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道教知識教學會參

出版社

 

道教知識教學會參

道教知識教學會參
書名: 道教知識教學會參
作者 湯國華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地區 香港
年份 1987
出版社: 香港道教聯合會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道敦知識教學會參目錄
明道篇
   第一章  道教起源於道家恩想  (一)
   第二章  老子  (五)
   第三章  太上道祖  (九)
   第四章  道教源流概述  (一五)
   第五章  老子的著作——道德經  (二一)
  第六章  老子學說與中國固有文化之關係  (二十)
  第七章  老子的本體論  (三四)
   第八章  老子的知識論  (四四)
   第九章  老子的人生哲學  (四十)
   第十章 老子的政治哲學  (五五)
道德經選讀
    一、道德經第二章    養身  (五九)
    二、道德經第三章    安民  (六三)
    三、道德經第五章    虛用  (六七)
    四、道德經第六章    成象  (七二)
    五、道德經第七章    韜光  (七四)
    六、迫德經第八章    易性  (七七)
    七、道德經第九章    運夷  (八〇)
    八、道德經第十一章    無用  (八三)
    九、迫德經第十二章    檢欲  (八六)
    十、道德經第十八章    俗薄  (八九)
立德篇
    一、尊師重道  (九三)
    二、無自知之明者敗  (九六)
三、鑿壁偷光  (九八)
四、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一〇〇)
五、生事盡力死事盡恩  (一〇三)
六、孝為人德  (一〇五)
七、人皆惡之刑禍隨之  (一〇六)
八、兄弟急難  (一〇八)
九、為嵇侍中血  (一〇九)
一〇、一門忠節  (一一二)
一一、不欺心於死友  (一一四)
一二、敗信則身死國亡  (一一六)
一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一一七)
一四、不祥有五  (一二〇)
一五、不以閤味廢禮  (一二二)
一六、舍生取義  (一二五)
一七、義足以懾強敵保國家  (一二七)
一八、儉以養廉  (一三一)
一九、臨財毋苟得  (一三四)
二〇、知恥尚可以為善  (一三七)
二一、德出福反  (一三九)
二二、好勝必敗  (一四一)
二三、畫蛇添足  (一四四)
二四、感物通靈  (一四七)
二五、終身行善善猶不足  (一五〇)
二六、驕奢白斃  (一五二)
二七、多行不義必自斃  (一五五)
二八、忍而後可以就人事  (一五七)
二九、禍患常積於忽微  (一六一)
三〇、好靜而民自正  (一六三)
三一、不敢悖師  (一六六)
三二、有容德乃大  (一六八)
三三、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一七〇)
三四、仁輿不仁  (一七三)
三五、仁孝覆於天下  (一七六)
三六、白汙以成弟名  (一七八)
三七、移孝作忠  (一八〇)
三八、時窮節乃見  (一八三)
三九、杖節漢臣歸  (一八五)
四〇、守信於兒童  (一八七)
四一、靈輛待巨卿  (一九〇)
四二、善行無轍跡  (一九二)
四二、唾面自乾  (一九五)
四四、暴虎馮河  (一九八)
四五、不食嗟來食  (二〇〇)
四六、秉義而外死生  (二〇三)
四七、清白傳家  (二〇六)
四八、明恥效於服刑 (二〇八)
四九、有恥且格  (二一一)
五〇、皋魚三失  (二一三)
五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二一七)
五二、因果相仍若循環然  (二二〇)
五三、報怨以德  (二二一)
五四、正心修身  (二二四)
五五、和光同塵  (二二七)
五六、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二三〇)
五七、聖人被褐懷玉  (二三四)
五八、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二三七)
五九、燕處超然  (二四一)
六〇、失道者寡助  (二四三)

編撰要旨
一、香港道教聯合會學務部為弘揚道教教義,及響應道德教育,特出版道教知識課本,以教授會屬之中學生。
二、欲使學生行為納入道德正軌,必先要求全體老師對道德意義抱相同之見解,對道德標準有劃一之要求。為此,特編撰放學會參,利便老師教導學生及修養白身。
三、明道篇凡例:前十章,每章備講解提要及問題討論之答案。講解提要乃將課文中較深奧部分,用引號標示,加以補充解釋,或提供參考資料。課文內容已顯淺者,戔注釋已詳盡者則從略。又或注釋有嫌深奧者,詞語有欠淺白者,亦一併加以硫解。
後十章道德絰逕讀,每章備講解提要,主旨及問題討論之答案。講解提要乃融會古今多家注解,以平易文字,深入淺出,闡明道德要義。
四、立德篇凡例:凡六十課,每課備講解提要,主旨及問題討論之答案。講解提要乃提供哲理方面之疏解,或時代背景,人情世故等之闡述。
五、全書旨在闡明道德要義,故放學精神應哲理與白省並重。期諸學子者為修好四維八德。禮義廉恥,四維也;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德也。任課老師宜對中國固有文化,固有道德,允有深入而正確之認識;授課時,請以講解提要爲依歸,引導學生討論。能使學生產生共鳴則佳;遇有疑惑者,須設法冉加闡釋,至皆明暸及接受為止。隨即命學生筆記之,以為溫習之根據。
六、經欠及課文之主旨,須引導學生自行尋繹。問題討論之答案中,常有舉例及檢討,宜給予適當之提示,鼓勵學生白行思考及誠實自反。測驗及考試必須有適量比重之檢討題及舉例作答題。檢討題之答案,老師宜就所述情節察核虛實:答案誠懇真切者多給分;虛飾浮誇者少給分。舉例作答題則以意義貼切者為上。
七、舉凡經文及聖賢古訓、修身警句等,均須命學生記誦默寫。並時常重溫,重提,重講,以喚醒注意,加深認識。於脈絡貫通,互相發明之課文,九當不厭其詳,時常徵引。
八、茲籍課本修訂再版之便,刊行教學會參,其內容與課本配合;將五年課程合訂一本,方便任課老師隨時稽查,復講。大匠敵人,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本書亦僅與任課老師規矩而已,尚祈反復省覽,融會貫通,靈活邃用為要!
湯國華謹識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日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