妙意,卻無法用語言去表述,我誠懇地希望所有愛道修道者能以呂祖的序言精進修行,從而深刻的理解《道德經》的真正含義,希望我對《道德經》的解義,能給您帶來小小的幫助,使您真正用《道德經》的意境去開發自己的智慧,並不斷地用心去鑽研、去悟道、去實踐。
元君
2009年11月9日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