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道家與神仙

出版社

 

道家與神仙

道家與神仙
書名: 道家與神仙
作者 周紹賢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地區 臺灣
年份 1987
出版社: 臺灣中華書局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第一章  神仙思想之由來
    一、黃老之學  (一)
    二、神仙之說起自何時  (五)
    三、神仙之說起自齊國  (九)
    四、神仙之說倡自齊人  (十三)
    第二章  道家
    一、老莊要義  (二三)
    二、黃老養生之說  (二八)
    三、黃老所崇之人物  (二九)
    四、莊子所崇之人物  (三一)
    五、超生死  (三六)
    六、真  人  (四○)
    第三章道  教
    一、何謂宗教  (四四)
    二、道教之創始人物  (五○)
    三、道教之形成及其派系  (六三)
    四、道教之祖師  (六八)
    五、道  士  (七二)
    第四章  道教之道
    一、以道德經為基本聖典  (七八)
    二、由道家之言而演出道教之言  (八○)
    三、三教並稱  (八五)
    四、三教相攻  (八八)
    五、三教合一  (九二)
    六、道可相融而三家分立  (一○一)
    第五章  神仙
    一、神仙之法相  (一○八)
    二、神仙之品位  (一一二)
    三、仙界洞天  (一一五)
    四、如何成仙  (一一九)
    五、神仙之實況  (一二五)
    第六章  修鍊
    一、心性  (一二三)
    二、三寶  (一三七)
    三、金丹  (一四五)
    四、守一與存恩  (一六七)
    五、導引與行氣  (一六九)
    六、服食  (一七四)
    七、養生要言(一七九)
    八、結論(一八二)
    第七章  方術
    一、誦經  (一八五)
    二、祈禳  (一八九)
    三、符文咒語  (一九三)
    四、其他法術  (二○三)
    五、結.論  (二○八)
    第八章  此之謂神仙
    一、神仙並非奇異  (二一三)
    二、神仙不離常道  (二一七)
    三、仙道簡述  (二二一)
    四、結  論  (二二八)
附:
清靜集
道家與神仙讀後
 

