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與懷德海之間
|
自序
此書卷首所題四句中所包含的意思在我的腦海中已經盤旋了十多年了。經過了十多年的苦思與探索,我的思想總算是逐漸成熟了;也總算在不斷的嘗試下找到適合它的哲學語言了。我知道,對一部份讀者來說,這本書實在有太多的創新詞語,而全書的表達方式也過於迂迴曲折。但作者這樣做實在有不得已的苦衷。這本書的思想內容相當繁複,「迂迴曲折」乃是作者的一種經濟手段。至於用詞的創新,則顯然與其獨特的思想進路有關。任何思想進路或思維方式在其根源處都是一種「形上姿態」的表現。這是貫串全書的中心觀念。對我們來說,離開了人的形上姿態,也就沒有存有的開顯可言。因為所謂「存有」正是相對於形上姿態的「場有」----《周易》傳統中的「天地之道」。不過,「形上」與「形下」是牢不可分的。這種扣緊形上形下、道形器一體相連的思想正是泰古哲學的原意。在文明後世的哲學傳統裏,這種泰古人素撲的思維方式早就被湮沒了、遺忘了。傳統哲學語言又怎能適當地表達這泰古哲學的原意呢?
這本書題名為「周易與懷德海之間」,因為我們所謂的「泰古哲學原意」正是通過對《周易》與懷德海哲學的反省而得來的。雖然它開始以「周易與懷德海的對此研究」為引子,但嚴格說來卻不能算是一本比較哲學的著作,當然更不是關於《周易》或懷德海哲學的專著。如本書的副題所示,這本書乃是一本有關「場有哲學」的論著----或可說是一本以場有哲學的觀點來寫的哲學序論。
不過,這本書雖然不能嚴格地以比較哲學為名,它的內容卻充滿著比較哲學之實。此乃因為場有哲學的思想本來就是從比較哲學的路子走出來的;而事實上,為比較哲學本身建立理論的基礎也正是作者用心的所在。「形上姿態」乃是比較哲學得以成立的基本觀念。場有哲學理論體系中有關意識心態和契印型態的分析正是環繞著這個中心觀念明顯地為比較哲學、比較文化的要求而建構的。所以,把這本書視為一部比較哲學的著作也並不是完全說不過去的了。
在以解構主義、離中心主義為能事的所謂「後現代主義」思潮的世界裏,這本書的思想進路----就其為「奠基主義」(foundationalism)一型態而言----無疑有開倒車之嫌。但合乎潮流的思想就一定代表真理嗎?從場有哲學的觀點來看,建構解構、向心離心均是哲學心靈、文化心靈不可分的兩面。後現代主義的思想家所代表的決不是真理,只是一偏之見而已。人是不能離開他的根身而存在的;一切思想都是人類依身起念、依念作繭的產物。最後分析起來,人的根身才是一切建構主義、中心主義的根源----也同時是任何解構主義、離中心主義的存有轉軸。作為奠基主義思想的一種型態而言,場有哲學所代表的乃是思想本身根源性相的自覺----形上姿態的自覺。解構主義、離中心主義的思想家何嘗沒有它們的形上姿態?他們的解構思想其實是本於其形上姿態的一種建構活動,而他們所謂的「離中心主義」本身卻正是一種中心主義:一種以其形上姿態為中心的----以有礙求無礙的----曼陀行徑。明乎此,則這種新潮思想的本質不仍是明顯地落在傳統的窠臼之中嗎?
這本書曾在《哲學與文化》上分期登載過。我很感謝《哲學與文化》的編輯先生給我這麼多寶貴的篇幅。此外好友傅佩榮教授對拙作自始至終所給予的鼓勵與關懷,實在是這本書得以早日完成的一重要因素。當然,我更感激內子玉後對此書所作的貢獻。除了擔當絕大部份的家務,讓我可以有充份的時間從事寫作外,她還單獨負責全書近三十萬字的打稿與校對。沒有她的幫忙,這本書實在不知要拖到什麼時候才能和讀者見面了。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