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太歲二集
|
西方有哲人說得好 “儀式是文化的真正的紀念碑。”
這句話說得也非常符合實際。因為,我們每接觸一種異質的文化,都是首先從儀式獲得感知。諸如, 中國人見面打招呼,往往就是抱拳作揖。西方人見面打招呼,往往就是握手,擁抱,甚至吻手、貼臉。而日本人見面打招呼,往往就是一連串的點頭哈腰和不停鞠躬。於是,我們就獲知中國和西方乃至日本的文化差異。中國人招待喝酒,那就像內地流傳的“感情深,一口悶”。而西方人和日本人嘴裡說著“乾杯”,而往往只是舔一舔酒而已,等等,等等。這些不同的儀式,正事不同文化背景的區別的體現。
中國本土產生的道教是一種擁有豐富儀式的宗教。道教的儀式植根于深厚的中國文化背景之中,體現的是完全本土的天人關係的思想、人際關係的理念以及儀式行為的特色。人們接觸道教往往不是從思想入手的,而是從道教儀式入手的。因此,道教儀式正是西方一部分文化人類學家關注的熱點,他們正是從道教儀式開始進入研究中國道教的大門。
道教儀式有個漫長的傳承和演變的發展過程。這一發展過程直至今天仍然在延續著。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計劃出版的道教科儀系列包括的各個分冊,將分別介紹道教科儀包含的豐富思想、行為特色以及它所包含的深厚的中華文化的底蘊。並且,希望能夠以此推動道教科儀的現代化的進程,使得當代道教科儀能夠適應時代的需 要,服務當代道教信徒的需要, 以便道教科儀在內容上和 形式上符合當代道教信徒的審美情趣,從一個方面展現出 十國傳統文化具有的適應時代的強大的生命力。
元代道教詩人馬臻在他的《霞外詩集》中曾經有一 首詩寫到元代大德辛醜(1301年)冬,張天師奉旨在宮內 行醮祈雪,,禮成後感通神靈,天降大雪,解除了旱情。詩 稱:“醮罷龍樓異渥新,煌煌印劍嗣金真。綸音錫命期三 日,奏牘傳誠走百神。雲葉尚籠中夜月, 雪花已散萬方 春。太平有象乾坤大,一片丹心拱北辰。”詩歌描寫了內 醮輝煌的場面, 醮儀的內容以及中夜籠月、萬方雪飄的景 象。而最讓人感動的則是道教中人關懷國家、關懷庶民、 祈禱太平、一片丹心的胸懷。也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的 道教和道教科儀始終和民族、 民眾、 民生緊密聯繫在一 起,成為中華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道教是天長地久的。
道教科儀也將是天長地久的。
本書編撰過程中, 曾得到陳耀庭教授的幫助,謹此致謝。
蓬瀛仙館永遠館長 李宏之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