   穴居野處,變而為華屋樓閣;茹毛飲血,變而為美饈嘉肴;以至行路有車,渡水有船,航行天空,潛遊海底,此人類生活之進步也。聚麀苟合,變而有夫婦制度;攘奪侵佔,變而為禮讓廉介;乃至倫理、宗教、文學、藝術,此亦人類生活之進步也。前者為物質生活,後者為精神生活,人皆知物質缺乏,難於生存,而詎知精神喪失,亦難於生存也。故二者相輔為用,無軒輊之分。
    今世之人,好談社會進步,而其所謂進步,大抵指物質生活而言,物質生活突飛猛進,而人之所求愈無厭,冬煖夏涼之美居,金漿玉液之珍食,熊掌駝蹄,食之已厭,進而求龍肝鳳髓,愈難得者,愈為可貴,「高樓一席酒,窮漢半年糧」,奢侈無度之享受,人人苦心求之,貪得無厭,因而貪汙、劫掠、欺詐、盜竊,殺人自殺之案,日盛一日,抹煞天賦之理性,任慾性以滋事,終日蠅營狗苟,心目中惟有貨財利慾,人類變為冥頑不靈之動物,自身之生活,如蠶之食桑,蟻之逐膻,而罔顧是非;對人之關係,純為利用著想、甚至弱肉強食,無所不至。社會混亂,世界戰爭,皆由此起,物質慾望之追求,至於此極,為人生之福?抑為人生之禍?一般人之觀點,各有不同。
    沉於慾海苦痛之中,何以救之?儒家之養心寡慾,道家之清靜無慾,釋家之淨心戒慾,皆慾海救生之津梁也。吾言至此,唯物思想之徒,必大笑曰:「此真頑固而開倒車者也」。老子雲:「不笑不足以為道」。彼喪失精神,泯滅理性之野蠻思想,何足一笑哉!笑我者任其癡笑,而我在此陋室之中,獨坐自談,上窮碧落下黃泉,方內方外,無所不談,茲所談者為神仙問題。
    陷於塵世煩惱之苦者,每慕其想像中之神仙生活,神仙生活確實有之,並非空想,人患不求耳。欲求神仙生活,必先瞭解精神生活,始肯捨酖酒而飲甘露。若不然,則顏子之簞食瓢飲,原憲之蓬戶甕牖,彼非不能求取富貴,而其所以然者,何人識其趣哉?
    神仙為人生至高無上之樂境,其妙趣非可言喩。迷於物欲者,豈足以瞭解神仙。有人以為神仙之說,出自道教,如佛敎之空虛相同,只是勸人為善而已。如此說法,對神仙雖未加非薄,然對仙與佛之真義則不解。儒家純講現實人生,修齊治平之道,愈進入深境,愈切現實;然現實之中,往往不如人意,憂煩多端,佛家鑒於人世之事,永難圓滿,眾生之苦,永無已時,誠不若一瞑不顧矣!於是乃走出世之路,絕塵緣而歸淨土,愈深入其境,愈遠於現實。然人不能脫離現實,道家思想則在出世入世之間,無為而無不為,既能和光同塵,寬容於物;亦能致虛守靜,寂寥獨立;既能與天地往來,上與造物者遊;亦能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道家可以出世,可以入世,無往而不超然,此卽所謂眞人,卽道敎所謂神仙。
    道敎依託道家,以神道設敎,取道家之理論而加以神化,使人有神秘之感,以增加宗敎信仰。各大宗敎之敎主,皆為大仁大智之哲人,對人生有獨到之悟,而發明其義理。宗者,本也,以其所見之義諦為本,而教化世人,因名曰宗教。人本有好奇之心理,高深之人生哲理,其中本有無窮之蘊奧,此非物質科學之知識所能探究。凡宗敎皆含神秘意味,故能對人生發生特殊力量,道教將道家之眞人黃袍加身,化裝為神仙,妙不可測,故使上自帝王,下至庶人皆崇慕之。不明其眞義,徒自其神秘處用心,以誤傅誤,學長生不死,求點石成金,不見有驗,乃發生反應,以神仙之道為迷信虛妄,因而蔑視道敎。道教依託道家而成立,自漢末與儒、釋並列,因而有三教之稱。儒家雖異於宗教,然宗敎之化世,有助於儒家之經世,且聖賢仙佛之道,並行而不相悖,繋辭所謂「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也。人不能脫離現實,故儒家之道,為人生必由之徑,然娑婆世界,苦惱繁多,使人厭煩,於是宗敎家開闢出世之路,使人生另有新境界以安心立命。出世思想,以佛家最為深刻,最為徹底,道敎在出世入世之間,似乎無顯明之界限,儒家之隱士與道教之道士每無分別,大儒如邵康節、周濂溪、朱晦庵等,藉道家之「太極圖」作骨幹,建立理學,又皆崇拜道士陳希夷;乃至歐陽修、蘇軾等皆好神仙(見葉夢得避暑錄話),然而皆站於儒家之立場,不承認對道教之關係。乃至民間許多風俗、信仰,大都出自道教,而處世行事之道,仍依儒家為本。道教在無形中潛力甚大,而外表不甚顯著,西哲羅素謂中國無宗教者此也。
    道教而今日形沒落,甚可慨也!豈惟道教落沒,當此唯物思想泛濫之日,其他宗教亦皆隨之沒落,教徒雖多,大都只有生活團體組織,眞有信仰者,寥若晨星。不意今有荷蘭青年學者施博爾,係法國巴黎大學宗教歷史博士,費十載之工夫研究中國道教史,乃信仰道教,來中國實際考察,攜帶妻女寓居臺南市興華街,拜一老道士為師,廣搜中國經史子集之大全,及道藏一千二百本,晝夜研讀,道袍道冠,參與誦經祈禱種種法事,敬愼謹嚴,為道士之楷模,精誠無間,七年學成而歸,時年三十六歲,自謂欲作一完善道士,須有二十年以上之苦修(民國五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聯合報記者訪之,誌其事頗詳)。噫!異邦之人,對於中國文化,竟有如此之信仰,對追求眞理,竟有如此之毅力,眞令人感激也!而吾國一般自命為知識分子、實利主義者,正積極破壞自己之文化,寧不可恥!餘出自儒門,而對於百家之學皆虛心揅求,尤好道家之言,因而涉及道教問題,欲將神仙之說加以闡明,客歲乃遍參道藏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其中道家經籍及醫藥諸書,昔年皆已讀之,茲詳讀道教經典、方術各部,有人譏其中收羅蕪雜,淺俗之品亦列在內者;蓋宗教勸善警世,每用通俗之言,以資宣傳,此只觀其大義,不必究其實際,且神話野談,講因果報應之事,用之於傳教,皆有裨於世道人心,不可以此而忽視道藏;故皆詳讀之,略有所悟。昔玄奘大師譯大般若經、旣成,每竊嘆此經意境太高,恐此土衆生,智量狹小,難於領受,輒不勝其嗟惋。道教修行之至高境界為神仙,余每見世人誤解神仙,亦不勝其嗟惋!乃作此書,以明神仙,此書原名「所謂神仙」,後乃易名「道家與神仙」,神仙玄渺之義,幽微之說,非筆墨所能詳,茲謹述其大端,以誌粗淺之見雲爾。
                                      中華民國五十九年五月海陽周紹賢敬識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