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總論
|
《國學叢書》序
張岱年
國學是中國學術的簡稱。二十世紀初年,國內一些研治經史的學者編印《國粹學報》,其後章太炎著《國故論衡》,又作了《國學概論》的講演,於是國學的名稱逐漸流行起來。稱中國學術為國學,所謂國是本國之義。這已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名稱了。
中國傳統學術內容豐富,包羅巨集廣。清代以來,許多學者論學術,將學分為三類:一義理之學,二考據之學,三詞章之學。用今天的名詞來說,義理之學即是哲學,考據之學即是史學,詞章之學即是文學。後來注重國計民生的學者更提倡經世之學,即關於政治經濟的學問。這些都是人文科學,不包括自然科學。在此之前,明清之際的方以智將學術分為三種:一質測之學,即自然科學;二通幾之學,即哲學;三宰理之學,即關於社會政治的學說。方以智論通幾與質測的異同,強調哲學與自然科學的聯繫,有其獨到之處。
以上這些關於學術的分類,都未免簡而未備,中國的傳統學術實較此為宏廣。我們可以從《漢書•藝文志》的典籍目錄來考察中國學術的內容。《漢書•藝文志》根據劉向、劉歆的《七略》,將書籍分為六類:一六藝,二諸子,三詩賦,四兵書,五數木,六方技。六藝是經學,包括“小學”,即文字學。諸子是哲學政治學說,詩賦及諸子中的小說家是文學,兵書是軍事學,數術包含天文曆法,方技指醫學。以《漢書•藝文志》的目錄中,自然科學及軍事學居於顯著的地位,而經學居於學科之首。《漢書•藝文志》之後,傳統的目錄學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清代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總目》可謂集傳統目錄學之大成。《四庫全書總目》之中,經部是經學,包括小學;史部是史學,包括地理學;子部包括諸子、兵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藝術、小說以及釋道典籍。集部是文學。《四庫總目》將哲學、自然科學及宗教都歸入子部,不如《漢書•藝文志》將數術、方技與諸子並列。
總起來說,中國傳統學術包括哲學、經學、文學、史學、政治學、軍事學、自然科學以及宗教、藝術等等。其中自然科學有天文、算學、地理、農學、水利、醫學等,其中最發達的是醫學。這些都是國學的內容。
國學是本國學術之意,這是我們所用的名詞,外國學者研究中國學術,就不能稱之為國學了。西方稱研究中國的學問為Sinology,一般譯為漢學,現在亦譯為中國學。在某些西方人的心目中,所謂Sinology不過是對於中國歷史陳跡的研究,把中國學術看作歷史博物館中的陳列品。事實上,中國學術源遠流長,其中一部分固然已經過時了,但是仍有一部分具有充沛的生命力。中國學術是人類的精神財富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具有歷久常新的精湛內容。
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東方,創造了燦爛光輝的中國文化,對於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古語雲:“國有與立。”(《左傳•昭西元年》“國於天下,有與立焉。”)我們中國必有其足以立國的思想基礎。這立國的思想基礎即是中國傳統學術中的精湛思想。中國古代哲學是世界三大哲學傳統之一,先秦哲學可以與西方古希臘哲學媲美,宋明哲學的成就超過西方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中國的文學藝術亦獨具特色。二十年代曾經有人認為中國沒有自然科學,然而近年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撰寫了多卷本的《中國科學技術史》,證明中國古代自然科學曾經達到較高的水準,不過沒有產生近代實驗科學而已。
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文化,必須對於以往的學術成就進行批判性的總結。我們現在研究國學,要採取分析的態度。中國傳統學術的內容,可以說是瑕瑜互見、精粗並存。其中既有符合客觀實際的真知灼見,至今猶能給予人以深切的啟迪;亦有違離客觀實際的謬妄之說。我們研究傳統學術,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清除歷史上從古流傳下來的污垢,發揚前哲已經揭示的相對真理,是我們的歷史任務。當然,學術研究的最重要的任務是開拓認識真理的道路,揭發前人尚未發現的真理。但是,創造性的思維仍以通曉前人已經達到的成就為必要條件。
現在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一方面“將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史昭告年輕一代;一方面要將自古以來中國學術的優秀成果昭告國人,藉以啟發熱愛祖國的崇高感情。古語說:“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禮記•學記》)如果不接觸中國學術的內容,怎能瞭解其真實價值所在呢?認真鑽研祖國的學術思想,以科學方法加以分析整理,這是一項嚴肅的任務。遼寧教育出版社有鑑於此,提出編印《國學叢書》的計畫,意在承繼前賢志業。融會近代以來國學研究成果,以深入淺出的形式,介紹國學基礎知識,展現傳統學術固有風貌及其在當代世界學術中之價值與意義。我代表《叢書》編委會略述此叢書的宗旨與編輯旨趣,希讀者鑒之!
1991年3月序於北京大學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