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觀音尊像圖譜

出版社

 

觀音尊像圖譜

觀音尊像圖譜
書名: 觀音尊像圖譜
作者 姜忠信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地區 北京
年份 2005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序  閻振國  (1)
一、觀世音與西方三聖
    1、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3)
    2、西方三聖與淨土觀音  (5)
二、六觀音與七觀音(密宗)
    3、聖觀音菩薩立像  (9)
    4、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及其眷屬二十八部眾  (11)
    5、簡化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13)
    6、十一面觀世音菩薩  (15)
    7、准提觀世音菩薩(七俱胝佛母)  (17)
    8、馬頭觀世音菩薩  (19)
    9、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21)
    10、不空羂索觀世音菩薩  (23)
三、十五觀世音
    11、葉衣觀世音菩薩  (27)
    12、水月觀世音菩薩  (29)
    13、楊枝觀世音菩薩  (31)
    14、阿摩提(阿摩*)觀世音菩薩  (33)
    15、青頸觀世音菩薩  (35)
    16、香王(琉璃)觀世音菩薩  (37)
    17、白衣觀世音菩薩坐像  (39)
    18、白衣觀世音菩薩立像  (41)
    19、多羅觀世音菩薩  (43)
四、三十三觀世音
    20、龍頭觀世音菩薩  (47)
    21、持經觀世音菩薩  (49)
    22、圓光觀世音菩薩  (51)
    23、遊戲觀世音菩薩  (53)
    24、蓮臥觀世音菩薩  (55)
    25、瀧見觀世音菩薩  (57)
    26、施藥觀世音菩薩  (59)
    27、魚籃觀世音菩薩  (61)
    28、德王觀世音菩薩  (63)
    29、一葉觀世音菩薩  (65)
    30、威德觀世音菩薩  (67)
    3l、延命觀世音菩薩  (69)
    32、眾寶觀世音菩薩  (71)
    33、岩戶觀世音菩薩  (73)
    34、能靜觀世音菩薩  (75)
    35、阿耨觀世音菩薩  (77)
    36、蛤蜊觀世音菩薩  (79)
    37、六時觀世音菩薩  (81)
    38、普慈觀世音菩薩  (83)
    39、馬郎婦觀世音菩薩  (85)
    40、(附)索骨觀世音菩薩  (87)
    41、合掌觀世音菩薩  (89)
    42、一如觀世音菩薩  (91)
    43、不二觀世音菩薩  (93)
    44、持蓮觀世音菩薩  (95)
    45、灑水觀世音菩薩  (97)
    46、聖觀音與三十二觀音菩薩  (99)
    47、六、七、八、十五、三十三觀音尊名表  (100)
五、三十三觀音以外的觀世音菩薩
    48、不肯去觀世音菩薩  (105)
    49、送子觀世音菩薩  (107)
    50、子安觀世音菩薩  (109)
    51、數珠觀世音菩薩  (111)
    52、渡海觀世音菩薩  (113)
    53、淨瓶觀世音、引路觀世音  (115)
    54、寶鏡手觀音、塵尾手觀音、寶印手觀音  (117)
    55、坐岩觀音、雲霓觀音、竹林觀音  (119)
    56、大隨求觀世音菩薩  (121)
    57、十聖觀世音菩薩  (123)
    58、大雄寶殿倒坐觀音位置排序圖  (125)
六、觀世音菩薩現示三十三身
    59、觀世音菩薩現示佛身  (129)
    60、觀世音菩薩現示辟支佛身  (131)
    61、觀世音菩薩現示聲聞身  (133)
    62、觀世音菩薩現示梵王身  (135)
    63、觀世音菩薩現示帝釋天身  (137)
    64、觀世音菩薩現示大自在天身  (139)
    65、觀世音菩薩現示自在天身  (141)
    66、觀世音菩薩現示天大將軍身  (143)
    67、觀世音菩薩現示毗沙門身  (145)
    68、觀世音菩薩現示小王身  (147)
    69、觀世音菩薩現示長者身  (149)
