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老子文心工作室

出版社

 

老子文心工作室

老子文心工作室
書名: 老子文心工作室
作者 季旭昇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9789866662164
地區
年份 2008
出版社: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出版緣起>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季旭昇(003)
無為而治——領導管理的智慧
00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014)
002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018)
003  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022)
004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025)
00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028)
006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031)
007  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惚(034)
008  太上,不知有之(037)
009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040)
010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043)
011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046)
012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049)
013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052)
014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055)
015  執大象,天下往(058)
016  為學曰益,為道曰損(060)
017  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062)
018  行於大道,惟施是畏(064)
019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066)
020 治大國,若烹小鮮(070)
021  欲不欲,十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073)
022  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圓,國之福(076)
023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079)
02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082)
025  無以生為,賢於貴生(085)
守柔曰強——圓融處事的智慧
026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090)
027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093)
028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096)
029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098)
030  飄風不終朝,聚雨不終日(101)
031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04)
032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107)
033  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110)
034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113)
035  不欲珠珠如玉,珞珞如石(116)
036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119)
037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121)
038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123)
039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125)
040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128)
041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130)
042  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133)
043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137)
044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139)
無欲無私——知足快樂的智慧
045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144)
046  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147)
047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150)
048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153)
049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156)
050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159)
051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162)
052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165)
053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168)
054  聖人去甚、去奢、去泰(171)
055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174)
056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177)
057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180)
058  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民重死而不遠徒(183)
順應自然——避險養生的智慧
059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188)
060  聖人為腹不為目(191)
06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94)
062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198)
063  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201)
064  強梁者不得其死(204)
065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207)
066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209)
067  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211)
068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214)
069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217)
070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220)
071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223)
072  代大匠斲者,稀有不傷其手矣(226)
自知者明——立身待人的智慧
073  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讬天下(030)
074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渾兮其若濁(233)
075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236)
076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238)
077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241)
078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243)
079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245)
08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48)
08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250)
082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254)
083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257)
084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260)
085  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263)
086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266)
087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269)
088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272)
089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275)
090  慈故能勇,儉故能匿,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其器長(278)
091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281)
092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284)
093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287)
美言市尊——誠懇說話的智慧
094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290)
095  治人事天,莫若嗇(293)
096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296)
097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299)
098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302)
099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304)
100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307)
 

