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闡真
|
易理闡真序
丹經之由,始于後漢魏伯陽真人。真人成道後,憐世之學人惑於旁門邪說,不知聖賢大道,每多空空一世,到老無成,遂准易道而作《參同契》,以明性命源流、陰陽真假、修持法則、功夫次序。托物取象,譬語多端,以性命、陰陽、剛柔謂之藥物;以修持功夫次序謂之火候;以修持功夫不缺謂之鍛煉;以勇猛精進謂之武火;以從容漸入謂之文火;以陰陽、剛柔、中正謂之結丹;以陰陽混成、剛柔悉化謂之丹熟;以無聲無臭、神化不測謂之脫丹。其寓意亦如周易,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始有金丹之名、丹法之說、修特性命之理。
《參同》一出,詳明其備,大露天機矣。後之了道群真,皆祖《參同》譬象,各作丹經,發《參同》所末發,詳而又詳,明而又明,性命之理無餘蘊矣。其如書愈多而人愈惑,後之學人不得真傳,直以譬象為真實,或以坎離為心腎,或以震兌為肺肝,或以屯蒙為子午抽添,或以複姤為心腎氣生,或以既濟為心腎交合,甚至以陰陽為男女,以彼我為采戰,以煉為爐火,以金丹為服食,以有為為搬運,以無為為空寂,皆認後天有形有象之物,不知先天無形
無象之真,以一盲而引眾盲,埋沒古人度世之婆心矣。
予自童子時,即知有此一大事,因緣留心參學,所遇緇黃,皆不出上行議論,彼時亦以為然,不敢非之,後遇龕谷老人,即分邪正,複遇仙留丈人,群疑盡失,始知丹道即易道,聖道即仙道。易非蔔筮之書,乃窮理、盡性、至命之學也。
予不敢自私,爰于《三易注略》之後,體二師之旨,述伯陽之意,盡將丹法寓於周易圖卦繫辭之中,略譬象而就實義,去奧語而取常言,直指何者為藥物,何者為火候,何者為進陽,何者為退陰,何者為下手,何者為止足,何者為煆煉,何者為溫養,何者為結丹,何者為脫丹,何者為先天,何者為後天,何者為有為,何者為無為,何者為逆運,何者為順行。就其圖像、卦象、爻象,細為分析,通部分作二股,一進陽,一運陰,承上起下,一氣貫串,使學者易於閱看。
至於十翼,乃宣聖直言其理,學者自能推求,故餘不及注,惟取大象傳、雜卦傳,略釋數語,以備參考。其中重複語,亦如周易重複象,雖有重複語,並無重複意,書成之後,名曰《易理闡真》,乃闡其修持性命之真耳。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其遠,則不禦;以言其邇,則靜而正:以言其天地之間,則備矣。所以,開物成務,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業,斷天下之疑,無所不包,無所不該,詎可就一事而論哉!然其歸根處,總以窮理、盡性、至命為學。
闡真者,即闡其窮理之真,盡性之真、至命之真。先窮性命之理.後了性命之功,性命俱了,渾然天理,複見本來面目。在儒,則謂之明善複初;在道,則謂之還元返本。再加向上功夫,陰陽混化,無聲無臭。在儒,則謂義精仁熟。至誠如神;在道,則為九還七返,形神俱妙。金丹之道盡,性命之功畢。
予之意如是,古來群真之意亦如是,即伯陽參同之意亦無不如是也。
時大清嘉慶三年歲次戊午春王正月元宵節
素樸散人悟元子劉一明自序于自在窩中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