    70、觀世音菩薩現示居士身  (151)
    7l、觀世音菩薩現示宰官身  (153)
    72、觀世音菩薩現示婆羅門身  (155)
    73、觀世音菩薩現示比丘身  (157)
    74、觀世音菩薩現示比丘尼身  (159)
    75、觀世音菩薩現示優婆塞身  (161)
    76、觀世音菩薩現示優婆夷身  (163)
    77、觀世音菩薩現示長者婦女身  (165)
    78、觀世音菩薩現示居士婦女身  (167)
    79、觀世音菩薩現示宰官婦女身  (169)
    80、觀世音菩薩現示婆羅門婦女身  (171)
    81、觀世音菩薩現示童男身  (173)
    82、觀世音菩薩現示現示童女身  (175)
    83、觀世音菩薩現示天身  (177)
    84、觀世音菩薩現示龍身  (179)
    85、觀世音菩薩現示夜叉身  (181)
    86、觀世音菩薩現示乾達婆身  (183)
    87、觀世音菩薩現示阿修羅身  (185)
    88、觀世音菩薩現示迦樓羅身  (187)
    89、觀世音菩薩現示緊那羅身  (189)
    90、觀世音菩薩現示摩睺羅伽身  (191)
    91、觀世音菩薩現示持金剛神身  (193)
    92、觀世音菩薩現示三十三身以外之種種不同身  (195)
    93、三十三身、三十二應與三十三觀音對照表  (197)
七、藏傳佛教觀世音尊像
    94、四臂觀世音菩薩  (201)
    95、十一面觀世音菩薩  (203)
    96、密修觀世音菩薩  (205)
    97、密修馬頭觀世音菩薩  (207)
    98、蓮花妙舞自在十八臂觀音菩薩  (209)
    99、救火難觀世音菩薩  (211)
    100、觀世音菩薩與六字大明咒  (213)
    101、綠度母  (215)
    102、觀音曼茶羅  (217)
八、南傳佛教與大理國觀世音菩薩
    103、南傳佛教觀世音菩薩尊像  (221)
    104、大理國觀世音菩薩尊像  (223)
九、觀世音菩薩兩脅侍與三大士、大勢至、韋馱天
    105、童子朝拜觀世音菩薩  (227)
    106、觀世音菩薩與龍女、善財  (229)
    107、三大士圖  (231)
    108、大勢至菩薩  (233)
    109、韋馱天  (235)
    110、觀世音菩薩全圖  (237)
十、觀世音佛與《西遊記》
    111、觀世音佛  (241)
    112、《西遊記》與觀世音菩薩  (243)
十一、觀世音變相
    113、觀世音菩薩變相之一  (247)
    114、觀世音菩薩變相之二  (249)
十二、觀世音菩薩說法道場
    115、觀世音菩薩說法道場——普陀山  (253)
    116、雪域高原的觀音說法道場——布達拉宮  (255)
十三、與觀世音菩薩相關的經、咒、法門
    117、觀世音菩薩與《妙法蓮華經》  (259)
    118、《妙法蓮華經》——《普門品》之一  (261)
    119、《妙法蓮華經》——《普門品》之二  (263)
    120、《千手經》——《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265)
    121、《千手經》——“大悲咒”  (267)
    122、淨土三經  (269)
    12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一  (271)
    124、《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二  (273)
    125、觀音修行的最勝法門——耳根圓通  (275)
    126、觀音造像及信仰的理論依據——與觀音相關的經典  (277)
十四、觀世音菩薩身世與傳說
    127、觀音身世——《吠陀》說、《千手經》說  (281)
    128、觀音身世——《悲華經》說、《觀世音菩薩授記經》說  (283)
    129、觀音身世——中國化的妙善公主說  (285)
    130、妙善公主傳說故事  (287)
十五、其他
    131、觀世音菩薩形象演化之一  (291)
    132、觀世音菩薩形象演化之二  (293)
    133、觀音菩薩造像身姿之一  (295)
    134、觀音菩薩造像身姿之二  (297)
    135、觀音菩薩造像身姿之三  (299)
    136、觀音菩薩造像身姿之四  (301)
