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外傳 老子百問
|
自 序
在中國文化史上,司馬遷是最早為老子作傳的人。此後兩千年來,雖然有各種關於老子生平的著述問世,但均未超出司馬遷《史記·老子傳》的範式,對老子生平事蹟的記述雖然比《史記·老子傳》有所增加,但從總體上看並無大的突破。道教著作中雖然有不少關於老子的事蹟,但多屬穿鑿附會、虛幻荒誕的神仙家之說。司馬遷的《史記一老子傳》至今還是我們研究老子生平的重要的基本史料。但是它至少有三點不足:第一,司馬遷以很慎重的態度記下了他那個時代關於老子的三種說法。雖然他的基本傾向是認為老聃即老子,但由於史料不足,考證方法欠缺,也還是以疑存疑地照錄了其他兩種說法。這樣一來,就給人們研究老子生平造成了困難,引發了近二百年學術史上的紛紜聚訟。對於這樁學術史上的公案,現在是了斷的時候了。第二,《史記·老子傳》全文不滿千字,過於簡略,對於老子的許多事蹟都未寫入。從司馬遷到現代,雖然已有兩千年了,但是人們也還是沒有根據其它史籍中所記載的老子事蹟寫出新的老子傳來。實際上,《莊子》就記載有許多老子的言行。人們為什麼不能利用這些史料呢?有人說《莊子》所寫的是寓言,不是史實。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寓言十九,重言十七”,亦即寓言是十九條,重言在《莊子》中占十七條。而重言所記老聃之言行與《道德經》的思想基本一致,是可信的,只是摻雜了一些莊子思想的成份。只要去掉那些屬�莊子的東西,即可恢復其真面目。所以,這些史料是很可寶貴的。第三,在司馬遷的筆下,我們看到的老子基本上是一位學識淵博、謙下有禮的周王室史官,看不到《道德經》作者的精神風貌。或者說,我們看不到老子從一位熟悉周禮的史官是怎樣發展成為深通天道自然無為的隱居哲人的。針對《史記.老子傳》的不足.本書總結近二百年來學者們研究老子其人其書的成果,提出了老子生於公元前571年,宋國相人(不是陳國相人),小名李耳(小老虎)的新觀點。本書還依據莊子“以重言為真”的說法,把《莊亍》、《列子》、《說苑》、《孔子世家》、《禮記》等書中有關老子的事蹟,參照《道德經》的基本觀點,依據老子思想發展的邏輯,取其一致者錄用之,使老子生平史料較前充實。尤其是關於老子與孔子的關係,本書採取孔子曾多次問學於老子的說法,試圖解決學術界長期以來紛爭不已的問題。學術界許多著名學者否認老聃即老子的主要理由是:老聃是精通周禮的王官,與《道德經》的反周禮非仁義的觀點不一致。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恰恰忽略了老聃的思想是在發展變化的這一基本事實。本書著力於揭示老聃思想的演變過程,相信可以回答持有與羅根澤類似觀點的人的疑問。老子的思想深奧抽象,而本書作者功力淺薄,對老子思想的把握與表述難免有錯誤不當之處,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