                 (出版總起)
        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季旭昇
      「犁明即起,灑掃庭廚。忘著窗外,一片籃天白雲,令人腥情振忿。隨便灌洗一下,整理遺容之後,走到客聽,粘起三柱香,拜完劣祖劣宗,希望祖宗給我保屁。然後勿勿敢往朋友的壽宴,為朋友舉殤祝壽,大家喝的慾罷不能。談到朋友的事葉出現危機,我就建議他要摒持理念、拿出破力。朋友也免勵我要多用功,才能寫出家譽戶曉、躑地有聲的文章。晚上我開始發糞讀書,日以繼夜的終於寫完這一篇文章。」
       這是用現在見怪不怪的錯字集錦而成的一篇小文,果然可以「擲地」,但是未必「有聲」。近年來,這種錯字太多了,老師開始憂心、家長開始憂心、社會賢達開始憂心,只有學生和教育主管當局不憂心,教育主管當局甚至於還要進一步削減中小學的國語文授課時數。終於,社會的憂心進發了,由各界組成的「搶救國文聯盟」日前已起來呼籲教育主管當局要正視這個問題,不要坐視國家競爭力一日一日的衰落。
       身為文化事業一份子的商周出版,老早就在正視這個問題了,所以洞燭機先地策畫了「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為文字針砭、為語文把脈,希望把這些年語文界的毛病治好。各界反應還不錯。
       語文的毛病治好了,體質還是不夠強壯。商周出版認為進一步要熬十全大補湯,讓我們的語文更強壯。這「十全大補湯」就是「中文經典一○○句」系列。《荀子•勸學篇》說:
      「吾嘗終日而思矣,下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歧而望矣,下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學畫一定要先從芥子園畫譜學起。芥子園畫譜是初學者的「經典」。
        張大千的畫藝要更上層樓,所以要去千佛洞臨壁畫。千佛洞是張大千的「經典」。
       學書法的人要學二王顏柳,二王顏柳是書法界的「經典」。
       經典是古代聖賢才智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的源頭。
       多認識經典可以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長得更快、更高。
       多認識經典可以讓我們的思想、文字帶有民族智慧、民族風格。
   《論語》、《史記》、《古文觀止》、《孟子》、《詩經》、《莊子》、《戰國策》、《唐詩》、《宋詞》、《世說新語》、《資治通鑒》、《昭明文選》、《六祖壇經》、《曾國藩家書》、《老子》(「中文經典一○○句」已出版)、《韓非子》、《荀子》、《孫子兵法》、《易經》(「中文經典一○○句」即將出版),這十幾本書應該是現代國民的「最低限度必讀經典」,做為這個民族的一份子,沒有讀過這十幾本書,就稱不上這個民族的「知識分子」。但是,現代人實在太忙了,大人忙著五光十色、小孩忙著被教改、社會忙著全民英檢、國家忙著走出去,人人都在盲茫忙,商周出版因此為忙碌的人們燉一鍋大補湯,用最活潑簡明的文句,把經典的精粹提煉出來,讓大家可以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閱讀。在做完文字針砭、為語文把脈、把病痛治好後,讓我們來培元固本,增強功力,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飛得更遠!
                             (本文作者現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老子》作品背景介紹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始者,其生平事蹟歷來眾說紛紜,後人多數採信的說法大致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言字伯陽,謐曰聃),春秋時期楚國人,生卒年不可考,大約比孔子的年紀稍長,曾擔任周朝守藏室史官,負責管理國家藏書與文書檔案:後見周朝衰微,決心離開,出關前應關令尹喜(或言關尹)的要求,寫了五千多字關於「道」與「德」的論述便揚長而去,其留下的作品為《老於》,又名《道德經》。
        《禮記•曾子問》記載孔子問禮於老聃之事;另見《莊子》書中多處出現孔子拜訪老聃並向其問道,還以「龍」擬比之,顯見孔子對老聃的崇敬仰慕。西漢史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提到,孔子來到周地向老子問禮,離開後便告訴學生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用網捕捉);遊者,可以為綸(用釣線去釣);飛者,可以為矰(用箭去射)。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司馬遷根據古籍資料,大膽推論曾與孔子言禮的老聃和曾與孔子論道的老聃為同一人,也就是撰寫《老子》的作者。
       《禮記》中那位被孔子稱作「老聃」的人,是否即為道家始祖老子?亦或是孔子對當時某位長者的尊稱?各方對此仍無一致共識;至今唯一沒有爭議的是,《老子》一書對後世產生極大的影響,其學說在中國思想史、政治史上絕對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後出之《莊子》、《呂氏春秋》、《荀子》、《韓非子》等先秦諸子的著作中,皆有針對《老子》文本進行探討或予以評論;後來的君王、諸侯、地方首長,也多有人樂於施行老子的「無為之治」,當作他們化育黎民百姓的方式。換言之,理解《老子》短短五千言所闡述的深遠意旨,將其靈活運用在面對人生的態度,並做為處事的依據,相信比致力於考證老子此人的生平更具意義。
        《老子》的思想主軸為「道」與「德」兩大概念。道,可以說是自然的規律、萬物的根源、普遍永恆的理念;德,可以說是天生稟賦所得、自律的行為規範。此外,書中一再強調無為、柔弱、謙退、不爭、少言、棄智、禍福相倚、物極必反等觀念,呼籲世人效法大自然無私的精神,收斂個人佔有的欲望,體會有形萬物在自然規律中的流變無常;如此一來,便能化解不必要的巧奪紛爭,涵養生命內在的情趣,回復到人們最初淳樸真實的本性。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