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老列莊三子知見書目(下編)

出版社

 

老列莊三子知見書目(下編)

老列莊三子知見書目(下編)
書名: 老列莊三子知見書目(下編)
作者 嚴靈攀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地區 臺北
年份 1965
出版社: 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題辭  (一)

自序  (三)

中外老子著述目錄自序  (五)

列子莊子知見書目自序  (七)

凡例  (九)

 

第一部  老子知見書目

一、先泰至六朝老子書目錄  (一)

二、初唐至五代老子書目錄  (四五)

三、兩宋老子書目錄  (七七)

四、金元老子書目錄  (一一九)

五、明代老子書目錄  (一三九)

六、滿清老子書目錄  (一九三)

七、民國老子書目錄  (二四五)

八、日本老子書目錄  (三一三)

九、東方各國老子書目錄  (四一)

(一)梵文  (四一)

(二)女真文  (四三)

(三)高麗文  (四五)

(四)越南文  (四九)

(五)印度文  (四一一)

十、歐美各國老子書目錄  (四一一三)

 

第二部  列子知見書目

一、先泰至金元列子書目録  (一)

二、明清列子書日錄  (一三)

三、民國列子書目錄  (二七)

四、日本列子書目錄  (三五)

五、歐美各囪列子書目録  (四五)

第三部  莊子知見書目

一、先秦至六朝莊子書目錄  (四七)

二、唐代莊子書目錄  (六一)

三、宋金元莊子書目錄  (七一)

四、明代莊子書目錄  (九三)

五、滿清莊子書目錄  (一四七)

六、民國莊子書目錄  (一九五)

七、莊子專篇書目錄  (二三一)

八、日本莊子書目錄  (二四九)

九、韓國莊子書目錄  (二八五)

十、越南莊子書目錄  (二八七)

十一、歐美各國莊子書日  (二八九)

十二、附錄  (二九三)

(一)老子道句新編全文  (二九三)

(二)老子道句新編全文序  (三九)

(三)老子道德經原文  (三一

 

第四部  三子論說目錄

一、老子論說目錄  (一)

二、老子傳記及著書考證目錄一  (六九)

三、日本老子論說目錄  (八九)

四、老子詩賦頌贊雜著目錄  (一二三)

五、列子論說目錄(附楊朱論說目錄)  (一二九)

六、日本列子論說目錄  (一四五)

七、莊子論說目錄(附惠施論說目錄)  (一五一)

八、日本莊子論說目錄  (一八九)

第五部  三子版本目錄

一、老子版本目錄  (二三)

(一)老子古寫本目錄  (二三)

(二)老子白文本目錄  (二一七)

(三)嚴遵道德指歸本目錄  (二一九)

(四)河上公老子窪本目錄  (二二一)

(五)王粥老子窪本目錄  (二二六)

(六)林希逸老子口義本目錄  (二三一)

(七)吳澄老子窪太自錄  (二三三)

(八)焦妨老子翼本目錄  (二三四)

(九)魏源老子本蓑本目錄  (二三五)

(十)老子碑撞本目錄  (二三六)

(十一)老子帖本目錄  (二三八)

二、列子版本目錄  (二四三)

(一)列子白文本目錄  (二四三)

(二)列子張湛注本目錄  (二四四)

(三)林希逸列子口義本目錄  (二四八)

三、莊子版本目錄  (二五一)

(一)莊子白文本目錄  (二五一)

(二)莊子郭象窪太目錄  (二五三)

(三)林希逸莊子口義本目錄  (二六二)

第六部  三子序跋題記目錄

一、歷代老子著述序跋題記目錄  (二六五)

二、日本老子著述序跋題記目錄  (三二七)

三、老子碑幢本題記跋尾目錄  (三五三)

四、老子偽託書目錄  (三六九)

五、列子序跋題記目錄  (三八三)

六、日本列子序跋題記目錄  (三八七)

七、莊子序跋題記目錄   (三八九)

八、日本莊子序跋題記目錄  (四九)

九、三子知見書目補遺  (四一五)

十、 校後記

劉向棱書,首著「敘錄」,歆襲父業,繼作「七畧」,班固因之,遂有「藝文之志」。其後,王儉「七志」,阮孝緒「七錄」,蔔勗「四部」,長孫無忌之「隋書經籍志」.部勒羣書;書志之學乃漸可觀。更歷唐、宋、明、清,已粲然大備;然大部囿於內府祕藏,且多「畧目」而已。繼「崇文總目」以後,有宋晁公武之「郡齋讀書志」,陳振孫之「直齋書錄解題」,清錢曾之「讀書敏求記」,何焯之「義門讀書記」,張之洞之「書目答問」,不僅兼及私人藏弆之書,並涉及解題、考案;清末、民初,飽學之士更相習成風,輒有題跋、提要之作,如「藏書記」、「讀書錄」之類,盛極一時,士林稱便;紀昀之「四庫全書總目」固無論矣。

