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第三卷)
|
道教同儒教一樣,是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國文化各種要素和領域的複合體。道教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作為中國人或中國民眾的一般文化,道教比儒教更具代表性。因此,道教是理解中國人以及中國文化,特別是理解中國民眾文化的關鍵。這一結論是從19世紀以來傳統的漢學研究中得出來的。為了認清中國文化的特性,日本、中國和歐洲的學者,從19世紀末開始研究道教。至20世紀,美國、韓國(譯者注:指南朝鮮)的學者也加入了研究行列。道教研究熱烈地開展起來。
日本自江戶時代以來,很早就從日本儒學的立場和國學的立場出發,對中國的道教思想和文化產生了興趣,從國學研究系統中出現了平田篤胤。他主張以主體觀念去理解日本民俗和日本的民族宗教,並親自在學術研究中貫徹了這種主張。在學術研究中,他從科學角度對道教文化和信仰發生了興趣。目清戰爭(譯者注:指中日甲午戰爭)使日本對中國文化的研究進一步繁榮。其中,龜穀省軒(1838--1913年)努力探討道教的民眾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自明治末年,經大正時期,到昭和初期,湧現出妻木直良、小柳司氣太、津田左右吉、常盤大定和幸田露伴。他們在道教研究中建樹了業績。滿洲事變、日華事變(譯者注:指“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進一步推進了對中國、中國文化和道教的研究。“支那佛教史學會”以繼承小柳、津田和常盤學術傳統的十幾名學者為核心,創立了起來。該會旨在探明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當對,學者們對包括道教在內的中國固有文化具有濃厚的研究興趣,其中以研究中國佛教史者居多,所以為學會確定了這樣的名稱。我們幾位監修者,自然也屬�這個學會。日華事變後,經第二次世界大戰直至現在,日本研究道教以及與道教相關連的中國文化的學者人數,在世界各國中一直堪稱第一。太平洋戰爭後,我們成立了“日本道教學會”。日本最早對道教研究懷有極大熱情的人,是明治末年以來所謂的“支那通”們。屬�該系統的中國學研究者們,在很早的時期,就通過自己接觸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親身體驗,提出“理解中國(文化)先從理解道教開始”的主張。滿洲事變以後,日本的社會科學學者對道教的研究,以及專攻中國史學的學者對中國文化及道教的研究,也興起了。“滿鐵調查部”是這方面的先行者。日本道教學會由上述幾個系統的中國文化和道教研究者組成,也吸收外國研究者入會。
以上是“什麼是道教”及“道教研究史’’的概述。作為有關道教的知識,這兩個題目是不可或缺的,本書的三卷中特設篇章作了專門論述。
在19世紀以來國內外繁榮的道教研究的推動下,太平洋戰爭後,由美國、法國、日本和瑞士主辦,召開了三次國際道教學會議。現在國內外道教研究的新動向是,在“道教與社會”,“道教與科學”等研究題目下的道教綜合研究,對道教經典儀禮的研究,對道教文化的地區史研究和比較文化史研究,對以道教為中心的文化傳播、文化融合的研究等,正在成為中心課題。 1983年在日本召開了第31屆國際亞洲、北非人文科學會議(國際東洋學會議),道教文化傳播問題成為這次會議議題的一部分。
由於道教是中國人的代表性文化和文化複合體,所以本書三卷篇章的編排是,首先論述構成道教文化的各文化要素,然後加上與上述道教研究相對應的具有現代特徵的研究項目。本書的編寫計劃最早是由現日本道教學會的一群年輕研
究人員制定的。他們與平河出版社 木榮一和高津良子達成協議,使計劃得到落實。然後,他們請我擔任本書編輯、發行的監修,我當時是日本道教學會會長。實際上,日本道教學會的理事、評議員中,在道教研究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的第一流學者很多,而且道教文化牽涉的門類很廣泛,所以,多請幾位監修者是比較妥當的。本計劃是從目前日本道教研究的新秀群中產生的,他們懷著積極的研究願望。為了日本道教研究的發展,老一輩研究者對他們盡力給予協助是責無旁貸的。因此,我提出了增加監修者人數的請求。但出版社表示,增加監修者人數做起來非常困難。最後決定以日本道教學會歷屆會長共四名為監修者,商定監修雜務由四名監修者中最年輕的我擔任。由於本計劃是由一群年輕研究者奠定基礎的,他們充滿勇於進取的研究欲,擔負著道教學會的未來。所以,為了學術界的發展,我們認為,擔任監修不能僅僅在於形式,而必須給予實質性的監修。這也是出版社和青年研究人員對我們的請求。因此,本書三卷各個篇章的確定,對內容和形式的要求,都包括我的一部分意見在內。從全書來看,有些篇章是無法僅僅由年輕研究人員承擔的。承擔項目的研究人員,是根據年輕研究人員的意見。從道教學會理事中挑選的。又征得年輕研究者的同意,決定了執筆方針,即要求執筆人盡可能參考前人該項目研究成果的精華部分,特別是反映最近研究新動向的成果,並寫明被援引者的姓名。不論老、中、青研究人員,從培養科研道德上講,也應該這樣作。並且,由於也需要對計劃中的各個篇章作整體論述,所以對欠缺部分要作哪些補充,應怎樣闡述與前人研究的關係,監修者也對之提出了要求。在這方面,監修者得到執筆者的大力支持,謹表示衷心感謝。但是,由於時間及篇幅的關係,應我們邀請參加編寫本計劃並給予支持的老、中年研究人員的論述,有的被合入其他學者所撰寫的篇章中,成為其中一部分,這是不得已的事。國內外學術界現在經常提出“什麼是道教”的問題。這一課題擺在了道教研究者面前。因此,我擔當了這一項目的一部分.
昭和五十八年一月十日
監修者 福井康順
山崎宏
木村英一
*酒井忠夫
(標*者,為序言執筆者)
書簡介:
《海外漢學叢書》,包括各國著名漢學家對中國哲學、歷史、文學、宗教,民俗、經濟、科技等諸多方面的研究著述。這些著述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對古老而燦爛的中國文明和中國文化作了深入細微的考察和分析,無論在材料還是觀點上,都有不少可供國內學術界和知識界借鑒的地方。
我們這套叢書提倡實事求是的治學方法和富於創見的研究精神,力求擇取質量上乘、影響顯著的著作加以翻譯介紹,入選著作除了一些已有定評的堪稱經典之作以外,還有一些近年來出現的漢學研究力作。這套叢書不僅具有文化積累的作用,而且將反映世界各國最新的漢學研究成果。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