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大美不言 : 道教美學思想範疇論

出版社

 

大美不言 : 道教美學思想範疇論

大美不言 : 道教美學思想範疇論
書名: 大美不言 : 道教美學思想範疇論
作者 潘顯一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7220036515
地區 成都
年份 1997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緒論  道教美學思想的文化價值                            (1)
一、道教美學思想的傳統文化價值                    
二、道教美學思想研究的學術意義
三、道教美學思想研究的角度、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至善—至美”:道教核心美學觀         (11)
第一節  “道—美”:道教美學的核心範疇          (12)
一、“道”即“美”
二、“道—美”的“不可見”與“可見”
三、“玄”、“一”:“道—美”之別稱
第二節  “大德曰生”:道教的“生—美”觀         ( 25)
一、“道在養生”:“大德曰生”的通俗美學解釋
二、“貴生”、“樂活”:追求生命的現實美
三、從“惜生畏死”到“養氣全生”:“生—美”的主觀性
第三節  “至善”—“至美”:道教倫理美學觀          (39)
一、“善”即“美”:道教審美倫理判斷標準
二、“忠”、“孝”:道教倫理美學的核心
三、“仁慈”、“博愛”:道教人格美、心靈美觀點
第四節  “仙真”:道教美學人格理想                (53)
一、“仙”:可學致的美學理想人格
二、“真”:道教理想人格美
三、“朴”:到達道家人格美的階梯


第二章  “美—惡”對立:道教美學朴素辯證思想         ( 69)
第一節  “美—醜”:朴素辯證美論從道家到道教        (70)
一、道教“美—醜”辨證論的淵源
二、“美”的主—客觀辯證觀
三、“美—醜”差別論
第二節  “大”之陽剛與“水”之陰柔                   (82)
一、“大”:陽剛美的哲學和宗教涵蘊
二、“水”:道教獨特的“陰柔美”觀點
三、“神”:道之“大”美的最後宗教神學化
第三節  “不言之美”與“物化”要求                       ( 95)
一、美“不可言”:“道—美”非感性把握觀
二、“聽之以心”:道教審美的直覺性特點
三、“物化”之美:“道”與“人”的對立統一
第四節  從“苦”到“樂”:道教美感轉化論         (106)
一、“至樂無樂”:得道之樂
二、生之“五苦”與“無難”:靈肉的分離與統一
三、“樂”與“怒”:生理與心理的需求


第三章  “道法自然”:道教美學趣味論               ( 118)
第一節  “無為”與“無欲”:道教美學趣味       ( 119)
一、“道法自然”道教美學趣味的總綱
二、“無欲”、“忘我”:一種審美的態度
三、“恬淡”—“天德”:至美的丰采
第二節  “天地”與“山林”:道教自然美眼光論     (130)
一、“原天地之美”:從道家哲學到道教美學
二、“愛山樂水”的情操:神秘的“登涉”觀
三、“山林”之美:傳統美學趣味和道教宗教神秘意蘊的結合
第三節  “虛靜”與“逍遙”:道教美學心態論          (143)
一、“虛靜”:修道的心態
二、“逍遙”:得到的趣味
三、“玄德”:道的風度美
第四節  “渾沌”與“氤氳”:道的朦朧美趣        ( 158)
一、“渾沌”:“道”之朦朧美描述
二、“氤氳”:“氣”之朦朧美味
三、“若知之,若不知之”:審美之主觀朦朧性


第四章  “真文”與“道化”:道教文藝美學思想的總綱      ( 176)
第一節  “出真文”與“除邪文”:道教文藝美學的
        宗教標準                                                   (177)
一、“真文”:道教文藝美學核心範疇
二、“棄除邪文巧僞”:道教文藝美學的排他意識
三、以“道”化人:道教文藝美學的目的意識
第二節  “文非餘事”:道教尚“文”美學觀         (195)
一、“不得無文”:道教“唯美”文藝論
二、“非染弗麗,非和弗美”:藝術美更高的觀點
三:“好惡不同”與“狀同近愛”:道教藝術審美差異論
第三節  “古書未美”與“益世煉性”:道教藝術美學的
時代要求                                                                  ( 213)
一、“文墨之改結繩”:今必勝古的文藝發展觀
二、“益世”與“煉性”:對文藝美學價值的擴張
三、“衆色乖而皆麗”:文藝美的多樣性
第四節  “大巧若拙”與“忘筆知書”:道教文藝技巧論      ( 229)
一、“大巧若拙”:無“藝”之藝
二、“忘筆知書”:不“藝”之藝
三、“不能者聽”:賞“藝”之藝
    道教美學思想的民族特色        ( 245)
一、道教最高美的朦朧性與神性美的“此岸”化特色
二、道教美學思想的多源性與民族“倫理”化色彩
三、道教美學人性“內省”要求的民族特色
    “宗教的”掌握與“藝術的”掌握             ( 254)
一、“宗教的”掌握方式不等於作為意識形態的宗教
二、“宗教的”掌握方式不等於“實踐—精神的”掌握方式
三、什麽是“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
四、探討“宗教的”掌握方式問題的現實性
主要參考文獻                ( 268)
後記                      (272)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