    道家書錄,肇於劉宋明帝太始七年陸修靜之「三洞經書目錄」,嗣有孟法師之「玉緯七部經書目」,梁陶弘景之「經目」,唐尹文操之「玉緯經目」,宋王欽若之「寶文統錄」;鄭樵通志亦列「三洞四輔」之七部經目錄。明白雲霽之「道藏目錄詳註」,則囊括「正統道藏」與萬曆「續道藏」全部經目;就中除玉訣類,大率皆丹術、修煉、符錄、靈圖之類。昕收原書既雜偽託,其註亦語焉不詳。道書精華,不外老、列、莊三子,本隸丙部,世無專書著錄。迨民國十六年,高陽王重民氏撰「老子考」一書,實開老子專著書錄之先河;餘先後編撰:「中外老子著述目錄」,「列子莊子知見書目」,不過踵武前修,別為編次而已。惟採取表式概述,體例未仍舊貫耳。祇以歷年播遷至再,萍蹤靡定;憂於戰亂,每感存稿困難,故亦輕率付梓;是以訛繆、遺漏,所在多有,意在助人者或反而誤人矣。欲補吾過,復將二書重行釐定,合併改編;並收羅已往遺伕及近年海內外有關三子新著,分訏上、中、下三卷;全書所收,計老子專著千一百七十餘種,論說八百七十餘篇;列子專著百四十餘種,論說百四十餘篇;莊子專著八日五十餘種,論說三百五十餘篇。此外,並附版本目錄,序、跋、題、記,遺珠自屬難免,然大體已具備於茲;研究三子學術者手此一編,諒必事半功倍,當可無用外求矣。

    回溯編著此書,辛苦半生,歷時十載,閱書萬卷;無乃為保留中國文化遺產與鼓勵後學盡纖微之心力,作涓埃之貢獻。俗雲:「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儻有當斯語,可以不憾矣!今年屆耳順,「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於是之而卒訕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一苟在了壯之時卽潛心於科學與技術之探究,自信昕獲必多;又何至於垂暮之年尚沉溺於破故紙堆中耶?

    本書之成,賴各方友好贊助至多。承香港新亞書院副校長吳士選先生之鼓勵,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吳敬軒先生見頒「題辭」,並受亞洲基金會之資助;復得教育部黃部長季陸、中華叢書委員會主任王鳳喈先生惠予收入「中華叢書」,使此編得以順利發行,衷心至為感謝。此外,如:日本田山茂、平岡武夫、重澤俊郎、米山寅太郎、今井吉之助、天野鎮雄、崔萬秋諸先生,香港Mr.WMallory-Browne麟書、沈燕謀、何家驊、袁倫仁、陳佐舜、震遐諸先生,韓國李相殷先生,美國曹文彥先生,英國陳堯聖先生,台灣蔡增瑞、MrSMargaret Pei.屈萬裏、昌彼得、徐高阮、嚴一萍、王寶先、王崇五、羅剛、程維賢諸先生;李健白先生代為校對,印刷方面承陳訓念先生暨屠金曾、袁兆兩先生積極推動使本書早日出版,謹併誌於此,用衷弗諼。

中華民國五十三年歲次甲辰六月十五日無求備齋主人嚴靈峰序於陽明山莊

「中外老子著述目錄」自序

    書志之學,肇始劉歆,「七畧」以後、漢、隋、唐、宋繼有「藝文」、「經籍」之志,宋初「崇文總目」、後有鄭樵「通志藝文畧」、高似孫「子畧」、晁公武「郡齊讀書志」、陳振孫「書錄解題」、王應麟「困學紀聞」、尤袤「遂初堂書目」,公私藏書目錄,粲然大備。明、清以降,昭著者有:焦竑之「國史經籍志」,白雲霽之「道藏目錄詳註」,諸如:菉竹堂、世善堂、天一閣、汲古閣、萬卷堂、千頃堂各家藏書目錄,俱稱豐富。清代自紀昀之「四庫全書總目」,迄羅振玉之「續彙刻書目」;凡所輯錄,難以枚舉。民國遞興,公私圖書館之藏書,尤洋洋大觀;亦藝林盛事也。各種書錄,雖詳畧不同,義例殊趣;而承學之士鹹稱便焉。夫「漢志」首分四部,後世學術昌明,各因部居而立專類。老子書目,原隸丙部之「道家」;迨民國十六年,高陽王重民氏撰「老子考」一書,所收歷代老子注疏書目達二百餘種;並稍附益雜著、序、跋、題、記,考其存、伕,述其概要,誠能薈萃見聞,構成巨製;惟其中仍有舛誤與失考者,其未收羅者亦復不尠。峰弱冠醉心老學,成「老子章句新編」已十餘稔矣;初無意於目錄之編纂,祇以寫作期中,廣事搜尋,隨時註記;多年綴輯,竟亦歷久成帙。用依王氏原書,刪繁補闕,正其失誤,著為斯篇。合中、外、古、今專著、論文,都千六百餘種,增益尙多;但於論文、雜著,不免有蕪濫之病。本當再事殺青,始行問世;蓋念世局阢隉,播遷無常。佳兵不祥,玉石俱毀;歷朝喪亂,古籍散亡,庚子前車,足資鑑戒,遠懷先哲,近閔頹波。此書雖瑕瑜並見,然一人經多年之光陰,閱千卷之典籍,空傾歲月,瘁費心力,終屬非易;實不忍棄置,遂決計先付剞劂,俾有志於老學者,得以按圖索驥,求其尋省之便,庶收事半功倍之利;竊有取焉。舉凡書中繆訛乖誤,及未見、未收之作,尙有待於彈見洽聞之士,教正補充,使無遺珠之憾;馴致難得孤本、遺篇,因拙作之記載,使藏書家加意珍惜保存;豈作者個人之幸也哉!