    137、蓮、紫竹、淨瓶、楊枝、經卷與鸚鵡  (303)
    138、觀世音菩薩坐騎  (305)
    139、四十二臂觀音手印、法器之一  (307)
    140、四十二臂觀音手印、法器之二  (309)
    141、四十二臂觀音手印、法器之三  (311)
    142、四十二臂觀音手印、法器之四  (313)
    143、四十二臂觀音手印、法器之五  (315)
    144、四十二臂觀音手印、法器之六  (317)
    145、四十二臂觀音手印、法器之七  (319)
    146、佛教音樂與大慈大悲觀音菩薩曲  (32l)
    147、法海寺明代壁畫——水月觀音  (323)
    148、普陀山南海觀音禮佛廣場與金銅觀音巨像  (325)
後記  (327)
 


閻振國
    我願意為本書寫序,並不僅僅因為我是遼西老鄉。首先打動我的,是作者姜忠信先生做學問的那種獻身精神。我們都年事已高,退休之後,本無緊要的社會責任,我常年優哉遊哉,而姜先生卻在日夜兼程,忘我勞作。他是一位沒有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遠離城市繁華,遠離物質享受,全身心地投入了佛教文化那浩瀚的海洋。本書只是他第二階段的成果。他要用有限之年,完成一項積累佛教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系列工程。那立項是如此巨大,從搜集、梳理、考證、研究到繪畫、成文等等,又是如此費時費力,我倒真為這伏櫪之老驥有了幾分擔憂。其次,是佛教文化的深邃和廣泛影響,令我這並非相信靈魂恒久不滅之人,對佛教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記得我在兒時,那還是解放前的貧苦鄉間,我家裏供養一尊觀音,當父親于疾病中撒手人寰之時,母親和我獲得了心靈的安寧。也許正是如此,在我看到姜先生這部《觀音尊像圖譜》時,心中便升起了一種無名的喜悅。
    姜先生立志完成的這套《中國佛教尊像圖譜》叢書,是一部以佛教尊像為主線的著作,也是一部刻畫精製、特點突出的圖書。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以來,呈現出如此之強的適應力、滲透力和融合力。在華夏的國士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無論是漢族人、還是吐蕃的藏族人、遼代的契丹人、西夏的黨項人,元代的蒙古人,以及清代的滿族人,都將佛教的信仰推向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她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儒、佛、道鼎足而立,同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淵源。
    縱觀佛教史,遠在釋迦牟尼時代,並無佛教造像,即便是釋迦涅盤後的相當時段,均屬佛教的無像期時代。自然,尊像崇拜也就無從談起。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佛足印、法輪、象、獅等等佛陀的替代形象。這種對佛的替代形象的崇拜和塔崇拜,顯現了佛崇拜的端倪。其後,受希臘文明的影響,佛陀的造像及其造像藝術出現了。接著,以犍陀羅佛教藝術為標誌,佛教尊像崇拜和造像藝術進入了成熟期。大乘佛教的興起,更將佛教的多神崇拜推向極致,為世界宗教所罕見。
    佛陀的尊像,有三世佛、三身佛、五方佛、過去七佛、三十五佛、八十八佛,以至於恒河沙數佛……。菩薩的造像,有四大菩薩、八大菩薩、十六菩薩、二十五菩薩、四十二賢聖菩薩,以至於恒河沙數菩薩……。總之,佛無量菩薩無量。然而,在這無量的佛菩薩中,獨有一尊與眾生結緣最深信仰最廣,這就是早在唐代既已家喻戶曉的觀世音大菩薩。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也早已成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在我國,觀世音菩薩造像的民族化過程中,其形象不斷演變、化現,先後出現了三十三觀音、三十三觀音以外觀音,更有南身、女身、老身、幼身、道內身、道外身、佛身、天身等等無量的化現身。觀世音菩薩形象之豐富,不僅為世界宗教中所絕無僅有,就是在以尊像繁多著稱的佛教中也是獨一無二的。基於此,周叔迦先生在佛教尊像分類時,將觀世音菩薩從菩薩類中獨立出來,另立一類,即觀世音菩薩造像。這已成為佛教界所公認的佛教尊像分類法。
