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參文始經
|
序 言
人類在自身的進化中,逐漸形成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大社會支柱。就整個人類的實踐來看,精神文明則佔據著主導的地位。
宗教和信仰的誕生,便是精神文明高度成熟的標誌。物質世界是精神世界的實現,精神世界又是物質世界的昇華; 因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宗教和信仰也在發生著革命和劇變。
宗教從人生的心靈感受出發, 旨在解脫心理上的障礙,為實現人格的圓滿而提供條件。可以說,宗教和信仰是人類調節自身和環境關係的一種必要手段。這種手段又是人類的感情和理想的外化的形式。
因此,只要人類有感情、有理想,只要感情和意志有衝突、理想和現實有矛盾,人類就不可能沒有宗教和信仰。
正確地認識宗教和信仰,尤其是借鑒它們的思維方法和認識角度,對於現代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後者,有著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儒、釋、道三教鼎立,相輔相成,從而構成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民族文化,為人類社會的思想史和文明史寫下了不可磨滅的篇章。
儒釋道三教之中,儒與道乃是本土文化,佛教卻是源於印度的舶來品。然而, 由於華夏民族強大無比的同化力,遂使佛教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新的宗教形式。
尤其是在印度佛教衰落後,中國的佛教之盛,正是洋洋大觀,為萬國宗主。所以,儒、釋、道三教都堪稱作華夏民族的文化代表。
儒家是現實的,空間的,要求秩序;
道教是理想的,時間的,希冀永恆。
因此,儒道兩教幾千年來一直既鬥爭又融合:鬥爭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融合的是時空構成了生命的存在。士大夫達則儒,窮則道;群則儒,獨則道,正是所謂的出道入儒。
而佛家卻既在現實又在理想,既在時空又超時空,使得虛實為一,時空不二;既避免了二家之失,又兼乎二家之長,所以能夠獨立於二家之外而成三足鼎立之勢。
社會形式的進步,生活格局的變化,時空觀念的更新,物質文明的發展,使現代人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挑戰。即如何調節自己同飛速發展變化中的自然和社會之間的關係,才能使得我
們自己的心靈達到平衡。
我們應該吸取各家之長,包括古今中外的一切優秀文化遺產,結合現代社會的特色,創造出一套適應于物質文明的現代精神文明體系,以幫助身處巨變中的人們克服障礙,超越自我,
從而進入自由自在的王國。
為此,我們從浩如煙海的三教典籍中,選出九種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並採用最具有權威性的注釋本,加以校勘標點,簡體橫排;譯作白話,標明要義,以便使三教精華公諸於世,弘
揚光大;破除迷信,古為今用;啟迪智慧,豐富人生。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