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今注今譯
|
《黃帝陰符經》,舊名《陰符》、《陰符經》或《太公陰謀》,《戰國策•秦策》稱為《太公陰符》、《史記蘇秦列傳》稱為《周書陰符》:六朝及唐始加“黃帝”二字,稱為《黃帝陰符經》:其後明代編輯《正統道藏》,所收錄諸家註本,皆沿承此成稱,全部改稱為《黃帝陰符經》。又,《陰符經》的被視為重要道典,始自六朝,唐宋之世更是如此,宋•朱熹《陰符經考異》一卷,宋•黃瑞節於文末附錄雲:“唐•張果曰:《陰符》,自黃帝有之,其文簡,其義玄,數家注解互相隱顯,某於道經藏中得《陰符》傳,遂編附入注雲。”正因為此經甚受歷代羽流所尊奉,因而世人也就常以道典來看待它。
至於《陰符經》的作者,戰國時,託名周初姜太公所作;唐•李荃稱為黃帝所作;宋•黃庭堅等人則認為屬非古書,乃唐代李筌偽撰;清人姚際恒以為是北魏寇謙之所偽撰。上說 中,如以唐初歐陽詢、褚遂良、陳子昂等人曾抄此經,而李靖為之作註看來,則此經非李荃偽撰;又書志載有魏武曹操、諸葛武侯及葛洪之註,元人黃仲圭說曾見過王羲之石刻《陰符》,則此經亦不應是北魏寇謙之所偽。要之,此書應是先秦舊籍,然而說是姜太公作或黃帝作,亦應是詑名以自高。
《陰符經》現存的版本,差異較大者有兩種:一為唐•褚遂良抄寫的四百餘字本子,一為李荃所傳的三百字本子。此經雖是短小,而所談的則是生殺、機時、盜賊、生剋、伏羲; 所使用的字詞,都是觸目驚心的名相。宋•高似孫《子略》稱此經為“鑿天之奧,洩神之謀” 唐•陸龜蒙《讀陰符經詩》說它“備識天地意,獻詞犯乾坤。”“口銜造化斧,鑿破機關門。”唐•皮日休《讀陰符經詩》說它:“不測似陰陽,難名若神鬼。得之昇高天,失之沈厚地。”總之,古人認為能領悟此經之哲理,則可以強兵戰勝,治國安民;可以稱帝稱王,成就王圖霸業;失其宜,則喪國殞身。至於“陰符”二字之意,唐•李荃註雲:“陰,闇也。符,合也。天機闇合於行事之機,故曰陰符。”亦即要我們符契天地生殺的機宜,掌握其機時,以陰陽生剋來行事。
此經甚被歷來學者所重視,古來註此經者甚多,現存的註釋,仍有五十餘家;宋代大儒朱熹及明代焦竑,都曾註此經。朱熹除化名崆峒道士鄒訢以作註外,並撰有《陰符經考異》,足見對此書的重視。
此經,就其內容而言,頗與《易經》、《老子》相近;三者,可稱為中國三大奇書。經中要我們掌握時機,效法陰陽勝剋之理,盜取天時、地利、人謀、物資,以成就功業、富國安民;所言時機、盜賊、勝剋之說,和《易經》重視時,位、中,求新、求變、陰陽相推的思想相近。而《陰符經》重視生殺的功用及伏藏己慾,以寂靜隱密行事,則頗似《老子》天地不仁及清靜無為的思想。但《陰符經》的作者,卻又比《易》、《老》更敢於由反面來論述事物。
此經作者以為,“生”和“殺”都是天地正理,不該偏廢。天以陽氣、以春夏生物;以陰氣、以秋冬殺物。生、殺,成為天地的主要功能;有生而無殺,將使物過盛、過老,而無所興革。天道如此,人事亦如此。人事須效法天道以行生殺,以變化生剋來行事,才能成就翻天覆地的事業,因此《陰符經》說:“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復;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此種重視機宜生殺,重視盜取天時、地利、人謀、物質,伏藏己慾,以生剋來相推移,來強兵戰勝的思想;和中國儒家的好生惡殺,熙熙為仁,罪盜斥賊,有幾大的差異。
綜歸來說,此經就其所述的哲理而言,可與《易經》、《老子》並列為三,都是探討天道人事間互相關係的重要著作,能揭天地之秘,言人所未敢言 元明清以來反而較少,可能與此書被道教徒尊奉為經典有關,學者知道者,便逐漸少了。明世將此書及相關之註疏收入《道藏》中,現所見者計有二十三家之多,若再加上《道藏》以外所見者,則今日尚存《陰符經》之注疏,便有五十餘種之多;其中甚且有兩本——《天機經》及《陰符經三皇玉訣》,係以道經之名,來為此書作註者;而道經《黃帝太一八門逆順生死訣》一書,亦對《陰符經》:“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復。”一語加以解釋;足見此書,是經中之經,地位殊特。但也由於道教甚為推崇此經,因而世人誤以為此書所述為道教神仙思想,把它當作純粹道教聖典來看,反而泯沒了它先秦子書銳於觀察,敢於言事的特色。筆者既感於此書的震撼力,也憾於今世少有研讀此書者,因而為之撰寫論文,以探究它的玄義,並加以譯注成白話文;因此,本書包含了兩大部份,上編旨在探討《陰符經》玄義,下編係今註今譯,至於歷代學者對此書的評價及可參考之史料,則載述於附錄。而囿於才學,容或所言未盡善,則祈盼海內外方家有以指正。
蕭登福謹序
一九九五年二月十四日台中大裡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