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學史
|
近十幾年來,文化的研究異常活躍,傳統思想文化重新受到社會的重視,其中,道家、道教思想文化的研究大有與儒家思想文化的研究“分庭抗禮”之勢。有一批學者專心於此事:創辦專門的刊物,編寫專門的書籍,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召開專門的研討會等等,成績十分顯著。道教史已出版了好幾種,專門的道家思想史也有了,分門別類的專著更是為數不少。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專門探討、淪述老子學說發展歷史的著作。
一部《老子》,字不過五千,卻擁有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其內容涉及到自然、社會、人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故歷來受到社會的重視。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研究、注釋、闡發,由此而形成了一個龐大且悠長的學術流派,同時也就構成了一部老子學說史。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學者,對麼老子》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誠如宋元之際的杜道堅所言:
道與世降,時有不同,注者多隨時代所尚,各自其成心而師之。故漢人注者為“漢老子”,晉人注者為“晉老子”,唐人、宋人注者為“唐老子”、“宋老子”。①
————————
① 《玄經原旨發揮》卷下。
以後自然也就是“明老子”、“清老子”、“近代老子”、“當代老子”了。這如此眾多的“老子”與作為原典的《老子》之間,可以說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既有繼承,又有發展。而正是這種聯繫與區別、繼承與發展的長久交織、演進,組成了老學發展的歷史,且賦予了它極為豐富的內容。揭示老學的歷史進程,找出老學發展的內在規律,瞭解老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從而確立老學的歷史地位,這就是撰寫此著的宗旨,同時也是它的任務。
既然是老學史,主要內容自然是講歷代文化人物對老子思想的理解和闡發。我們幾個作者都是學歷史的,現在都在專攻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因而在研究中也有一些我們自己特別留意的地方:第一,對時代條件、發展過程特別注意。所謂漢唐老子,宋元明清老子,就是說各有其特點,而其特點又與時代的特點分不開。老學發展的過程,實際上緊密地聯繫著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第二,我們寫廠各個時期的老學概況,有利於人們對老學發展的深入瞭解。第三,本書對非道家人物,甚至反對派對老子的研究和理解,也給予了一定的篇幅,以便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老子》。第四,宋元明清之時,老學著作數量大幅度增加,其研究思路和方法也呈現出多樣化的傾向,成為與佔據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相伴隨的一股巨大的學術潛流,且在社會上具有較大的影響。鑒於此,本著對於這一時期的老學予以了較多的篇幅。
歷代注釋《老子》的著作甚多,今人嚴靈峰的《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就收有明以前的著作140種,續編收錄清代、民國時期及日本、韓國的196種,加上較易見到的《道藏》中所收諸種《老子》注本,其數量是很大的。將這些材料加以系統地研究,是一個不小的工程。我們盡力而為,對各個時期的老學代表人物和著作都多多少少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見。儘管難以令人滿意,但卻為老學的研究拋了一塊引玉之磚,盡了一份自己的責任。
此書秦漢以前的內容由我執筆,魏晉隋唐由馬良懷執筆,宋元明清及附錄由劉韶軍執筆。馬、劉二君所寫的部分我都閱讀了一遍,並略有修飾。由於是分工合作,各人的習慣不同,文風有異,所以前後的風格並不完全一致,但對於全書的整體來說,則沒有大的影響。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