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列子讀本
|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劉振強
人類歷史發展,每至偏執一端,往而不返的關頭,總有一股新興的反本運動繼起,要求回顧過往的源頭,從中汲取新生的創造力量。孔子所謂的述而不作,溫故知新,以及西方文藝復興所強調的再生精神,都體現了創造源頭這股日新不竭的力量。古典之所以重要,古藉之所以不可不讀,正在這層尋本與啟示的意義上。處於現代世界而倡言讀古書,並不是迷信傳統,更不是故步自封;而是當我們愈懂得聆聽來自根源的聲音,我們就愈懂得如何向歷史追問,也就愈能夠清醒正對當世的苦厄。要擴大心量,冥契古今心靈,會通宇宙精神,不能不由學會讀古書這一層根本的工夫做起。
基於這樣的想法,本局自草創以來,即懷著注譯傳統重要典藉的理想,由笫一部的四書做起,希望藉由文字障礙的婦除,幫助有心的讀者,打開禁錮於古老話語中的豐沛寶藏。我們工作的原則是「兼取諸家,直注明解」。一方面熔鑄眾說,擇善而從;本書的通俗性,不便列舉比較詳細的資料,唯凡引錄他書,必據原著,絕沒有輾轉相抄;凡摘取他說,必附出處,絕不敢奪襲掠美。注文務求淺白明確,望能把古代文化介紹給社會大眾,並嘗試以現代的新知來疏解訓詁家所不能解的章句,如「種有幾」、「孔子東游」等章所以能改正舊說,都要歸功於科學之賜。在逐字逐句的翻譯過程中,發見了校勘家所未見的許多羨語的字句,深感校勘工作,不僅要小學的工夫,更要從義理入手,這算是寫本書的另一點心得。
本書寫了三年,雖是課餘之作,但為查考群書,經常忘餐廢寢,幾不知東方之既白,今年四月將完稿時,不堪疲憊,脊椎發炎,有一星期癱瘓在床。如今身子好了,稿子也好了,才鬆了一口氣,所憂慮的,是本書難免有所遺誤,懇切的希望讀者們來信指正。
莊萬壽
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一日於臺灣師範大學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