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道重禮—道教經壇文物展專輯
|
序
弁言
感謝黃大仙師庇佑,我們這個籌備不到半年的大型道教文物展終於如期展出了。從幾個月前的「一籌莫展」,到後來的一呼百應,各方配合,順利開始了佈展的工作,一路走來,縱使障礙不少,但幸賴各方友好的支持及指導,最後難題還是一一迎刃而解,步上圓滿成功之途。
適逢香港回歸祖國十五周年,本港各界皆在為這件盛事籌備慶祝活動,本園董事會仝人商討後,除積極響應香港民政事務局的呼籲,支持香港道教聯合會所舉辦的活動外;還特別籌辦了一大型的道教文物展及黃大仙廟會。自本人擔任道教文物展籌備委員會之總監督後,戰戰兢兢地承接了此一挑戰,自覺這是一項神聖任務,故絲毫不敢怠慢。先是請教於專家學者,繼而走訪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國道教協會、北京白雲觀等。期間,本園喜獲國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長爽快答允協辦、郭偉司長全力配合;中國道教協會任法融會長、王哲一秘書長、北京白雲觀李信軍監院等的傾力支持;還有香港民政事務局曾德成局長、許曉暉副局長等的熱心關切......全賴以上各方尊貴大德的協助,本園今天才能成功地將道教文物呈現在大家眼前。
記得當初提出舉辦文物展覽的構想時,本人腦海閃現的是當今城中熱話----「文化保育」這個主題。其實,在香港這個多元文化的城市,無論是古建築、古文物,或是其它文化遺產也好,它們皆保留了過去人們生活的歷史,它們是人們善用自然並與之融洽並存的一種歷史與文化的積澱。正因為我們能夠保留、保護,甚而繼承、活化這些古建築等文化,才使我們香港這一現代化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也有其古色古香和文化涵養的一面。所以,本園籌辦此一道教文物展覽活動,實在意義重大。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發揚道教文化,不啻於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此次展覽主題為「尊道重禮----道教經壇文物展」,其中蘊涵了本人的一些粗淺意念。「尊道重禮」是指我們應當尊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互重之道,同時亦要重視道教傳統的禮儀科範文化。因此,在前往京城白雲觀祖庭與王宜峨教授、孟至嶺道長、陳理真道長商討展覽事宜時,本人特別強調展覽的目的之一是讓香港的市民、年青朋友、海內外遊客等,除了可以觀賞道教藝術品外,還能藉此瞭解我國道教的禮儀文化。
這次展品包括有不同時代的「神像」,有木雕的、銅雕的、石雕及瓷器等。正如過去梁思成教授所說的「藝術之始、雕塑為先」,相信定能讓廣大的藝術愛好者眼界大開。此外,展品中亦包括有珍貴道教科儀的經壇法器:法鼓上的精美構圖、銅鐘上的紋飾、香爐鼎的龍雕,其雕琢之術,令人嘆為觀止。至於珍貴的一級文物經書、印經版、道牒板等亦皆是彌足珍貴、難得一見。而《金液還丹印證圖》,更可引領我們對道教豐盛的養生文化,作更深入的認識。
過去香港的道教文物展覽,大都是在大學的博物館、文物館一類學術殿堂進行,但為便於普羅大眾前赴觀賞,本人特意提出,將展館設於交通便利的黃大仙祠。同時,在展覽期間更增設有以文物保育為主題的公開學術講座,著意向年青的學子、朋友推廣,希望開拓他們的藝術文化修養和視野,把藝術展覽「普及化」。
最後,再一次感謝各方的友好和各單位的鼎力支持,特別是國家宗教局、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中國道教協會、北京白雲觀等,如果沒有他們的協助,相信這次大型的道教文物展是不會成功在港舉辦的。而本港的民政事務局、香港道教聯合會、文物展的顧問團隊:饒公(宗頤先生)的書法題字、楊春棠先生、王宜峨教授、孟至嶺道長的講座、和多位專家(李焯芬教授、黎志添教授、鄧立光博士)的寶貴意見,本人在此一併致以衷心的謝忱。願我道教文化發揚光大,黃大仙師保佑大家福壽康寧、道德齊增﹗是為序。
黃錦財
壬辰年仲夏於鳳鳴樓主席辦公室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