  中華民國四十六年歲次丁酉五月初六日無求備齋主人連江嚴靈峰謹序於臺北市。

「列子莊子知見書目」自序

    此編乃繼「中外老子著述目錄」而作也。夫老、列、莊三子,為道家主要典,舍是,將無以闚其思想之真諦。作者所為,職類鈔胥;但書志之業似甚易而實甚難也。倘徒依前人往績,展轉傳錄,不加細枝,則踵訛襲謬之病立時而見。茲為減除失誤,雖於孤本殘篇,零縑斷簡,莫不多方探索,冀獲寓目,期其可信。俗昕謂:「百聞不如一見」,是也。然三子之書,屢經刀兵水火之劫餘,遺亡散伕,不可以計數;卽現藏諸本,或遠隔重洋,或私家自祕,個人之力,既無得而遍觀,則耳目勢難周至;抱殘守缺,殊可憾耳!尤甚者,或因片言隻字之分歧,馴致倒篋翻箱,廣稽眾籍;或由姓名爵裡之闕誤,亦效釆風問俗,大費周章;其歷時失事,可想見矣。本書所收目畧,計:古今中外列子專著百二十餘種,論說九十餘篇;莊子專著六百九十餘種,論說二百四十餘篇。此外尙坿各種版本目錄,序、跋、題、記。縱未能搜羅殆盡,不免遺珠,終可省尋檢之勞,斯亦足取爾。緬懷先哲著述,用心良苦,發潛德之幽光,示來學以津梁;纖介微勞,有何足惜!更焉敢以「名山事業」自況乎?

    矧老莊之學,虛靜無為,洽身有餘,用世不足。天下昏亂,為智者務於巧詐,好勇者習於鬥爭;欲以濡弱謙退之風墩行化,譬猶冬衣葛而夏被襲者矣。懷道主人,其操心慮患,固不自異於世;此黃老之所以流於刑名者也。

    綜觀魏晉以來歷代三子書錄,獨盛於阢隉之世;蓋禍亂相因,人才消失,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熱中者流,輒起橫議,挾道統而諤諤嗚高,假公器以洩私憤,儼乎有攬轡澄清之氣概;靜退之士,則思隱遁山林,遺世獨立,染翰操觚,留孤芳以自賞而明哲保身。前者志切登庸,後者但求自適,道不司也。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孟子曰:「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抑亦不得已而求其次也,悲夫!

    中華民國五十年歲次辛醜國曆六月十八日嚴靈峰序於九龍珠海書院

       一、本書乃根據拙著:「中外老子著述目錄」與「列子莊子知見書目」兩書合編並加以補充而成。

   二、本書體例與前兩書畧同,所著存、佚之法:見者稱「存」,存而不完者稱「闕」,原書已佚而散見於他書者稱「殘」,亡者稱「佚」,不知其存、佚並有其他事項不明者稱「末詳」,稿本稱「未刋」,著述未竣稿者稱「未完」,書存而未經眼者稱「未見」。其有懷疑麗未能確定者則用(?)號加以標識。

    三、本書目錄次序,依年代為先後;但同一作者之著述或同一版本之改印,則以其所著或改印之先後,依次附於最初著列之役。其有序、跋、題、記,確知其寫作及出版年月者,  撩以為先後之次序;不能確知者,則以作者之生卒年月、科第輿服官時期或其他著作年代,乃至其同時代人物之事蹟而排比推定之。若俱不可考時,則依首見於某書、某志加以推定,力求準確。

    四、本書編制原擬依內容加以分類,祇以已俠及未見之嘗尚多,未敢妄加臆斷,以減閉門造車輿隔靴搔暖之病;故仍採取「編年」。但標題卻用「斷代」,難免顧此失彼。如趙秉文為金人,反列狂宋代林希逸之前;蓋南宋之世,金人早已建國;又如方以智之「藥地炮莊」作於清初,以其不事二。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