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故事
|
序
(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原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長窪德忠先生潛心研究道教近六十年,研究成果累累,道教文化的傳播和普及作出了極大貢獻。
窪先生的著作由蕭坤華先生翻譯已出版的有《道教史》和《道教諸神》,這兩本書都受到中國讀者的好評。現在又由蕭先生翻譯的《道教入門》和《道教故事》兩書,並同《道教
諸神》修訂版一併納入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道教文化探秘叢書》出版。這一舉措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日本學者在道教研究方面的一些狀況,同時對於中日兩國的文化學術交流也
很有意義。
《道教入門》的確是一本名符其實地瞭解中國道教的入門書。全書分為六大部分,它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道教的基本內容。首先介紹了從古至今中國人的生活和信仰,然後提出了
給道教下定義的困難性,並提出了作者本人給道教下得定義。第三部分簡明扼要地敍述了道教的起源和歷史。第四部分介紹了道教的哲學思想以及方術、醫學和倫理等,是本書的重點。第五部分介紹的是道教的宗派及其變遷,最後部分介紹了道教傳入日本的情況。
《道教故事》的趣味性很強,作者從我國古籍中選取了近百個與道教有關的故事加以介紹。正如作者在本書前言中所說的那樣,本書中不加進作者個人的見解,讓故事本身說話。
讀者可以通過眾多的故事瞭解道教的目的、內容和特點。書中敍述了許多煉丹術、成仙的方法,描寫了騰雲駕霧的神仙形象。這裏應當指出,其中不少都是古人的一些幻想,今人是切不可仿效、學習的。
《道教諸神》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題為“何謂道教”,扼要地介紹了道教的基本內容,主要派別及其變遷。第二部分題為“諸神”,是本書的重點。這部分介紹了我國道教信奉的眾多之神,如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以及民間信仰的關帝、財神等近百位神,逐一地介紹了它們的起源、變遷和特徵。作者指出,道教屬於多神教,他說:“歐美人從他們的
感覺出發,認為中國的眾多之神不是神,不承認中國有宗教。而實際上,中國有非常完美的宗教,不能認為一神教才是宗教。”作者的這一觀點是值得稱讚的。
作者在本系列叢書中提出了許多有益見解,如說:“我一直認為,通過瞭解道教的目的、內容、特點等諸因素,可以從一個側面弄清吉今中國社會,人民的意識、感情、願望等
等。”作者的這些評述,是多年來潛心鑽研道教的真知灼見。
窿先生除了博覽我國的古代文獻之外,尤其注重實地調查。他曾多次到中國大陸、臺灣省、香港,以及華人很多的東南亞,親自體驗道教的氛圍,將古典文獻的有關記載和實
地考察收集到的民間素材相結合,使其著作比一般學術著作更具有可讀性和趣味性,這是本系列叢書的難能可貴之處,也是其著作的重要特色。
作者指出:“同中國人交往,通過瞭解他們的文化來研究日本同中國的關係……中國有道教這樣的宗教,它對日本人的習俗、信仰產生了莫大影響嗎”這表明窪先生寫作本系列叢
書之目的,在於增進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相互瞭解。
我想,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該系列的中文版,同樣會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為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和瞭解做出積極貢獻。
原 書 序 言
同中國恢復邦交以來,致力於日中友好的人士不斷訪問中國,加以NHK(日本廣播協會——譯者注)放映了絲綢之路的電視片,近年來研究道教的人越來越多,研究成果也接二連三地發表。雖說道教研究者只占總人口的極小部分,但是道教學術界如此活躍,的確令我欣喜,在我研究道教幾十年的生涯中,從來沒有如此繁榮的局面。
在日語中,由於“道教”一詞的發音同“道鏡”的發音相同,大約二三十年前,日本竟有人把道教理解為“弓削①之道鏡”,鬧出如此大笑話的人甚至有知識淵博的僧侶。l963年秋到次年春在東京、名古屋、京都展出中國永樂宮這個道觀的壁畫時,有人把永樂宮誤認為是中國某座宮殿呢。還有人把道教看成淫猥下流的宗教。我相信,通過近年來對道教的宣傳普及,恐怕沒幾個人再持有上述觀點了。
