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出版社

 

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書名: 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作者 郭武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7532534057
地區 上海
年份 2003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序                                                       李養正  1
關於道教前景問題的浮想
―――振與道風是振輿道教的關鍵                李養正  1
道教的現代化                             施舟人(K. M. Schipper)  8
人世濟世與神仙超越                                       張繼禹  15
自然無爲,真靜應物
―――論道教教義如何適應現代社會和文化        朱越利  26
道教的神學及其時代特點
―――以劉一明的《道書十二種》為例            陳耀庭  43
“無為”與現代道教的發展                                 郭武    55
多元、一元之間
―――當代道教如何處理與多元宗教的關係        李大華  72
化“他”爲“你”:道教如何面對多元宗教信仰的處境           陳靜   91
近代基督教來華對道教的挑戰
―――兼論多元處境中的道教文化發展問題        何建明 102
現代社會與道教的發展空間                                 劉仲宇 125
道教在現代中國文化的作用                                 鄧立光 146
道教太極圖的體用觀                                       陳廖安 151
初期全真教思想的現代意義                               蜂屋邦夫 169
“內聖外王”的道家精神及其現代意義                       詹石窗 183
從“救世”到“醫世”
―――略論道教治世思想的社會政治倫理價值      蓋建民 194
從《太平經》中的“一”、“守一”、“氣”及“元氣”說起       鄺國強 210
道教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卿希泰 225
道教生態倫理觀述要                                       李剛   237
道教環保覲在現代社會的體現                               莊宏誼 251
道教教義中的環境保護思想初探                             尹志華 270
唐以前道教洞天福地思想研究
―――從生態學視角                            張廣保 285
生命的源泉與歸宿                                         王卡   322
道教倫理觀的一點啟示                                     盧國龍 339
道教的倫理道德規範及其現代意義                           呂錫琛 348
順與逆:丹道修煉與現代生活                               李豐楙 362
論道教“性命雙修”之拔尖性教義在現代多元宗教文化
環境下之提擷作用                                     趙之璣 386
試論道教養生法―――養神與養形                           蕭登福 399
道教內丹修煉思想的理論化與朱熹的《參同契》注解           欽偉剛 432
香港道教齋醮中的"祭幽"儀式與現代社會的意義關係            黎志添 458
道教科儀音樂的文化形式與儀式功能                          鄭志明 482
康有為的道教經驗與其藝術理想                              王崗   506
中古早期佛道關係的新視點
―――以敦煌本《靈寶威儀經訣上》為中心         王承文 524
早期靈寳經的天書觀                                        呂鵬志 571
 

                          序言

      為慶祝青松觀主辦之香港道教學院成立十週年,該院於2002年1月19日至22日舉辦了校慶活動,並藉此良時舉辦了“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校慶的意義在於回顧和總結過去十年教學成就與經驗,激勵意志,增進信心,更好地開拓弘道育人事業。這次具有國際性和現代特色的“學術研討會”,以“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為中心議題,引導學者們就“道教教義如何適應現代社會及文化需要”、“道教教義如何面對多元宗教信仰的處境”、“道教教義與現代善信生活的闢係”、“道教教義與環境保護的關係”、“道教教義與現代宮觀制度的關係等多方面的問題,展開了熱烈地討論。由於議題緊密貼近現實生活,關切當代道教前景,因而學者們議論甚為投人,各抒己見而又各有千秋,誠可謂豐富多彩;亦必將對道教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香港道教學院開辦時,其首屆院長侯寳垣大師曾談及他創議興辦該院的初衷:一是為了向社會澄辯道教並不是只知醮儀、符籙的宗教,而是具有精奧哲理和豐富古科學知識的宗教文化體系,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故而興學以從學術文化的層面來闡釋、弘揚道教的精湛義理,以配合日漸復興的中華傳統文化,從而也使道教向社會全面展示其文化光彩,受到社會的肯定與尊重;二是鑒於當代道教界人才匱乏,為法統與道教學術思想的薪傳續延,亟需培養後繼人才,以承傳和發展道教事業。故而學院規劃具體任務為:推廣道教文化、開展道教學術研究、培養道教人才。
    侯寳垣大師這位以學道、信道、修道、弘道為終身事業的奉道者,曾經談到他對振興道教的看法,認為振興道教,首務當為樹“標”培“本”。樹“標”,即樹立好道風;培“本”,即興辦道教教育事業,培育人才。他創建青松觀,開啟青松道派,樹立“九德”(忠、孝、廉、節、義、信、仁、惠、禮)為宗旨,創建香港道教學院以“發揚尊道貴德精神,弘揚道教優良文化,結合中華悠久傳統,開創現代美好生活”為宗旨,其出發點皆在踐行其樹"標"培"本"的主張。回眸十年來香港道教學院在推廣道教文化、開展道教研究、培養道教人才方面的成就,應當肯定侯寳垣大師的認職是高瞻遠矚的、極有見識的;他致力道教事業的意志和毅力也是堅強的。這些成就,為青松觀也為香港道教界帶來了生氣與聲譽,使全球道教中人亦感到光彩。
     現任青松觀董事會主席、道教學院院長的蔡惠霖道長在校慶《歡迎辭》中說:“在這十年中,由於人力和資源有限,我們不敢講有任何巨大的成績,唯一最寳貴的,就是得到海內外學術界廣大學者的支持與鼓勵,使我們在弘揚道教文化的漫漫長路上,得到無比的信心與動力。”我以為此言甚中肯。《孟子,公孫醜下》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侯寳垣大師與青松觀董事諸公之興學弘道,誠可謂有道者之善舉也。蔡惠霖道長在《歡迎辭》中又說:“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道教文化弘揚上,十年之期只不過是個起步點,在以後的日子中,我們會繼續努力,邁步向前。”此語亦甚鼓舞人心。《易•乾》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衷心祝願香港道教學院與時俱進,取得更大的成就。
      關於學院舉辦的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我以為也是一次十分成功的、高層次的學術活動,給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獲得啟示最大的是,不少中青年學者,根據時代格局的深刻變化、宗教問題日益突出的新形勢,以及道教自身發展規律,發表了不少高明意見。他們擺脫以往拘囿於古籍的研究方式,開始閫注當代道教實際,闡明道教與新時代相適應,既是新時代對道教的客觀要求,也是道教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也著力探討古老道教如何與新時代相適應的具體問題。比如,如何封道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所要求的闡釋?如何鑒定道教的積極因素和鼓勵發揚優良傳統?學者們的宏文卓見,已然受到重視,必將促進道教的健康發展。
     道教中心已感受到了時代清新、溫暖的氣息,時代在催進,時不我待。校齢十歲,已成過去,為開創學院新成就,其起跑點即在今日!
李養正
2002年1月22日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