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間•香港民間信仰文化札記
|
鳴鶴在陰
全真龍門正宗第二十六代弟子
黃崇清
宗教,是一種社會行為,包括精神思想(指宗教信仰)、社會組織(指各種教會、信徒)、禮儀行動(指各宗教的祭祀禮儀)和文化特色(宗教的建築、宗教的繪畫、宗教的音樂)等方面的內容。中國歷代被廣大民眾所接受的宗教,都得以存在,延續發展,並得到國家與政府的認可。也就是說,宗教必然要以人民的需要為本位。但必然而然引出另外一個話題,就是一個國家的宗教政策。在這個世界上,不論哪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宗教政策,都有本土的宗教信仰方式。
因為,我們都清楚,宗教可以輔助國家法律的不足,引導人們的精神面貌,甚至意識形態、道德標準,是導人向善、放棄毅戮、放棄惡行、放棄侵害其他生靈及尊重生存的權益。宗教信仰,是人們心靈的自律,得以使社會和諧,使信眾靈魂淨明,不要沾染上罪障和惡果。民間信仰,循循然善導,讓人們的心靈走出物欲橫流的世界,讓精神不再有無盡的煩惱,讓靈魂得以往生,永享福報。所以,宗教信仰的功用善莫大焉。去燥氣;則人心順。去爭鬥:則世界和平。去殺戮;則生靈得以繁衍生息。去無知愚昧;則敬天、崇尚自然。去邪妄:則正道得以化行天下。
我們今天看到的,強國強權加於人,豈是上天的旨意?小國間互不相讓,以致毀家滅國,慘禍連連,豈是上帝的意願?為富不仁不可取,貧賤就鋌而走險,則在宗教的教義裹,更是大惡。當今世界,物欲橫流,物質至上,種種不義之舉,不仁之行,使志平先生深感人們急迫需要一種真正的精神文化,一種深入及打動人心的精神信仰,來撫平人心的不公與不義。
志平先生以大智慧洞觀人間世界,深知精神信仰教化對於改良社會風氣的重要性,認為宗教的精神,完全可以改變世界,逆轉潮流。志平先生任職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局長五年期間,關心民生,關心宗教。他看到了社會的需要,看到了宗教能夠發揮人性善意的一面,看到了宗教思想對現代人們精神需要的影響。他深刻致力於聖教流行,德行普化於天下之弘願。各種民間信仰的聲音和教誨,像和煦的春風,滋潤著眾生的心田,洗滌著眾生的靈魂。它使人們能在上天的感召下,約束身心,收斂放縱:使自己的靈魂在滾滾紅塵中,不至於累劫輪轉,從而得以淨明無垢,智慧離欲,做天民,往生天國。
志平先生功德莫大焉。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皆言氣息之感應爾。先生之心願,必使眾生受益,必會有眾生傳承和發展之。祈願先生心願成就。
戌子年五月作序於終南山玉蟾台道觀
自序:
天上•人間
何志平
「文化」就是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與精神形態,但從「文化」遭入「文明」的門檻,最顯著的一個現象,就是人們有了精神信仰的追求。
當前國家倡導的方向,是構建「和諧」社會,而這個社會當然是以人為本,而和諧,是指人與人的和諧,人與地的和諧,人與天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是社會、制度、倫理、國家、關係的協調;人與地的和諧,是人與大自然環境、大地、動植物、能源、食物、土地、時間、大潮流、大趨勢的協調;人與天的和諧,則是人與自己內心裏的關係,安心立命、精神寄託的根本。而人心裏的性情、欲望、追求和理念,是支配我們行為方式最大的動力,更奠定了人生基本的價值觀、道德標準,以至幸福、快樂、美麗、榮譽,都是由這一套的核心價值觀衍生出來的選擇行為。
精神信仰,外而成行的宗教體系,都是文化內容的最深層次的追求。信仰,或作為文化的一部份,或是為有組織的宗教,亦或成為一個傳統學說的哲學,皆塑造了中華民族的靈魂,對我們的集體性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社會風俗的滲透和沁淫更是不可估量。
然而,歷代信仰上的追尋已不知不覺地成為我們生活文化中的習慣組成部份。當年.神光慧可雪中斷臂,祈求達摩祖師為他「安心」,達摩說「把心拿來,我為你安」。慧可愕然地說:「我找不到心呀!」達摩微笑著回答:「我已經為你將心安好了。」信仰,心裏的平安,都不是往外邊找,而是往人性中尋。菩薩,聖人,天使,賢人,神仙,全在我們當中、身邊,每天都會與我們擦肩而過。我們的朋友,甚至敵人,都有他們菩薩的一面、聖人的一刻。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天使的靈感,神仙的本性。精神信仰,就是心裏面的平安、和諧,及踏實。只要我們擦亮心靈上的眼睛,放下功利的自尊,拿出謙卑的誠意,當可以感覺發現,原來人間,便是天堂。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