儘管幸田露伴早就指出,必須把中國的古代思想或屬於哲學的道家思想,同屬於宗教的道教明確區別開來。但今天仍有人從觀念上將兩者等同起來,或者說視為一種東西,甚至中國問題專家都這麼看。由此可知,還有不少人對道教的認識相當膚淺。我認為,道教同日本有深遠關係。在日本,源於道教的習俗、信仰何止一二!早在江戶時代(1603——1867)就有日本人對道教很有研究,本居宜長就是其中之一。他指出:道教在中國各朝代都非常興盛,由於道教大體與佛教相似,因而有人吧老子稱為道教鼻祖,而實際上道教的教義與老子的學說相去十萬八千里。這種看法何等正確!除了本居宜長之外,還有對中國14、15世紀的道教瞭若指掌的天野信景,他是《鹽尻》的作者。像上述二位真正懂得道教的人只是鳳毛麟角,而多數人恐怕還是一知半解。究其原因,在於他們不能全面地、正確地評價道教在中國學術方面所占的位置,這日本明治以來學術界的不正之風造成的。
如果把儒教撇開不算,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唯一宗教就是道教。道教全面地反映了一千多年來中國人的思想意識、生活態度。換句話說,道教是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產生、與生活緊緊相連的宗教。長期以來道教在與儒教、佛教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同時形成中國宗教史的主流。因此我認為只要瞭解道教的特徵、目的、內容等方面,就能認識一千多年來中國的社會狀況,中國民眾的一個側面。
我的大學畢業論文就是道教,自那時以來,一直關注道教。大約是二十多年前吧,我突然起了一個念頭,打算按我的觀點將道教的方方面面加以歸納整理。正著手準備的時候,築摩書房約我寫寫有關道教的書,我答應了,並同該書房的負責人藤原成一君多次商談,決定把道教內容的故事加以歸納整理,再就道教的整個思想體系和內容作簡單介紹,不表現自己的主張,讓故事本身說話。這個主意很好,它能客觀表現道教的思想及其內容。可是最終還是加進了自己的一些說明,就這樣形成了這本《道教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僅存在於與道教有關的書籍中,我還從志怪小說中選取了部分。
本書是通過故事來介紹道教,因此可以從興趣出發,先讀故事。不過,如有可能,最好還是從頭讀起。如果本書對讀者瞭解道教多少能起點作用的話,我就心滿意足了,若有讀者對本書感興趣,那更是喜出望外。故事的出典分別列於標題下,供可直接閱讀原文(指中
文——譯注)的讀者查閱。
感謝窪寺紘一先生的大力協助。
1982年6月
窪德忠
致中國讀者
承蒙四川大學外語部蕭坤華教授將拙著《道教故事》譯成中文出版。在此以前蕭教授已譯過拙著《道教史》、《道教諸神》和《道教入門》,這次又將《道教故事》介紹給中國讀者,對此,本人惶恐萬千。不過,在中國出版《道教故事》又別有一番意義,中國讀者可以從中瞭解原書在日本出版的當時,許多日本人對道教的認識程度。
記得l960年的當時,我正在調查庚申信仰,為了閱讀有關資料,我訪問了京都近郊某著名寺院,與該寺的某著名高僧座談時,我說本人研究的是道教。談話中,我發現這位學識淵博的高僧竟把道教誤解為8世紀時,日本一位叫道鏡的和尚。在日語中,“道教”和“道鏡”的發音相同,都念“DOKY0”。
三年後的l963年9月至l964年3月這期間,在東京、名古屋和京都三大城市舉辦了永樂宮壁畫展(道教中稱呂純陽為“呂祖”,呂純陽生於今山西芮城縣永樂鎮,13世紀人們在
該鎮建了永樂宮)。展覽期間,一位朋友問我:那是中國哪座宮殿的壁畫?他根本不知道永樂宮是道觀,一見某某宮就認為是風俗習慣中也有道教或與道教有關的信仰習俗;日本人相信
因窒息而死的女性為仰面,男性為俯臥等等,都與道教有關。
我考慮,為了加深日本人對道教的認識,有意收集、整理了表現道教內容的故事,以此向日本人展示整個道教得形象;換句話說,表面上我不作解釋,只將有關文獻上的故事客觀地介紹給讀者,讓讀者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去瞭解道教。就這樣形成了我的第一本《道教故事》。後來,道教研究者逐漸增多,研究的內容也更加深入,一般人對道教的認識也更深入了。今天的日本人大體也瞭解“風水說”、“氣功”、“太極拳,,等等,再沒人把“道教”誤解為“道鏡”了。
本書的原書(指1964年版,現譯自1989年講談社版——譯者注)就是在那樣的背景下.從那樣的目的出發編寫成的,從今天來看已不太適應讀者的程度了,將如此內容的書介紹給中國讀者就更感到汗顏。不過我仍舊尊重蕭教授的意向,同意譯成中國出版。其實還有比本書更有意思的道教故事,並有必要增加故事的數量,但我決定中文版不作任何修改和補充,之所以這樣,也含有自戒和反省之意。修改和補充就留待今後去做吧。希望讀者諸君對本書存在的不足之處,無論巨細不吝賜教。
最後向譯者蕭坤華教授和四川人民出版社致以衷心的感謝。
皆師堂主人窪德忠
1996年5月27日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