    觀世音菩薩何以能得天獨厚,受到如此之尊崇和敬奉,這從其尊名中可窺一斑。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其名號之譯法有二,一為“觀世音”,一為“觀自在”。觀世音者,是“觀”世界苦難之“音”,而“循聲救苦”。這是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大無畏精神和境界。觀自在者,是他慈悲救世、應化利物、智慧解脫,如同遊戲一般,得大自在。能使苦難深重、戰亂不止、啼饑號寒的芸芸眾生,拔苦救樂,自然為民眾所親近。這“成教化、助人倫”的宗教思想,同時也體現出極強的宗教信仰價值。
    久遠歷史年代的苦難已往矣,在相對文明的今天,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生命個體仍然面臨著諸多災難的威脅。戰爭、地震、海嘯、天災、人禍以及社會中存在的個人的種種不幸,所有這些都能構成人們潛意識中的恐懼和不安。人們呼喚超人與前人,呼喚觀世音,正是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在觀賞了這部觀世音的尊像畫卷時,引起我的深思,並由此而破釋一個命題: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在我國勞苦大眾中有著那麼強大的魅力。
    觀世音菩薩所張揚的慈悲精神,無私奉獻精神,正反映了東方人文文化的精神。他在人格教化方面,滿足人們良好的精神寄託方面,都曾產生過重大影響。觀世音菩薩集真、善、美於一身。因此,在他的身上又體現出無比高尚的精神價值。
    觀世音菩薩融入了佛、儒、道文化的精華,他的“悲”,就是體現了“母性的慈愛”。世界上的宗教多把母性當作最為崇高的象徵。在佛教造像逐漸中國化的進程中,從唐朝始,就出現了女性的觀世音菩薩形象。她是聖潔的體現,他是至善的,也是至美的。展現觀世音菩薩尊像的壁畫、雕塑、繪畫,以至於刺繡、剪紙乃至書法等等,不單單呈現於宗教場合,也陳設於一般民眾之家,滿足著人們的審美需求。觀世音菩薩及其造像藝術,還體現著高度的審美價值。
    觀世音菩薩,或者說“觀世音文化現象”,早已超出了宗教的範疇之外,他是宗教的,又是民俗的;是精神的,又是文化的。觀世音菩薩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有關觀世音菩薩各個方面的研究和著作已經不少。然而,就北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觀世音菩薩造像方面的圖書而言,似乎還沒有看到一部經過系統精心繪製、一圖一文相對應,且圖與文均有相當規模的專著出現,實為一大缺憾。
    姜先生有感于此,竟以魯連蹈海的勁頭,義無反顧地開始了這項填補空白的工作。他數年如一日地坐在冷板凳上,甘於清貧、甘於寂寞,孜孜不倦,不二追求。他經常游走于大德高僧之中,穿梭於圖書館書店之間。每日裏在書海中尋尋覓覓,卡片在一張一張的增添,數以千計的畫圖在一筆一筆地描摹。這是很需要一點精神的。面對這已退養的老者,看到他浸潤於創作之中的不倦身影,令人動容,令人感慨。
    姜先生飽含慈悲的心懷和壯心不已的獻身精神,以其筆下想像的鮮活、線條的圓潤、典型的瑰麗,構成了他自己獨具的特點。這在已經發行的第一卷《佛陀尊像圖譜》中,在現已付梓的第二卷《觀音菩薩尊像圖譜》中得以展現。在已經完成的第三卷《菩薩尊像圖譜》的一百四十圖中,則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顯現。正如馮立民先生于第一卷序言中所雲,姜先生的“追求與探索,凝聚了一種獻身的崇高,不旁騖,不動搖,傾注全部精力,只為完成一種不可預測結果的文化求索,很有悲壯的意蘊。但正是這種悲壯,促成了帶有前無古人色彩的佛教尊像造型文化的堅實構建。”
    擺在姜先生面前的創作之路還很漫長,他之所以能堅持走下去,在於他內心恪守的寧靜,在於他堅守著宗教式的虔誠。舍此是難以想像的。他的佛教尊像系列上集五卷,還有兩集多尚待完成,下集五卷的框架已經構成。更有儒教(儒學)五卷和道教尊像五卷在籌畫之中。由佛、儒、道三個系列組成的《中國傳統文化圖譜》系列從書的藍圖可謂宏矣大矣。但他老當益壯,信守如一,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精神在默默耕耘。他走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道上,我們正望著這位老者的背影在一直前行,前行……。
2005年12月於北京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