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道教神像晝
|
江南聖地——南京市高淳縣,歷史悠久,風清物嘉,吳楚文化積澱豐厚,民間藝術異彩紛呈。高淳縣博物館珍藏的明清道教神像畫,就是民間藝苑中的一枝奇葩。
據史料記載,高淳道教文化源遠流長。明清之際,縣內道教廟宇眾多,城隍廟、祠山殿、關王廟等宮觀廟宇遍及全境。在句容茅山道教上清派的影響下,高淳道教活動十分活躍。至今民間道教活動內容依然豐富多彩。
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在文化藝術領域,有許多有益的文化史料,值得我們汲取。其中道教神像畫就具有很高的藝術含量。它運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手法,“畫以立意”,圖解教義,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高淳道教神像畫對此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高淳道教神像畫是目前國內保存數量較多並成系統性的道教文化遺產之一。神像畫分神軸和鬥牌兩種,共339幀,其中鬥牌占302幀。神軸畫畫芯長1.7m,寬0.95m;鬥牌畫芯長0.56m,寬0.33m。這些畫經過修復,保存完好。
道教神像畫從1989年在高淳縣被發現以來,引起了文化、宗教界及社會有識之士的重視與關心。這批神像畫經有關專家鑒定後認為:神像畫幅數之多,並形成道教神祇系統性,儘管因年代久遠有所缺損,但在一個縣城被發現實屬國內罕見。
道教神像畫是民間文化的組成部分。對這一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功在當今,利在後世。因為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上,道教繪畫功不可沒,無論從內容、形式、構圖、技法等方面,都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國畫藝術。中國的繪畫藝術一直滲透著道教的美學思想。
可以說,《明清道教神像畫》的編輯出版,既是國內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也是道教界的一件幸事。它對於明清道教藝術、道教信仰、服飾文化等方面的學術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翔實資料,可喜可賀!
值此畫冊即將付梓之際,欣然命筆,謹以為序。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
張繼禹
跋
高淳歷史文化悠久,宗教勝跡遺物眾多,道教神像畫便是其中代表之一。高淳道教神像畫於上個世紀80年代末被發現,它集道教神祇之大成,畫工精緻,形象逼真,色彩絢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明清時期民間道教繪畫藝術的典範之作,也是目前國內保留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道教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欣賞與研究價值。
道教文化是民間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全縣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高淳道教神像畫在精心整理修復後正式付梓出版。它的問世,為宗教工作人員和文物愛好者研究道教畫像藝術、宗教信仰以及民俗文化、古代服飾、天文地理等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素材;它的問世,極大地豐富了高淳“吳風楚韻”的縣域文化特色內涵,為縣創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的問世,對進一步挖掘保護宗教文化、傳播弘揚民間傳統文化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總之,道教神像畫的整理出版,對於發揮現存文物價值、發展現代文化藝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明清道教神像畫——南京市高淳縣博物館珍藏》的出版,為我縣傳統文化資料的保護整理開了個好頭。希望廣大文化工作者再接再厲,整理出更多、更好的傳統文化精品,充分展現高淳的歷史人文魅力,為建設特色高淳做出新的貢獻。
中共高淳縣委書記 劉以安
2005年11月
編者的話
高淳道教神像展覽館(中國大陸唯一的道教神像展覽館)搜集了明清時期道教圖339幅。編者從中精心擷取228幅神像畫,配以簡要文字,製作了《明清道教神像畫——南京市高淳縣博物館珍藏》畫冊,以饗讀者。本書的出版,旨在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道教
文化研究者、愛好者提供一份具體的資料。
我們的編輯出版工作得到了高淳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受到了省市文化、文物、宗教部門的熱忱關懷,獲得了中國道教協會、江蘇道教協會和南京市新聞出版局、南京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王慧芬、張年安、楊新華、沈祖榮、施正東、李海榮、楊婕、袁志鴻、楊世華、
黃伏生等同志給予了無私的幫助、指導。
在此,對關心、支持本書編輯出版的所有單位、部門和同志表示衷心感謝!
向為神像畫修復、保護獻計出力的單位和蔡述傳、奚三彩、徐阿善先生,尤其是臺灣中華道教學院副院長張檉先生(曾于1992年個人捐資500美金用於這批畫的保護)等人士一併表示感謝。
由於時間倉促,編者水準有限,書中漏誤在所難免,敬請諒解,祈請指正。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